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用的冷拉延模具修复技术

常用的冷拉延模具修复技术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焊、氩弧焊是国内外汽车强国模具修补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热变形、热应力、退火软化等原因,每次修复对模具的机械性能都将产生不同的破坏。一般,厚度在1.5 mm 以下的薄板料模具,使用寿命达15~30 万次;大于2 mm的厚板料模具,使用寿命达5~10 万次。

常用的冷拉延模具修复技术

1. 传统修复技术

传统的修复方法主要是电焊和氩弧焊,但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模具的刃口及摩擦配合面都是经过淬火处理的,硬度一般都在56~62 HRC 之间,材料一般为高碳合金钢、高碳钢、合金铸铁等。电焊、氩弧焊在焊补过程中,焊补点附近及整个基体会由于升温变形,产生内应力以及退火软化等不良现象,虽然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减轻,但无法从根本上阻止。

通常,型面上原来有一个拉沟,焊补修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原来修补那条沟的两边又出现了两条沟,甚至在原来的修补区域上又出现龟裂纹;一个崩刃口焊补修复后,使用一个周期下来,检查发现这个点虽然没有问题,但在这个点的左右两边又出现了两个磨损点。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高温组织变化,使焊补点预存了一定量的内应力,在使用过程中,内应力释放而出现微裂纹;由于高温,焊补点两边退火软化,硬度下降;由于焊补时的高温变形,使模具的刃口磨损加剧,间隙均匀发生变化,制件出现毛刺现象;在模具弯角等受力集中区域,因为磨损严重,焊补修复频率会增加。铸铁材料模具,在同一区域反复焊补3 次以上,极易出现严重脱碳现象,基体无焊接强度,焊补点无法牢固结合,出现大量砂眼等。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继续焊补工作;对一些复杂型面的焊补,不但不容易保证基准面的形状,而且还会由于咬边、砂眼等现象,使焊补面达不到平面度的要求。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热、保温,提高焊补水平、研磨水平,采用科学焊补工艺等措施减轻或减少发生,但是不能保证不发生。

电焊、氩弧焊是国内外汽车强国模具修补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热变形、热应力、退火软化等原因,每次修复对模具的机械性能都将产生不同的破坏。使用一段时间后,模具的使用寿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使模具维修频率及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并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质量,且这些问题只能想方设法减少、减轻发生,杜绝发生是不可能的。(www.xing528.com)

2. 修复新技术

近年来,通过反复实践,改进电刷电源、发明电阻冷熔设备、研发出特种活化工艺等,形成了独特的模具修补技术。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常温修复,模具表面在修复过程中,不升温、不变形、无内应力产生,彻底避免了修复处微裂纹的产生;修补量可精确控制,可随基准面形状修复,修复点粗糙度可达(0.1 μm)以下;不受模具重量、形状、位置的限制,哪里磨损,就准确地修补哪里;修补点硬度为56~64 HRC,修复点附近硬度变化值很低;修补材料的耐磨性是45 钢,硬度在42 HRC 左右的2.5~3 倍;在100 倍放大镜下观测修补材料的致密性,是HT300 合金铸铁的2~2.5 倍(孔隙率),冲压工件5 000 件后,用15 倍放大镜检测修补区域,无微裂纹出现;既可以修复模具的拉沟,也可以修复大面积的磨损曲面,在修补刃口的崩损时,不会出现退火、软化现象。修复原来最难焊的合金钢(Cr12Mo、3Cr10 等)时,也不会出现裂纹。

该技术在修复模具中,修复区域附近不升温、不变形,无退火、软化现象,无内应力、无裂纹;修复区域硬度高、耐磨性好,可随形修复,不改变基准面原有形状;可在常温状态下,修复各种材质模具(合金钢、合金铸铁、高碳钢等)的损伤;在修复过程中,不但彻底避免了电焊、氩弧焊的不足,而且模具整体的使用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此技术既可以用于模具损伤的修复,也可以用于模具受力集中区域的局部强化。对于模具的几个重点受力集中区域,可通过对其表面改性,即选用高硬度、高耐磨性的特殊材料作为补材,使此区域的综合机械性能明显高于原材质。由于选择高性能修复材料的原因,使经过特殊技术修复后的模具表面使用性能等于或超过了原来性能。一般,厚度在1.5 mm 以下的薄板料模具,使用寿命达15~30 万次;大于2 mm的厚板料模具,使用寿命达5~10 万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