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工作原理及整定计算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整定规则如下。
1)动作电流、动作时限的整定
由于有选择性的电流速断保护不能保护线路的全长,故可考虑增加一段新的保护,用来切除本线路上速断范围以外的故障,也能作为速断的后备,这就是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又称为电流Ⅱ段保护,简称Ⅱ段保护。
对这个新设保护的要求,首先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护线路的全长,并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其次是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具有最小的动作时限。正是由于它能以较小的时限快速切除全线路范围以内的故障,故称其为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由图1−2−4 可以看出,设置电流Ⅱ段保护的目的是保护本线路全长,电流Ⅱ段保护的保护区必然会伸入下一线路(相邻线路),在图1−2−4所示的k 点发生故障时,保护1 的电流Ⅱ段保护存在与下一线路保护2的电流Ⅰ段保护“抢动”的问题。
图1−2−4 电流Ⅱ段保护与下一线路电流Ⅰ段保护“抢动”
发生图1−2−4所示故障时,保护1 的电流Ⅱ段保护、保护2 的电流Ⅰ段保护的电流继电器均动作,而按照保护选择性的要求,保护2 的电流Ⅰ段保护动作跳开QF2,保护1 的电流Ⅱ段保护不跳开QF1。为了保证选择性,电流Ⅱ段保护动作带有一个延时,动作慢于电流Ⅰ段保护。这样下一线路始端发生故障时,电流Ⅱ段保护与下一线路电流Ⅰ段保护同时起动但不立即跳闸,下一线路电流Ⅰ段保护动作跳闸后短路电流消失,电流Ⅱ段保护返回。本线路末端短路时,下一线路电流Ⅰ段保护不动作,本线路电流Ⅱ段保护经延时动作跳闸。
电流Ⅱ段保护的整定原则是与下一线路电流Ⅰ段保护配合。
(1)动作时限配合:
式中 tΔ ——时间级差,应长于电流Ⅰ段保护动作、断路器跳闸、电流Ⅱ段保护返回时间之和,同时还要考虑时间继电器误差以及留有一定裕度。
Δt 的取值范围为0.3~0.5 s,一般取0.5 s,时间元件精度较高时 Δt 可取较小值。
(2)保护区配合:电流Ⅱ段保护区不伸出下一线路电流Ⅰ段保护区。
保护1 的电流Ⅱ段保护区配合如图1−2−5所示,若保护1 的电流Ⅱ段保护区伸出下一线路电流Ⅰ段保护区,在图示k 区域发生故障时,保护2 的电流Ⅰ段保护不动,保护1 的电流Ⅱ段保护与保护2 的电流Ⅱ段保护起动,同时动作,跳开QF1、QF2,保护动作为非选择性的。
电流Ⅱ段保护区不伸出下一线路电流Ⅰ段保护区问题
过流Ⅱ段“抢动”问题
(www.xing528.com)
图1−2−5 电流Ⅱ段保护区配合
电流Ⅱ段保护整定公式为
式中 Krel ——可靠系数,考虑到短路电流中的非周期分量已衰减,取1.1~1.2;
——下一线路电流Ⅰ段保护的动作电流;
Δt——动作时限,一般取0.5 s。
电流Ⅱ段保护整定如图1−2−6所示。
图1−2−6 电流Ⅱ段保护整定
2)灵敏度校验
设置电流Ⅱ段保护的目的是保护线路全长,故应校验在本线路发生故障,短路电流最小的情况下保护能否可靠动作。电流保护动作条件为保护反应故障能力以灵敏系数表示,即
考虑电流互感器、电流继电器误差,当senK 大于规定值(1.3~1.5)时才认为电流保护能可靠动作。灵敏度校验按最不利的情况计算,即在最小运行方式下,被保护线路末端发生两相短路时,短路电流为本线路内部故障时最小的短路电流,以此短路电流校验灵敏度,即
>1.3~1.5,灵敏度合格,说明电流Ⅱ段保护有能力保护本线路全长。当灵敏系数不能满足要求时,电流Ⅱ段保护可与相邻线路电流Ⅱ段保护配合整定,即动作时限为或使用其他性能更好的保护(如距离保护)。
2.电流Ⅱ段保护的单相原理
如图1−2−7所示,与电流Ⅰ段保护相比,电流Ⅱ段保护增加了时间继电器KT,其作用是建立保护所需的延时,当电流元件起动后,必须经过时限元件的延时才能动作于跳闸。如果在前故障已经被切除,则电流元件返回,保护不动作。
图1−2−7 电流Ⅱ段保护的单相原理
3.电流Ⅱ段保护的特点
电流Ⅱ段保护结构简单,动作可靠,能保护线路全长,但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较大。它是靠动作电流的整定和动作时限的配合获得选择性的。与电流Ⅰ段保护相比,其灵敏度较高,与本线路电流Ⅰ段保护共同构成主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