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半导体产业来说,1991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前一年,IBM联合西门子建立了全球第一条8英寸晶圆线,标志着全球芯片制造业开始进入从6英寸(150毫米)线到8英寸(200毫米)线的迭代。在此之前,6英寸晶圆主导了全球芯片产线足足十一年,时间之长远远超过此前更小尺寸的晶圆。8英寸晶圆的面积是6英寸晶圆的1.78倍,更大的晶圆并不能节省光刻和测试等工艺的时间,只能节省晶圆装载、蚀刻、清洁打磨等时间,生产效率约可提高二三十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巨大的竞争优势。但是,8英寸晶圆线毕竟是新生事物,投资巨大且技术上还存在很大的风险。而1991年正是日本泡沫经济的转折年,股市开始大跌,房市还在上涨。股市大跌影响了企业对生产的投资信心,房市上涨意味着企业将资金投向房地产仍有暴利可图。加上4M内存产品在市场上遭遇挫折,东芝、日电等日本电子巨头都在大幅缩减对半导体的投资。在这种形势下,日本企业普遍对8英寸晶圆线的投资产生了犹豫。
这时候,已接替李秉喆担任三星集团会长的李健熙意识到,8英寸晶圆是芯片工厂的一次非常难得的产能迭代的机会,三星电子终于可以和竞争对手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风险之中孕育着机会,要想赶超竞争对手,你就必须孤注一掷。不顾周围人的极力反对,李健熙把已有的5条6英寸生产线全部改成8英寸生产线,紧接着新建的第6条和第7条的8英寸生产线开工,并很快就都成功运行。三星电子连续五年在8英寸晶圆线上投入超过5亿美元的巨资。凭借极大的成本优势,几乎一夜之间,三星电子就让16M内存的价格暴跌至之前的4%,从而掌控了内存市场。1992年,三星电子超过日电成为世界第一大内存制造商,此后保持领先地位至今。
1991年的全球半导体市场还是由日本在主导。到了1992年,手握CPU的英特尔和掌控内存的三星电子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新领袖,美国和韩国击败了狂妄的日本。到1995年年底,外国半导体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30%。日本进口的半导体除了美国的微处理器,就是韩国的内存。日电、日立等日本企业都让韩国企业为其代工内存。
与经济泡沫破灭后暮气沉沉的日本企业相反,三星电子、现代电子、金星等韩国企业朝气蓬勃,都在持续对半导体项目进行大规模投资,不断运用最先进的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量。由于全球内存的主要供应基地由日本转移到了韩国,韩国开始替代日本成为美国反倾销指控的对象。三星对美国白宫、议会、贸易及科技部门展开了强大的游说攻势,解释说:“如果三星无法正常制造芯片,日本企业占据市场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竞争者的减少将进一步抬高美国企业购入芯片的价格,对于美国企业将更加不利。”而且,与日本内存直接出口美国不同,韩国内存主要出口到中国台湾,再由中国台湾将组装好的电脑出口到美国,所以贸易逆差问题也不是太严重。结果,美国仅象征性地向三星电子收取0.74%的反倾销关税。
尝到公关甜头的三星建立起全球化的公关团队,并很快就获得了新的战果。美国生产的微处理器也要用到内存,三星的内存与微处理器匹配的方案被美国半导体标准化委员会认可。新标准再次对日本芯片产业造成了冲击,需要按照新标准重新设计内存的日本企业失去了抢占市场的先机,与三星电子之间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可以说,美日贸易战给了韩国芯片可乘之机,韩国芯片在美国和日本的夹缝间硬是挤出了一条道路。(www.xing528.com)
在三星电子等企业取得内存技术的领先后,韩国仍然不遗余力地对本国半导体市场实施保持优势的政策。1993年,韩国政府制定了《21世纪电子发展规划》,明确了电子产业自力更生的方针,规定不再批准从国外购买电子设备和给外方建设电子工厂工程的合同,在非引进不可的特殊情况下,韩国电子企业必须联合起来共同承包。1994年,韩国政府颁布《半导体芯片保护法》,以法律的形式来保护韩国半导体芯片的技术创新。同年,韩国政府还制定了电子产业技术发展战略,将集成电路等7大战略技术作为重点开发对象,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2万亿韩元来发展国内电子产业,其中政府投资9000亿韩元。到了1995年,韩国销售了163亿美元的芯片,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第4大半导体生产国。韩国91%的芯片都供出口,其中内存芯片又占了出口总额的90%,同期韩国仅进口了3.35亿美元的芯片。
韩国芯片的崛起离不开美国的支持。韩国和日本都位于东亚,都是黄色人种,也都属于儒家文化圈,但为何美国厚此薄彼,扶持韩国而打压日本?就因为韩国从来没有说过不?答案当然不会这么简单。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岛国,自古以来就有很深的危机感,比较图强进取。自明治维新以来到20世纪末,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一直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认为自己肩负着领导亚洲与西方对抗的历史使命。虽然在二战中被美国打败,但桀骜的日本一直不太服气,总想从哪里扳回点什么。而韩国作为一个向来比较贫弱的半岛国家,经常成为日本进军亚洲大陆的跳板,在历史上饱受日本的欺负,在美国的帮助下才最终取得独立。在日本人眼里,美国是个征服者;在韩国人眼里,美国却是个解放者。两个国家对美国的态度截然不同,美国当然亲韩国、远日本。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宗教。2015年,日本70%的人口同时信仰佛教和神道教,仅1.5%的人口信仰基督教。韩国原本也是以信仰佛教为主,二战之后短短几十年时间,韩国迅速转变成一个以信仰新教和天主教为主的国家,信仰新教和天主教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28%,信仰佛教的只剩15.5%。从宗教心理的角度来说,韩国也更倾向于西方文明。
现在回头来看,日本芯片对美国的威胁其实并不严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就曾经认为芯片产业“极端过度地夸大”这一问题,《华盛顿邮报》也批评诺伊斯“在华盛顿恳求施舍”。[2]日本刺激了美国芯片提高研发速度和对质量的重视,美国芯片的制程工艺和良品率很快就追上了日本企业的水平。美国牢牢占据了处理器的市场,即便在曾经输得一塌糊涂的存储器上也仍维持着重要的地位。不管芯片技术如何扩散以及芯片产业链如何迁移,美国始终都是半导体技术创新的源泉。可以肯定的是,与日本企业的竞争刺激了英特尔的成长,否则它绝不可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即使没有美日贸易战争,日本的内存产业也必定会向韩国或中国迁移。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和日本在半导体战争中,都不是输家,真正的输家是苏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