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前,水库移民主要对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进行调查,登记人口、房屋、耕地及其他专业设施,估算补偿投资,把钱拨给地方政府由其负责移民安置。至于移民搬迁到何处,移民的生产基地在哪里,有无谋生手段,能否安居乐业,前期工作中缺少研究和规划方案。一些移民安置区出现人多地少,过度开垦,水土流失,环境破坏,移民生活水平下降等许多遗留问题。
中国水工程移民遇到的问题在国际移民史上也同样出现过。非洲有一个水库,移民8.6万人,政府对52个移民安置镇没有进行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分析,没有一个详尽的移民安置规划,许多移民安置后又流到外地,影响了社会安定。亚洲有一个水工程,搬迁人口6万,当时没有做好移民安置规划,移民搬迁后出现了吃水困难,只有靠汽车送水。移民开始只种粮食作物,粮食收获后卖不了多少钱。人光吃饭不行,还得有钱买点别的东西。后来进行了农作物结构调整,种植柑橘等经济作物,又办了企业,移民的日子才过得安稳。
国内外的水工程移民经验教训说明,在进行水工程移民安置工作时,必须论证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通过对移民环境容量的研究,可以避免安置的盲目性,提高移民安置工作的科学性。
移民环境容量是指移民安置区在保证自然生态向良性循环演变,并保持一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的条件下,该区经济所能供养和吸收的移民人口数量。移民环境容量的大小主要和本地区幅员面积、气候条件、生物资源、矿藏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人口素质有关。此外,社会制度、法律完善程度、道德水准、观念、习惯及环境意识对环境容量也有影响。移民环境容量研究实际上是对移民安置区的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关系的研究。通过环境容量研究和移民安置规划,使库区达到人口、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库区人与自然和谐。(www.xing528.com)
环境容量具有可变性。移民环境容量与时间有关,与区域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质量和人们的生活期望水平有关。
环境容量是个变量的概念启迪人们去做扩大环境容量的努力。如果把环境容量看成常量,就会处于无所作为的被动状态。水工程移民安置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可以利用环境容量是个变量的性质,在库区(泛指受淹没影响的县市)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扩大移民安置容量。
一般按行政区域,把县、乡、村、组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来研究分析移民环境容量。由于移民安置区的待确定性,就决定了环境容量的可变性,也就是说随着安置区的扩大,移民环境容量相应拓宽。农村安置,从淹没涉及的组开始,本组容纳不了扩大到本村,本村容纳不了扩大到本乡,本乡容纳不了扩大到全县。如果本县安置不了,经研究,可以迁出县外异地安置。如三峡库区20个县中选择条件较好的245个乡镇的1857个村作为移民安置区。有14万多移民外迁安置到上海、江苏等11个省(市)安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