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力士源于韩国现代集团的现代电子。现代集团原本以汽车、造船和重型机械为主业,几乎没有任何电子产业发展经验。为了提高汽车等产业的竞争力,现代集团势必要发展电子工业。于是,1982年底,现代集团投资4亿美元启动半导体项目。现代电子效仿三星电子,也在韩国和美国硅谷设置了两个研发团队。国内的半导体实验室拥有100多名工程师,硅谷的实验室主要由韩裔美国工程师组成。1984年,现代电子从硅谷华人陈正宇手中购买了16K/64K SRAM的设计,开发出16K SDRAM[1]芯片并实现量产。发了一笔小财的陈正宇则回中国台湾创办了茂矽,主要做存储器芯片的设计,找日韩企业代工。茂矽后来并购了华智,1993年开始自建内存厂。
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落后,现代电子生产的芯片良品率很低,被迫转做存储器代工。正逢美国内存厂商在日本的进攻下节节败退,德州仪器为降低制造成本,与现代电子签订代工协议,由德州仪器提供64K内存的技术,帮助现代电子改善产品良品率。1986年,现代电子成为韩国继三星电子之后的第二家量产64K内存的制造商。由于技术基础薄弱,现代电子的内存市场占有率远弱于三星电子和日本企业。加上内存市场不景气,日本企业有意打压价格,试图迫使韩国企业退出市场,现代电子为此承受了数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幸好现代集团是韩国排名前几位的大型财阀,可以依靠赚钱的汽车部门来支持现代电子。而且,美国对日本内存的反倾销指控,也让内存价格回升。到了1991年,追上先进工艺制程且实现良品率提升的现代电子将初始投入的4亿美元资本全部收回。此时正值现代电子进入半导体行业十周年。
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财阀普遍遇到极大的困难,美资乘虚而入,现代集团也获得了85亿美元的外资注入。青瓦台一看现代集团口袋里有了点钱,便迫使现代电子以21亿美元的巨资合并LG半导体。这个价格相当于LG半导体市值的5倍。现代集团也不是傻子,干脆把现代电子切割出去独立发展,于是就有了海力士。2001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内存价格狂跌,刚刚问世的海力士巨亏25亿美元,不仅无法按期归还收购LG半导体时欠下的巨额贷款,还需要大量新的资金注入。海力士的资产负债率高达惊人的206%。所有人都认为,亲妈不疼、后妈嫌弃的海力士很快就要完蛋了。
2002年初,韩国政府与海力士、银行债权团、学术界就是否将海力士卖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以最大债权人韩国外换银行(KEB)为首的银行债权团进驻海力士并接手了管理权,开始寻找买家。然而对于这么个巨额债务的烂摊子,又是在亏钱的内存行业,三星电子和LG集团都拒绝接手。唯一对收购海力士感兴趣的企业只有美光。
三星电子和海力士依靠不断地自己建厂将内存产业做大,美光则比较取巧,靠的是不断地并购。精力充沛、年轻有为的阿普尔顿抓住各种抄底的机会逆流而上。最关键的机会点就是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内存产业大萧条,以区区8亿美元收购了德州仪器的内存部门,其意义不亚于联想对IBM电脑部门的收购。美光源自莫斯泰克,而莫斯泰克又源自德州仪器,所以美光与德州仪器也颇有渊源。德州仪器避开了日本武士刀,却没能躲过韩国的棒子,结果是便宜了美光。美光实现了逆袭,不仅从德州仪器获得了重要的技术与研发能力,取得规模效应,降低制造成本,还从一家市场局限于美国的二线企业摇身一变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巨头,进入了全球内存乃至芯片产业的第一阵营。
发明了内存的IBM将其与东芝合资的内存厂卖给东芝,就此痛别内存产业。摩托罗拉也退出内存生产,美光竟成为美国本土硕果仅存的内存企业,这不能不引起英特尔的担忧。英特尔是内存的大买家,为了保证内存的供应,1998年和2002年,英特尔各给了美光5亿美元的投资,与美光结成长期战略联盟关系。美光除了获得宝贵的资金和英特尔这个大客户,还获得了英特尔的强大技术的支持,改变了在存储器技术上一向比较落后的劣势。后来,美光还在英特尔的提携下进入闪存业务,真可谓受益匪浅。
除了收购德州仪器的内存业务,美光还以3.5亿美元的低价并购了日本神户钢铁公司(Kobe Steel)所持有的与德州仪器合资设立的KMT半导体公司的75%股份,并买下东芝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原本与IBM合资建立的内存厂。
对于海力士这块大肥肉,美光自然不会放过。美光提出以1.086亿股的公司股票换取海力士的内存和闪存业务,并以2亿美元收购15%的非存储芯片业务。如果收购成功,美光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内存厂商。然而,对于银行债权团将海力士贱卖给美光的交易,海力士的员工提出了强烈抗议。海力士工会给美光发了声明,声称一旦收购所有员工便集体辞职。在这种情况下,海力士董事会否决了收购协议,美光也只好撤退。
