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及应用探讨

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及应用探讨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组织层次的生态系统表现出不同层次的规律。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命成分,借助能量的不停流动,一方面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物质并合成新的物质;另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简单的物质,即所谓“再生”,这些简单的物质重新被植物所吸收,由此形成不停顿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转化和再生规律使生命系统的保持和进化成为可能。

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及应用探讨

生态学规律是指在生态研究领域中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联系。它的作用范围不仅是生物或环境本身,还包括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不仅包括各类型的生态系统,还包括“社会—经济—自然”的整体复合生态系统。不同组织层次的生态系统表现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所有生态系统所共同遵循的主要生态规律有以下5个方面:

(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

环境变化的选择压力作为限制因素,迫使生物体自身作出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生物间的协调关系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普遍的依存与制约,也称“物物相关”规律(全面考虑);二是通过“食物”而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协调关系,也称“相生相克”规律(食物链)。

(2)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能流物复)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命成分,借助能量的不停流动,一方面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物质并合成新的物质;另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简单的物质,即所谓“再生”,这些简单的物质重新被植物所吸收,由此形成不停顿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转化和再生规律使生命系统的保持和进化成为可能。

(3)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www.xing528.com)

对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无论是对生物,还是对环境和整个生态系统,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一段时间内是保持平衡的。

(4)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协调稳定)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环境为生物创造生存条件,生物的生命活动改善环境条件。植物从环境吸收水和营养元素与环境的特点(如土壤的性质、可溶性营养元素的量以及环境可以提供的水量等)紧密相关。同时,生物以其排泄物和尸体的方式把相当数量的水和营养素归还给环境,最后获得协同进化的结果。例如,最初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由于没有多少土壤可供着“根”,所得的水和营养元素就十分少。但地衣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和尸体的分解,不但把等量的水和营养元素归还给环境,而且还生成能促进岩石风化变成土壤的物质。这样,环境保存水分的能力增强了,可提供的营养元素增多了,从而为高一级的植物苔藓创造了生长条件。如此下去,以后便逐步出现了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生物与环境就是如此反复地相互适应的补偿。生物从无到有,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而环境也在演变。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损害了生物与环境相互补偿与适应的关系,某种生物过度繁殖,则环境就会因物质供应不足而引起生物的饥饿死亡。

(5)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负载有额)

有效极限率主要是指任何生态系统均有一个大致的负载(承受)能力上限,是指一定范围或程度的生物生产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以及忍受外部冲击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