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磨损失效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磨损失效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硬度超过40 HRC 时,只有提高材料的韧性才能进一步提高其耐磨性。由于接触疲劳与循环接触应力和摩擦磨损有关,影响疲劳强度和磨损抗力的因素对接触疲劳强度也有类似影响,主要因素是材料的硬度和组织状态、模具的表面粗糙度和润滑条件等。预防微动磨损,应在选材、设计、工艺上采取相应措施。在材料选用上,应尽量避免选用相同的配合材料,并考虑材料对微动磨损的敏感性。

磨损失效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承受冲击的模具,其磨损在低应力和高应力之间,此时要求材料有高的硬度、较好的韧性。当硬度超过40 HRC 时,只有提高材料的韧性才能进一步提高其耐磨性。为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在增强模具基体强韧性的同时,可对其表面进行强化处理,如渗碳、渗氮、氮碳共渗、化学热处理、表面淬火等。

对于模具的黏着磨损,应选用不易与坯料黏着的模具材料,同时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提高材料的压缩屈服点,以减少模具材料与坯料原子间的结合力。渗碳、氮碳共渗等表面处理能使模具表面形成牢固的化合物层或非金属层,避免金属原子间直接接触,并且摩擦因子降低,防止黏着,尤其对高温下和不可能充分润滑的模具很有效果。渗氮、氮碳共渗、氮碳硼复合渗等化学热处理,既能提高模具表面硬度,又能降低模具材料与坯料金属间的结合力,对减轻黏着磨损很有意义。

对于塑料模具,为提高其耐腐蚀性能,可采用表面电镀铬化学镀或直接选用不锈钢;对于热作模具,为提高其抗氧化性,可对其进行渗铬或渗铝处理;对于压铸模,为了提高其抗腐蚀性、抗黏模性,可对其进行涂层处理、渗氮处理和氮碳共渗。

气蚀磨损是热作模具特有的磨损形式。模具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瞬间产生很高的压力,该压力作用于模具表面并对表面产生冲刷作用。在高温高压气体的反复冲刷下,模具表面会产生不规则的气蚀磨损沟痕,不仅影响模具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也可能成为疲劳断裂的裂源。用不易燃烧的冷却润滑介质和添加剂,可有效防止气蚀磨损。(www.xing528.com)

接触疲劳磨损是模具在承受冲击时,工作表面的某些区域受较高接触应力(两物体在压力作用下相互接触时,由于接触表面处的局部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应力)的循环往复作用,经过一定的周次后,在这些区域中产生深度不同的小片或小块状剥落,造成表面出现针状或豆状凹坑(麻点),又称点蚀、疲劳磨损,严重损害模具的表面质量,并将导致模具的疲劳断裂失效。由于接触疲劳与循环接触应力和摩擦磨损有关,影响疲劳强度和磨损抗力的因素对接触疲劳强度也有类似影响,主要因素是材料的硬度和组织状态、模具的表面粗糙度和润滑条件等。为了提高材料的接触疲劳强度,就应保证材料具有适当高的硬度,材料热处理后须达到58~62 HRC。对采取表面强化处理的模具,表面强化层应有一定的深度,以防止表层压碎和次表层裂纹,心部应有足够的硬度(35 40 HRC)。同时减少模具表面冷热加工缺陷、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可以有效缓解接触疲劳磨损。所以,对模具表面进行精磨、抛光和表面综合强化处理可提高其接触疲劳抗力。最后,提高润滑油的黏度,在润滑油中加入某些添加剂,使其在接触表面形成不易破坏的油膜,也可降低接触疲劳磨损。

预防微动磨损,应在选材、设计、工艺上采取相应措施。在材料选用上,应尽量避免选用相同的配合材料,并考虑材料对微动磨损的敏感性。在设计上,要防止过渡配合模具零件间的松动,如增加配合压力、提高加工精度等,尽量减少过渡配合处的应力集中,在过渡配合附近开设圆滑过渡的卸荷台阶和卸荷槽等。在工艺上,采用表面滚压、挤孔等表面形变强化处理,采用渗碳、渗氮、氮碳共渗、渗硫等改变表面层成分和性能的表面处理,以提高抗咬蚀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