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云南。
四月的山中,照例是鸟叫虫鸣、花木盛开,有清清的泉水自山顶而下,蜿蜒在林中人的脚边。林中的男男女女,三三两两地背着沉甸甸的箩筐行走。而筐中的新绿在周遭花木的映衬下,突然地映入你的眼帘,柔嫩又生动地撩拨着你的视线。
那是整整等待了一个冬天的芽叶,古茶树的芽叶,它们既古老又年轻,既沧桑又充满勃勃的生机,像这绵亘了千万年的茶山一样,沉默而有力。
这时笑声响起来,脚步声混杂着摩托车的轰轰声一起在静谧的山林中回荡,背负在箩筐中的芽叶被迅速地,从一双手交到另一双手中,随后被安放在摩托车的后座两边,渐渐离你的视线远去了。
但这一筐芽叶的旅程还远远没有结束,它将会去到大山深处千百个茶叶初制所中的某一个,摊青后,被一双双坚定的手掌投入锅中,杀青、揉捻、晒青……从清晨到深夜,一个又一个为了这芽叶而奔波的身影依旧忙碌着,人声杂沓,狗在吠叫,把这山乡的春夜渲染得有滋有味。
当然最有滋味的,还是那隐隐带着阳光温度的芽叶,哦不,它们经过初制,现在已经成了标准的干毛茶。一筐芽叶的旅程,至此开始进入更精彩的篇章。
因为,茶就像人一样,要了解它拥有什么样的品质、透露什么样的性格,就要明白它出自哪门哪派、何处的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茶山的江湖起自中国的盛世——关于云南最早的茶山记录,出自唐人樊绰在《蛮书》中的记录:“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银生城”在唐代指的是当时位于西南边疆的南诏国。南诏国存续时间为公元738—902年,是中国唐代西南部的奴隶制政权,极盛时的统治范围包括今云南全境及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等地。南诏国所设的“开南银生节度”区域,下辖今天的景东、景谷、普洱和西双版纳地区。这个小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摇摆于唐朝和吐蕃之间,随着唐与吐蕃的双双走弱,兴兵而起成为严重的边患。
云南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
樊绰生活的时期是晚唐,当时中原的国力衰微,对边疆的战争难以顾及,所以身为安南(今越南河内,当时的安南都护府是唐代的6个都护府之一)从事(驻地最高行政长官经略使的幕僚)的樊绰在南诏攻城时险些被俘。生死关头他携带印信,凫水渡过富良江(越南北部的一条河流),逃过一劫。他这一逃,留下了中原王朝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最早记录。因为逃亡时,他怀里还紧紧揣着自己曾经历漫长艰险的路程后写成的一部书——《蛮书》。
茶山中的嫩芽
布朗山中的昆虫
公元862年3月4日,樊绰从安南出发入南诏,再到安南道、大理、剑川、永昌、银生、弄栋等主要节度府作详细了解,沿途搜集资料后于年底原路返回安南。他将沿途所见所闻写成《蛮书》(又名《南夷志》《南蛮志》)草稿。此书共十卷,有二万余字,里面详细记录了云南的山脉河流、重要城镇、六诏和其他民族的概况、当地物产以及农业生产状况、民族生活习惯、特殊制度等,是唐代著述中现今仅存的有关云南地区之专著,也使神秘的云南第一次进入中原的视野,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的意思,其实是指茶叶的产出不仅限于当时的银生节度使所辖地区。在云南,茶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物产。在这个如今位列中国各省级行政区面积第八的省份,世居云南的几十个少数民族,几乎都与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www.xing528.com)
这里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古茶山资源,是茶树的主要原产地,是茶叶的故乡。世界上用于制茶的植物有23属380种,其中云南有15属260种。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野生茶树和最早的人工栽培型茶树,都在西双版纳及普洱临沧一带。经考证,目前整个云南还存有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27万亩以上。
如今,当你以航拍的角度掠过澜沧江流域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上空时,你将满眼望见经历历史沧桑和自然灾害的古茶园们,茶树依旧郁郁葱葱地生长,无论是成片分布还是单株散生,它们在自然面前,都显示出了惊人的生命力。
云雾缭绕的古茶山
今日的云南,除了与内地截然不同的气候、自然风貌以及民族风情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所产的普洱茶了。在《GB/T 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的国家定义中,谱洱茶被详释为“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只有分布于云南省内的各种乔木型、小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品种,才叫云南大叶种,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其他省份,不具备可以出品普洱茶的先决条件。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包含的639个乡镇。四大茶区位于我国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边陲,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与缅甸、老挝等国家接壤。这是一片被上天眷顾的土地。
而人与茶的关系呢?自中国的明代以后,云南普洱茶核心产区先后以澜沧江内外分界的十二座茶山以及众多以茶叶为线联结起来的城镇享誉国内外。这里有数不清的岁月之茶,经过人类的加工、贸易以及其他活动,沿着各条被称为“茶马古道”的茶路辐射开去。它们向内通往北京、西藏,向外到达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和印度。除了进京和进藏的两条线路外,其余都通向了毗邻的国家。所以,它们不仅见证了普洱茶古茶山的盛与衰,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的民间对外贸易。
普洱茶在过去的语境中,关乎着财富、家国、生计,甚至是生命,而在今日的意味里,它越来越多地与生态、健康、传承以及艺术联结在了一起。这是时代赋予普洱茶的新的使命,也是人们对普洱茶的一份殷切期望。
可是一切的一切,终究都离不开在这一座座茶山上发生过的故事,以及那些故事里的人。
他们说,一入茶山深似海。
他们也说,为茶消得人憔悴。
他们还说,这一生,除却茶山不是云。
是的,当你的目光第一次被这面前的茶山所吸引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再也离不开它了。
这是一个传奇开始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