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茶人的信念与坚持——普洱茶的故事

制茶人的信念与坚持——普洱茶的故事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普洱茶,诞生于自古便属于边陲之地的云南,拥有无数久远的传奇和故事。而且无论是从生产设备、制作环境,还是从初制工艺、人工技能等各方面来看,都远远落后于中国茶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然而作为制茶人的他,信念是一往无前的,他无比清晰地知道自己要走的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制茶人的信念与坚持——普洱茶的故事

“人世落红尘,江湖定风波。”这种颇具古韵和江湖气的意境,对茶尤其是普洱茶来说,再贴切不过了。普洱茶,诞生于自古便属于边陲之地的云南,拥有无数久远的传奇和故事。而对当代人而言,如何延续这样的传奇,是一种诱惑,更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它的芳华与光辉,要用什么样的故事去演绎呢?

2002年4月的云南西双版纳,一个来自中国南方的青年内心满怀兴奋与期待,走在贡茶之乡易武古镇的街道上。他的怀里揣着一本书——台湾茶人曾志贤所著的《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正是在这本书的指引下,他才从富裕发达的广州,来到这偏僻落后的云南边疆。他就是后来斗记普洱茶的创始人陈海标。

“第一次读到曾老师在书里对云南茶山的描述,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它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那里有源远流长的古茶山,山上有高大茂盛的千年古茶树,它们跟我以往印象中密密麻麻的南方台地茶园截然不同。我这才知道在遥远的云南,竟然有那么多原生态、零污染的茶园,这太难以想象了,一时间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冲击。”

回忆当年情景,陈海标感慨万千:“除了古茶园外,更吸引我的,还有这里的普洱茶故事。清末民初交通条件极其落后,然而在中国西南边陲的易武竟然集中诞生了像同庆号、宋聘号、同兴号、车顺号等等一批在普洱茶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百年老字号。于是我意识到,传统的普洱茶基于它的健康属性和品饮魅力,拥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是可以长期延续和发展的行业。”

陈海标兴奋的心情,在刚到易武不久后骤然收缩。他本想按图索骥追寻普洱的繁华世界,却只发现与书中的描述相去甚远的没落情形。这个当年曾以最优质的普洱茶打动了清王朝最高统治者的“贡茶之乡”,跨入21世纪的大门时,已很难找出几家像样的普洱茶生产场所了。而且无论是从生产设备、制作环境,还是从初制工艺、人工技能等各方面来看,都远远落后于中国茶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怀揣茶书的青年陈海标感到失望,但有种不甘的声音在他心里响起来:前辈们在一百多年前都可以创立经典,作为有更好的见识和更宽广的视野的现代人,我更可以做出一个百年老字号啊。目前条件虽然不行,但可以自己创造条件!

说干就干,陈海标抛下了在广州经营正红火的茶艺馆,开始用双脚丈量澜沧江内外几乎所有的古茶山。别人口述或书中描绘的好产区,他都会一一走访验证。比如麻黑,比如在书上看见的落水洞。“当年我在书上见到易武有一些村寨非常不错,而当地人推荐了落水洞和麻黑。我们去了以后,就发现麻黑的量最多,品质也很好。”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海标于2002年做出了他茶山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饼麻黑大树茶。

2002到2003年这两年时间,陈海标委托易武的茶农代加工茶叶,但他们的做茶工艺、卫生条件都远未达到陈海标的期待。而他明白,要做百年老号,好的生产环境和精准的工艺,都是必备的基础条件。出于这样的思考,陈海标跑到易武老街662号的老房子里,建立了手工作坊德茗轩;还在易武老街租了粮管所的仓库,作为毛茶仓库和成品茶的中转仓。

当时整条易武街上,他几乎是第一个住下来的外乡人。在简陋的环境里,陈海标白天在楼下做茶,晚上才上楼休息。安静到枯燥的乡村生活并没有打消他的热情,反而让他更深地陷入普洱茶的深邃世界中。

历史上的普洱茶工艺流传到今天的不多,对于茶叶的说法也大相径庭,而且经过战乱和时代的变换,许多的资料也失传了。这让陈海标觉得无奈,却更无法退缩。陈海标立志从源头把握茶叶的质量,就不断深入普洱茶各个产区,像先祖神农氏尝百草一样,尝遍了每个山头茶叶的味道,只为了从味觉上鉴别出不同山头茶的细微差异,确定它们的风格。

