首页 理论教育 内存市场胜者为王,三星利润扩产为例

内存市场胜者为王,三星利润扩产为例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内存厂商哀鸿遍野之际,三星电子却做出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将上一年的公司利润全部用于扩大芯片产能,增加市场的内存供应。三星电子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不仅自己的手机对内存的需求量很大,而且还可以拿手机利润来给半导体产业源源不断地供应“弹药”。为了降低内存的生产成本,英飞凌大力与中国企业结盟,先后和茂德、南亚科、华亚科、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达成合作关系。

内存市场胜者为王,三星利润扩产为例

互联网泡沫破裂结束后,虽然日本经济仍然持续低迷,但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诸国经济持续腾飞。手机平板电脑数码家电等电子产品迅猛发展,特别是上网本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对内存的需求大增,全球各内存厂都过了一段难得的好日子。大家有了利润,又听闻微软即将推出视窗Vista操作系统,就都相继开始新厂的建设。大量的12英寸晶圆厂建成了,新一轮的资本竞赛也随之展开,平静的海面上酝酿着即将到来的狂风骤雨。

按照以往的经验,视窗的每次升级,都会吃掉大量的内存容量,带来新一波换机潮,对内存的需求也会大增。没想到,视窗Vista的销量远远低于预期,这也是微软对互联网时代不是很适应的征兆之一。Vista因为底层完全重构,bug很多又不稳定,引发恶评如潮。消费者用脚投票,仍然坚持用2001年发布的视窗XP。预期的电脑硬件大升级并未如约而至,内存产能一下就大大供过于求。而内存厂因为是重资产投入,根本不能停产,一旦停产就亏得更多,全球各大内存厂商都度日如年。

祸不单行,2007年8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全球芯片市场规模在两年内从2500亿美元跌到2200亿美元,内存价格出现雪崩。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是,2007年初,1G电脑内存条的售价还在250元左右,到暑期时一路涨到360元。而从8月中旬起,由于内存厂商降价清空库存以应对经济危机,中国海关也趁机放宽内存进口,内存价格一路暴跌。到年底,1G内存条的价格仅为110元,现代电子512M内存条的价格仅有65元。囤货炒内存的商家因此亏到吐血。

到了2008年的年中,内存价格跌破生产成本价。各内存厂商哀鸿遍野之际,三星电子却做出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将上一年的公司利润全部用于扩大芯片产能,增加市场的内存供应。其他半导体企业在2008年普遍亏损,三星电子却仍然有50亿美元的惊人利润。三星电子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不仅自己的手机对内存的需求量很大,而且还可以拿手机利润来给半导体产业源源不断地供应“弹药”。全球内存价格骇人听闻地跌破了以硅和铝为主的原材料的成本价,全球内存行业两年累计亏损超过125亿美元。最惨的2008年,台湾五家内存厂共亏损1592亿台币,创历史纪录。2009年初,台湾所有内存厂家放无薪假。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最先倒下的竟然是奇梦达。这家曾经世界第二大的内存公司,仅仅存活了三年就轰然倒地而亡。

说到奇梦达的故事,就得先从英飞凌聊起。英飞凌是1999年由西门子将半导体部门分拆独立出来的,第一任首席执行官是时年只有41岁的乌尔里希·舒马赫。喜欢冒险的舒马赫花11亿欧元投资了继英特尔之后的全球第二座12英寸晶圆厂,使得英飞凌的内存产能在2000年代迅速赶上了美光海力士。在舒马赫的领导下,英飞凌的四大业务版块汽车电子、工业电子、内存和通信,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舒马赫也清楚欧洲的生产成本太高,中国才是半导体产业最理想的生产基地。为了降低内存的生产成本,英飞凌大力与中国企业结盟,先后和茂德、南亚科、华亚科、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达成合作关系。

舒马赫个性张扬,花起钱来毫不含糊,与阿斯麦尔的斯米特是一种类型,很可能因此而不被老派的董事会喜欢。2004年,舒马赫突然被逐出英飞凌董事会并免去首席执行官职务,理由是在新总部建设时花了不该花的钱,以及在赛车赞助合同中收取了好处。舒马赫不服。经过七年的漫长诉讼,英飞凌与舒马赫达成和解,支付给他590万欧元的补偿和从2018年起的每年56万欧元的退休金。后来,舒马赫在宏力半导体担任了三年的首席执行官。

