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剖析信息化技术的理论框架

剖析信息化技术的理论框架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理论体系是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本质的认识和反映,是认识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基本出发点。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理论体系的探索有助于认识水利工程信息基本规律、信息属性、信息功能、信息模式和信息行为。

剖析信息化技术的理论框架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理论体系是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本质的认识和反映,是认识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基本出发点。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理论体系的探索有助于认识水利工程信息基本规律、信息属性、信息功能、信息模式和信息行为。

1.水利工程3S技术

3S技术通常指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测技术(R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和传感器等。

网络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能同时调动数百万台计算机完成某一个计算任务,能汇集数千科学家之力共同完成同一项科学试验,还可以让分布在各地的人们在虚拟环境中实现面对面交流。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水利等诸多行业向高科技化、高智能化转变,涉及水利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如水文测报、大坝监测、河道管理、水质化验、流量监测、闸门监控等方面的计算机运用得到了快速、有效的发展。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将所有的信息收集到网络管理中心的服务器之后,通过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对其合理性进行判断,并根据计算处理以后的成果进行运行方案的制订、指令执行情况反馈等,最后网络中心所产生的信息成果通过网络向主管机关或相关部门发布,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运用中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3.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数据库技术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主要目的是有效地管理和存取大量的数据资源。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特点提出对象模型与多学科技术有机结合,如面向对象技术、分布处理技术、并行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模糊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GIS技术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辅助用户管理和利用大数据集的软件,对它的需求和使用正快速增长。常见的数据库有以下几种:

(1)水利工程基础数据库。

(2)水质基础数据库。

(3)水土保持数据库。(www.xing528.com)

(4)地图数据库。

(5)地形地貌数字高程模型。

(6)地物、地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

(7)遥感影像和测量资料数据库。

4.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Middleware)是处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也有人认为它应该属于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信,是连接两个独立应用程序或独立系统的软件。相连接的系统,即使它们具有不同的接口,但通过中间件相互之间仍能交换信息。

中间件技术是为适应复杂的分布式大规模软件集成而产生的支撑软件开发的技术。其发展迅速且应用愈来愈广,已成为构建分布式异构信息系统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执行中间件的一个关键途径是信息传递,通过中间件应用程序可以工作于多平台或OS环境。

将中间件技术与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相结合,搭建中间件平台,合理、高效、充分地利用水利信息,充分吸收交叉学科的研究精华,是水利信息化应用领域的一个创新和跨越式的发展。针对水利行业特点,建立起一个面向水利信息化的中间件服务平台,该平台由数据集成中间件、应用开发框架平台、水利组件开发平台、水利信息门户等组成,将水雨情、水量、水质、气象社会信息等数据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处理,会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间件的作用如下:

(1)远程过程调用

(2)面向消息的中间件。

(3)对象请求代理。

(4)事务处理监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