过去云南的茶山多是原始密林,往往车辆难至,需依赖拖拉机或摩托车;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路可以走,他就手脚并用地爬上去。在寻茶的路上,他不仅要冒着各种风险,还要接受许多同行质疑的眼光,疑惑他“为什么要把原料分得这么清楚”,“为什么对工艺的挑剔近乎吹毛求疵”。然而作为制茶人的他,信念是一往无前的,他无比清晰地知道自己要走的是一条怎样的道路。艰辛与质疑,都阻挡不了陈海标在易武扎根下来的步伐。流淌的时光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还把经济前沿城市的思想带到闭塞的山区。

云南西双版纳易武正山茶业有限公司原址

2005年,由于易武老街交通不便利、德茗轩作坊场地太小,陈海标在易武山下的勐醒农场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茶叶精制厂——云南西双版纳易武正山茶业有限公司。就在2004—2005年期间,普洱茶在广州芳村市场开始火起来,陈海标注册了很多的品牌,比如德茗轩、易盛、宋聘兴、鸿达、易德号……这些品牌的产品主要销往芳村市场,要根据客户需求生产制作后再行分销,所以品质有高有低、参差不齐。这样的情况下,虽然订单量在不断增加,形势一片大好,陈海标却陷入了漫长而冷静的思考。他想的是,要像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普洱老字号一样,经过百年岁月的淘洗还魅力四射,缺乏稳定坚实的品质作为后盾是不可能实现的。一直被动地跟着市场订单做产品,看市场有哪方面的需求就做什么,并不是他想要的,也与他做茶的初衷相悖。

“做好茶就要讲究到底,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将就和碰运气,这样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哪怕一百年过去,有一天我人不在了,我的品牌还在,我的茶还在,我这一生,就算没有白活过。”坚定了方向和信念,陈海标大刀阔斧地砍掉了手头所有的品牌,并酝酿创建一个全新的以高品质为核心的品牌,一个可以传承百年的普洱茶老号,一个自己将用余生为之奋斗的品牌。

2006年时,斗记品牌正式注册。创始人陈海标将他十几年来对茶文化的重新理解,全部融入斗记品牌中。“斗”,是旋转成圆形的斗形指纹的简称,自古以指纹铭记表示有章必循、有诺必践。而“斗记”同时也是陈海标的小名,他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品牌是为了告诫自己,这一生都要用心去做茶。陈海标说:“确实有很多人一开始不懂茶,但总有一天他会懂,即使他不懂,他身边也会有懂茶的高手,茶是好是坏,时间会给出真实的答案。制茶人这一生做的茶,自己是带不走的,可是人走了之后,茶还在。如若一个制茶之人做了垃圾茶或虚假的山头茶,即使过了二十年、五十年甚至上百年,还会有人指着他的子孙后代唾骂。”

基于此,陈海标给斗记定下制茶理念:“用心做茶,做好茶。”“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很认真去做茶,把品质做好;第二就是要用良心去做茶,要对得起每一片茶,也要对得起每一个买我茶的消费者。所以我做茶一定要清楚明白,该是什么茶就是什么茶,无论哪个山头、什么工艺,是名山名寨还是拼配,都要说得清清楚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它起码要做到的一点就是信息的真实。”

制茶人的心事,是对茶叶精益求精的追求。从2005年开始,陈海标在云南西双版纳核心产区建立起了40余家斗记初制所,这让斗记成为业内最大规模地在名山名寨建立初制所的企业,也让他不惜工本的名声在江湖上流传开来。明明简单地收毛茶原料是一件利润更丰厚、操作更简单的事,建立初制所却需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为什么偏要自讨苦吃?(www.xing528.com)

“其实我的出发点也很简单。斗记建大量初制所,第一是要从源头控制品质,再好的原料不会加工都是白白浪费了;第二是要掌控资源,因为普洱茶的原材料不属于任何企业,它是茶农的私人财产。企业为了把控好品质、得到好的资源,就一定要和茶农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要能够切实帮助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是建初制所才能做到的事。虽然建初制所比到了采茶季去收原料,所花费的成本多得多,但我也必须得上。因为普洱茶的工艺环节分两大步:初制和精制,一个企业若连初制都掌控不了,由茶农自行发挥,怎么可能做出稳定的、高品质的茶品呢?”