舒马赫的离职给英飞凌最终在内存行业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英飞凌及其后的奇梦达再没有出现像舒马赫这样行事果敢的领导人,而谨小慎微是注定不可能在弱肉强食的内存界混得下去的。

撵走舒马赫后,2006年5月,英飞凌将内存事业部分拆后在纽交所独立上市,公司名称叫奇梦达,股票代码为QI。官方解释QI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中文的“气”,说这是个很有魔力的词,是种强大而且难以捉摸的能量;另一个意思是它的发音,念作key,加上“monda”在拉丁文中是“世界”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开启世界的钥匙”。不过这个浮夸的名字并没有给奇梦达带来好运。

奇梦达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技术问题,那就是沟槽式(Trench)与堆叠式(Stack)的路线之争。内存的基础单元主要由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组成,晶体管就是个开关,决定要不要给电容充电表示为1或者0。如果这个电容是在晶体管下面挖个沟来存储电子,就叫作沟槽式;如果这个电容是在晶体管上面叠加,就叫作堆叠式。这个路线之争其实早在1987年要开发4M内存时就开始了。两条路线各有利弊,没有人能判断出哪个技术更好。这个问题也曾经摆到李健熙的面前,他是这样考虑的:“我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越是复杂的问题,就越将它简单化处理。这两种技术,简单地说,堆叠式是回路往上堆积,而沟槽式是回路往下走。我觉得,往上堆积比往下走要容易得多,就算是出现问题,也能够轻易解决。”(www.xing528.com)

就这样,三星电子选择了堆叠式。海力士、尔必达和美光也都走的是堆叠式路线。联盟企业多,研发力量强大,技术问题就容易解决,这使得堆叠式的成本越来越低。有意思的是,技术流的企业似乎都偏好沟槽式,比如东芝和IBM。但因为沟槽式路线难以解决生产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东芝和IBM相继退出沟槽式阵营,始终坚持沟槽式路线的奇梦达竟陷入孤掌难鸣的地步。

技术上出现问题,生产上也有了麻烦。按照舒马赫留下来的布局,奇梦达是有能力把控全球30%的内存产能的,可与三星电子并驾齐驱。可惜茂德首先掉链子,中芯国际也因为台积电的官司而麻烦缠身,使得奇梦达失去了规模和成本优势。

2007年年中,奇梦达还手握7亿欧元现金,比多数竞争对手都多,但因为生产成本比其他厂家都高,在内存价格大跌的时候,奇梦达烧钱的速度比谁都快。2008年12月,濒临破产的奇梦达向德国政府、英飞凌和葡萄牙州立银行申请3.25亿欧元的紧急贷款。原本各界都认为奇梦达会在政府的支持下拿到这笔钱,熬过这个寒冬。但在最后一刻,德国政府拒绝出资援助,主要原因是奇梦达狮子大开口,除了3.25亿欧元的救命钱之外,还想要3亿欧元的营运资金。德国政府认为,如果这次投了3亿多欧元下去,不但回收机会渺茫,还会令自身成为奇梦达的提款机,因此拒绝资助奇梦达。拥有奇梦达7成股权的英飞凌也拒绝拿钱出来,奇梦达只好宣布破产,成为这轮内存价格大战中全球第一家垮掉的内存厂商。

最悲催的是,沟槽式内存虽然成本高,但它的优点是更省电和单元面积更小,因此更适合用作移动产品的内存。到现在,移动智能产品中有一半用的都是沟槽式技术生产出来的内存。美光通过收购华亚科获得了奇梦达的沟槽式技术,在智能手机时代大得其利。而奇梦达却已经死在移动时代黎明来临之前的那最后一刻黑暗中。

奇梦达倒下,全球内存产能瞬间减少10%,全球大小内存厂额手相庆。美光以4亿美元收购奇梦达在华亚科拥有的35.6%股份,其中2.85亿美元还是由台塑集团借款支持的,占了大便宜。德州仪器只花了1.73亿美元就购得了奇梦达在弗吉尼亚州的12英寸晶圆厂的全部生产线。中国服务器厂商浪潮集团花了3000万人民币购得了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后来转给了紫光集团。至于奇梦达最有价值的专利,被英飞凌以2.6亿欧元的价格买了回去。欧洲唯一的内存厂商就这样被分食干净。继飞利浦的SRAM项目失败后,欧洲的半导体存储器产业再遭重创,从此彻底退出这一领域的竞争。