全球各家内存大厂都在期待海力士的倒闭,这样内存价格就能够回升,大家都有好日子过。海力士以银行为主的130家债权人只能联合起来,自助求生。他们指派了韩国外换银行的吴教授担任海力士首席执行官。吴教授当时的压力之大可以想象,后来,他表示被任命这天是他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这位银行家极其认真地研究了半导体行业并制定了惊艳的自救计划。
1.债权团继续注入资金,救助资金总额达到46亿美元。海力士必须继续维持技术革新和资本投入。
2.将超过一半的债务转成股份,以降低资产负债率;债权团的股权比例提高到74%。在2007年年底之前,债权团的股权比例不得低于51%,超过51%的部分可以逐步转到股市让老百姓接盘。(www.xing528.com)
3.剥离非核心业务,以3.8亿美元的价格将液晶面板部门整体出售给中国的京东方。
4.紧缩开支。海力士在未来的四年间针对员工采取了冻结工资、停薪留职等人力资源调整措施。据说连内部食堂的配菜都从一饭五菜减少到一饭三菜。
在改善资金状况的同时,海力士通过在中国建生产基地来降低成本。海力士和无锡谈了个超级合算的投资,只花3亿美元现金就获得总投资高达20亿美元的12英寸和8英寸晶圆厂各一座。海力士还借德国英飞凌(Infineon)和茂矽的争端,把茂德的产能纳入麾下。英飞凌原本是与茂矽合资450亿台币经营茂德。2001年茂德亏损300亿台币,茂矽将茂德股票大量质押,引发英飞凌不满。英飞凌于是从茂德撤资,转而同南亚科合作组建华亚科。此外,海力士还另辟战场,和意法半导体合作开发生产处于上升趋势的NAND闪存并为苹果供货,借以缓解内存的亏损压力。
在吴教授的领导下,海力士降低了债务负担和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SK海力士的无锡12英寸晶圆厂的低成本竞争力以及智能手机市场对NAND闪存的需求暴增,在接下来几年为海力士带来数10亿美元的利润,其中仅2005年就获得了创纪录的18亿美元利润。2005年7月,比计划时间提前一年半,海力士完成了债务解困方案。
没能成功买下海力士的美光很不高兴。这时候,全球内存界连续发生了两件奇怪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内存反垄断案。由于美国电脑厂商戴尔和捷威(Gateway)的控告,美国司法部在2002年立案调查过去三年间三星电子、美光、海力士、英飞凌、尔必达等公司北美销售人员串谋控制内存价格事宜。到2007年4月,共有4家公司和18名个人被起诉,罚款总额达到7.3亿美元。认罪的公司主管均受到5~14个月入狱服刑和25万美金的重罚,4家被罚款的非美国厂商中,三星电子被罚3亿美元,海力士被罚1.85亿美元,英飞凌被罚1.6亿美元,尔必达被罚8400万美元。处罚金额按照各企业1999年至2002年在美国销售额的20%计算。仅有的一家美国厂商美光以污点证人为由被免于罚款。
第二件事是反韩国内存倾销案。来自美欧日的内存厂商以“韩国政府提供大量补贴”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作为理由进行联合围剿,收购海力士失败而感到脸面无光的美光冲在了最前头。2003年底,美光控告海力士接受韩国政府的支持。此次控告使得海力士进入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分别需要被征收高达45%、35%和27%[2]的惩罚性关税。韩国政府对此提出强烈抗议,请求世界贸易组织(WTO)进行调查。WTO于2005年3月宣布,欧共体和美国都不能证明海力士收受非法援助,6月中旬还明文要求欧洲应重新审定对于海力士内存芯片征收的惩罚性关税,到6月底却撤销了裁决。WTO没有给海力士任何提出上诉的机会,海力士就此只要向美国出口内存,都不得不支付惩罚性关税。海力士被迫将产能移到美国俄勒冈州、中国无锡和台湾来规避针对韩国产内存的高关税。这些高关税直到2008年才被取消,高关税一取消,海力士随即关闭了缺乏竞争力的美国俄勒冈州8英寸晶圆厂。
得知WTO申诉机构的裁决后,阿普尔顿发表了一通感谢词:“我们很高兴WTO申诉机构在非法资金问题上与美国的立场一致。我要感谢爱达荷州、犹他州和弗吉尼亚州议会代表团,在他们的有力拥护和支持下,我们顺利完成整个诉讼案件。另外,我还要感谢布什政府、波特曼大使、古铁雷斯秘书、美国商业部和美国贸易代表团全体成员,感谢他们孜孜不倦的工作。今天的裁决标志着美国自由贸易法取得了重大胜利。”[3]几句冠冕堂皇的感谢语大有值得玩味的地方。首先,阿普尔顿对做出“公正”裁决的WTO没有表示丝毫的谢意,却对一堆的美国政府机构表示了由衷的感激。可想而知,美国的政治势力给软弱的WTO施加了多大的政治压力。值得注意的是,被感谢者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光总部所在的父母州爱达荷州的议员,其次是美光工厂所在地的另外两个州的议员,再次才轮到布什政府。在美国,相对大州来说,人口较少的小州的议员选举竞争没那么激烈,容易获得连任,连任一多,资格就老,话语权就重,最多只能干八年的美国总统经常不被他们放在眼里。所以,美国小州的议员反而有很大的政治能量。爱达荷州是美国最小最穷的州之一,美光又是该州的支柱企业和纳税大户,不获得该州议员的大力支持才怪。美光理所当然地也对这一点进行了充分的利用。
在这两个反垄断、反倾销的事件背后,我们隐约可以感受得到美光所能动用的巨大政治能量。再后来,当福建晋华与美光产生利益冲突时,美国政府制裁福建晋华事件的发生,也就不让人觉得奇怪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