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充分考察各项活动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决定对该活动应采取的对策,以防患于未然。
【实例6.3】南水北调工程
背景:长江及其以南地区集中分布着81%的水资源,36%的耕地面积,41%的矿产资源;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矿产资源占全国的59%,水资源却只占全国的19%。
方案: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3条调水线路。这些路线的建成,使得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相互连通,构成我国水资源的“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整体格局。
生态意义:不仅可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还可以改善北方地区的饮水品质,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天然地下水的水质问题,如苦咸水、高氟水以及含有其他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水源,还有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进而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能很大程度地改善北方的生态环境及水资源条件。
对环境的影响:一是“三线”同时引水,将导致整个长江流域的沿江生态发生难以估计的变化,不利于保护沿江现有生态,有可能导致长江枯水期时航道的承载能力更低,其生态影响范围和程度已大大超过中国“专家”们的理解范围。二是中线工程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共同作用,引起汉江及长江中下游环境的变化,将对武汉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三是东线工程调水对长江河口地区的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实例6.4】埃及的阿斯旺水坝(www.xing528.com)
阿斯旺水坝位于尼罗河下游第一瀑布区,1970年建成,坝高110 m,长3 600 m。水库跨埃及、苏丹两国,有2/3在埃及,在埃及境内称为纳赛尔湖,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湖。
建设原因: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流经苏丹和埃及而入地中海,在入海口有宽100 km的三角洲,埃及3 300万人口集中在此地。
历史状况:尼罗河定期泛滥,淹没河谷,冲洗盐分,为地中海输送养分。沙丁鱼产量大,使三角洲保持新生肥力。
水坝之利:尼罗河不再泛滥、廉价电力、灌溉农田、控制旱涝。
水坝之弊:尼罗河两岸的绿洲及下游失去肥源,土壤盐渍化;尼罗河河口供沙不足,河口三角洲平原向内陆收缩,使工厂、港口、国防工事有跌入地中海的危险;海水养分减少,沙丁鱼1965年15 000 t→1968年500 t→最后绝迹。下游变静止“湖泊”,血吸虫病发病率高达80%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