全球金融危机越烧越旺时,为挽救债台高筑的各内存厂,中国台湾当局提出成立台湾记忆体公司,计划由实力最雄厚的台塑集团牵头将台湾6家内存厂整合,6合1之后再与尔必达或美光谈判,合作推进自主技术研发。中国台湾6家内存厂占全球市场份额还不到20%,也就是说,6家捆到一起还抵不上三星电子1家的产能。金融危机对美光是特大利好,美元贬值让美光大赚一笔,财大气粗的阿普尔顿几次拜访台湾请求入股台湾记忆体公司。尔必达也在金融风暴中陷入困境,于是表示愿意向台湾企业提供全部核心技术,以换取援助资金。坂本幸雄与台塑集团的高启全商量妥当,台湾最终选择与尔必达结盟,拟用50亿到80亿台币买下尔必达9.5%的股权。对台湾的内存产业来说,这是一次做大做强、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中国台湾6家内存厂如果整合成一家内存企业,再从尔必达那获得技术,那很有可能像美光一样挺过一波又一波残酷的竞争。

但是台湾各小内存厂并不愿意被整合,没有谁愿意被台塑吃掉。而且因为技术依赖国外授权的缘故,各家公司背后都有不同的技术合作对象,采用的技术路线不同,整合到一块也难以形成合力。再说了,台湾当局只打算掏出不超过300亿台币,这点钱并不能将各家工厂挽救出财务困境。即便这一点钱,台湾舆论也不愿由台湾当局来为内存产业买单。2009年3月,台湾《自由时报》以《国发基金小心掉进大钱坑》为题,指称台湾记忆体公司是个钱坑,内存产业面临产能过剩、流血竞争等局面。到这一年10月,《DRAM产业再造方案》在“立法院”审议时遭到否决,国发基金未获得投资台湾记忆体公司的许可。与此同时,由于奇梦达破产和Windows 7带来的换电脑热潮,内存市场景气回转,内存价格持续飙升。台湾各家小内存厂的财务状况出现好转,不再对整合感兴趣,尔必达向台湾记忆体公司转让核心技术的事情也不了了之。台湾内存产业整合计划就此彻底失败。

市场景气的暂时回暖,并不能改变台湾内存产业小而散、缺乏核心技术的局面,它们注定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2010年,三星电子的利润达到惊人的130亿美元,有足够的实力砸下170亿美元巨额资金,倾全力发展内存和NAND闪存技术,血洗存储器产业。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厂商无力回天,迅速败下阵来。三星电子可以依靠运营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来帮助消化内存产能和提供资金支持,这一优势让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内存企业根本无法比拟。

台湾内存企业最大的问题是经营业务单一且缺乏本土下游产业链支持。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到智能产品产业链变迁对台湾内存产业的影响。中国台湾原本是全球生产电脑的重要基地,宏基、明基、华硕等都是全球有名的电脑品牌。台湾企业只要拿来X86架构CPU加上些周边配件就能卖,这也是曾经大家都看好台湾内存产业的原因。可是,到了移动智能时代,与放在家里的台式电脑不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是到处招摇的时尚产品,对企业的产品设计与营销能力要求很高。台湾企业擅长硬件但缺乏设计和营销能力,再加上生产成本变得没有优势,这些代工出身的台湾电脑品牌全数陨落,台湾本土也不再有消化内存的能力。台湾仅仅出过一个手机品牌HTC,一度风头甚健,市值超过诺基亚,可惜在与苹果的侵权诉讼中一败再败,很快就退出市场,不过是昙花一现。顺便说一下,HTC的老板王雪红正是王永庆的女儿,帮南亚科消化了不少的内存,这是南亚科能够坚持得最久的重要原因之一。台湾内存厂没有市场纵深,全要仰赖岛外的采购订单。平时日本和韩国厂商能扔些内存订单到台湾,遇到经济危机,日韩订单萎缩,台湾厂商立时陷入困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