陈海标的这番举动,有人推崇支持,也有人冷言冷语。无论什么样的声音,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让每个初制所都在严格的工艺流程中掌握最恰当的分寸,从鲜叶开始进行标准化的加工。为了适应各大茶山的茶青原料,他经过反复试制调整,给每一个初制环节都制定了细致严格的标准。

乌云和风暴,还是不期而至。普洱茶行业在2006年突然空前狂热,引发了整个普洱茶行业价格狂升,最终在2007年的年中引爆了行业风险,市场一落千丈,几乎所有相关厂商都牵涉其中,陈海标也不例外

突如其来的普洱茶风暴,考验着每个人

回顾那一年最艰难的时刻,陈海标说:“我有上百吨以极高原料成本收购制作的普洱茶压在仓库里出不去。这些都是预定的产品,客户资金链断裂无法交付货款,倒闭的压力也时刻都悬在我头上。”在低谷中,陈海标坐在押上了他全部身家的茶厂里,思考着要怎样才能渡过难关。

首先是判断风暴的转折点。陈海标觉得在过于恐慌的情绪中,市场已经失去了理智,可是行业并不会就此消失。普洱茶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此时是行业的低谷区,不久就会迎来转折。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能做也应该做的就是确定自己做茶的方向,并积蓄力量。当时也有各种诱惑找上门,有一些人提出合作,要求用低成本的台地茶原料做代加工。尽管只要一松口,就能解决经济上的燃眉之急,但是他决意坚持高品质路线,甚至为这坚持做了最坏的打算。

风暴的最后,反而是像陈海标这样的制茶人存活下来了。陈海标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制茶千万不能跟风,而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

2008年,陈海标经过反复思考,正式确立斗记以“高端拼配”为主导的长期发展路线。但他的内心不无挣扎:“我刚入行时以做名山名寨为主,也就是市场俗称的纯料茶。直到2007年我产品体系里的拼配茶都很少,也就两三款。经历了2007年的行业大洗牌,我思考要重新定一个方向。当时的公司还叫易武正山,我也是从易武起家,所以纠结过是否要主力做易武这个区域,最后还是决定放弃山头茶方向,全力转向高端拼配茶领域。因为我觉得未来的市场,这样的产品一定有更多消费者。”

名山名寨茶容易推广,消费者也容易了解;拼配之路却极其漫长,一方面是消费者对拼配的认知壁垒比较高,另一方面拼配茶若没一定年份的转化验证,很难发光。在决定选择高端拼配这条道路时,陈海标就已经知道,这样的选择意味着斗记要走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需要蛰伏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不乏被市场浪潮淹没的风险。但陈海标坚信一个茶企的核心竞争力应该体现在有技术秘方的拼配茶上。这样产品的技术含量更高、门槛更高、可复制性更低,且通过稳定的技术配方可以实现风格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斗记的产品方阵里,能始终贯彻陈海标制茶思想的,是一系列以“斗”命名的拼配产品。其中最早问世的是于2008年推出的上斗、大斗、玉斗、金斗四大产品。尤其“金斗”更是斗记生普中的标杆产品,为斗记赢得了无数的“斗粉”(爱好斗记口感的消费者)。在“金斗”风靡江湖之后,他又以一个制茶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相继推出了“巅斗”“泰斗”等从发烧级到奢侈级的顶级产品。

2014年,他又在勐海注册成立了云南斗记茶业有限公司。从原料、工艺、配方到最后的包装定形,陈海标在每个细节上都铆足了劲,精益求精。他还在所有产品的包装上都标注原材信息,力求产品信息清晰、真实、透明。他要的就是消费者在买到茶之后,能一目了然这是一饼什么样的茶。

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沉淀、酝酿和突破,陈海标明白了人生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多年来,他尽量远离江湖上的风云纷争,沉浸在只有他自己和茶叶的世界里。在茶山最深处、在方圆之间的普洱茶世界里,他好像始终还是黄金岁月里的那个青年人,每一天都不知疲倦地奔走、每一天都为新发出的茶香而感动,用茶做各种疯狂的实验并记录追踪,永远生气勃勃,永远充满想象力。

其实已不再年轻的陈海标很坚定地说:“我只做高端的普洱茶,做风格明确的普洱茶,做坚持正道的普洱茶。而一个有长远目标的普洱茶品牌,没有二十年的打磨是不可能成功的。我愿意潜心等待,让消费者亲自认可由我的茶所带来的魅力。”

他为制茶狂。

【注释】

[1]对夹叶,亦称“不正常新梢”“异常芽叶”,是顶芽生长停止的新梢靠近顶芽形似对生状态的两片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