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概述:
本实例介绍了加热丝的设计过程。其设计过程的关键点是曲线的构建,曲线的主体部分是一条螺旋线,通过样条线及连接命令将螺旋线与两条直线光滑连接,最后使用扫掠命令完成模型的创建。零件模型及相应的特征树如图17.1所示。
图17.1 零件模型和特征树
Step1.新建模型文件。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新建”对话框,在
中选择
选项,单击
按钮。在系统弹出的“新建”对话框中输入零件名称current_boiler,并选中
复选框,单击
按钮,进入“零件设计”工作台。
Step2.选择下拉菜单命令,进入“创成式外形设计”工作台。
Step3.创建图17.2所示的点1。
(1)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点定义”对话框。
(2)定义点类型。在“点定义”对话框的下拉列表中选择
选项。
(3)定义位置。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20。
(4)单击按钮,完成点1的创建。
Step4.创建图17.2所示的螺旋线1。
(1)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螺旋曲线定义”对话框。
(2)在“螺旋曲线定义”对话框区域的
下拉列表中选择
选项。
(3)在对话框的文本框中输入数值5,在
文本框中输入数值60。
(4)定义起点。选取图17.2所示的点1为螺旋线的起点。
(5)定义旋转轴。在“螺旋曲线定义”对话框的文本框中右击,从系统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
作为螺旋线的旋转轴。
(6)单击按钮,完成螺旋线1的创建。
Step5.创建图17.3所示的点2。
(1)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点定义”对话框。
(2)定义点类型。在“点定义”对话框的下拉列表中选择
选项。
(3)定义位置。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10。
(4)单击按钮,完成点2的创建。
图17.2 点1和螺旋线1
图17.3 点2
Step6.创建图17.4所示的对称1。
(1)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中的“对称”按钮
),系统弹出“对称定义”对话框。
(2)选取对称元素。选取图17.4所示的点2为对称元素。
(3)选取参考平面。选取图17.4所示的“yz平面”(可在特征树中选择)为参考平面。
(4)单击按钮,完成对称1的创建。
Step7.创建图17.5所示的直线1。
(1)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直线定义”对话框。
(2)定义创建类型。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的下拉列表中选择
选项。
(3)定义参考曲线及通过点。选取对称1为直线的通过点,在的文本框中右击,在系统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
为直线的方向。
(4)定义长度。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0,在
文本框中输入数值60;在
选项区域中选择
复选框。
(5)单击按钮,完成直线1的创建。
图17.4 对称1
图17.5 直线1
Step8.创建图17.6所示的直线2。
(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直线定义”对话框。
(2)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的下拉列表中选择
选项。选取点2为直线的通过点;在
的文本框中右击,在系统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
为直线的方向。在
文本框中输入数值0,在
文本框中输入数值60;单击
按钮,然后单击
按钮,完成直线2的创建。
Step9.创建图17.7所示的平面1。
(1)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中的“平面”按钮
),系统弹出“平面定义”对话框。
(2)定义平面类型。在“平面定义”对话框的下拉列表中选择
选项。
(3)定义平面参数。选取图17.7所示的直线2为旋转轴,选取“zx平面”参考平面;在“平面定义”对话框的文本框中输入数值-30。
(4)单击按钮,完成平面1的创建。
图17.6 直线2
图17.7 平面1
Step10.创建图17.8所示的草图1。
(1)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中的“草图”按钮
)。
(2)定义草绘平面。选取平面1为草绘平面,系统自动进入草绘工作台。
(3)绘制草图。绘制图17.9所示的草图1。
说明:草图1轮廓为一圆弧,圆弧的上端点与圆心在一条竖直线上,下端点只要位于大于四分之一圆弧的位置即可。
(4)选择“退出工作台”按钮,完成草图1的创建。
图17.8 草图1(建模环境)
图17.9 草图1(草绘环境)
Step11.创建图17.10所示的分割1。
(1)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分割定义”对话框。
(2)定义切除元素。选取草图1为要切除的元素,选取直线2为切除元素。
说明:在草图1上单击的区域即为保留的区域。
(3)单击按钮,完成直线的分割。
图17.10 分割1
Step12.创建图17.11所示的分割2。
(1)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分割定义”对话框。
(2)定义切除元素。选取直线2为要切除的元素,选取分割1为切除元素。
(3)单击按钮,完成直线的分割。
Step13.创建图17.12所示的连接曲线1。(www.xing528.com)
图17.11 分割2
图17.12 连接曲线1
(1)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连接曲线定义”对话框。
(2)定义连接曲线。在下拉列表中选择
选项;选取图17.12所示的点1为第一条曲线的连接点,此时系统自动选取曲线1为要连接的第一曲线;选取点2为第二条曲线的连接点,系统自动选取曲线2为要连接的第二曲线;在“连接曲线定义”对话框的
下拉列表中选择
选项;将张度设置为1。
(3)单击按钮,完成连接曲线1的创建。
Step14.创建图17.13所示的平面2。
(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中的“平面”按钮
),系统弹出“平面定义”对话框。
(2)在“平面定义”对话框的下拉列表中选择
选项。
(3)选取“xy平面”为参考平面,选取图17.13所示的点1为通过点。
(4)单击按钮,完成平面2的创建。
图17.13 平面2
Step15.创建图17.14所示的草图2。
(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中的“草图”按钮
)。
(2)选取平面2为草绘平面,并在其上绘制出图17.15所示的草图2。
(3)单击按钮,完成草图2的创建。
图17.14 草图2(建模环境)
图17.15 草图2(草绘环境)
Step16.创建图17.16所示的样条线1。
(1)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样条线定义”对话框。
(2)定义样条线。
①依次选取图17.16所示的点1和点2为空间样条线的定义点。
②在“样条线定义”对话框中单击选项,选取草图2为切线方向并单击
按钮。
③在“样条线定义”对话框中单击选项,选取螺旋线1为切线方向并单击
按钮。
④确认“样条线定义”对话框中的单选项被选中。
(3)单击按钮,完成样条线1的创建。
图17.16 样条线1
Step17.创建图17.17所示的连接曲线2。
(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连接曲线定义”对话框。
(2)在下拉列表中选择
选项;选取图17.17所示的点1为第一条曲线的连接点,系统自动选取曲线1为要连接的第一曲线;选取点2为第二条曲线的连接点,系统自动选取曲线2为要连接的第二曲线;在“连接曲线定义”对话框的
下拉列表中选择
选项;将张度设置为1;然后在
区域中单击
按钮。
(3)单击按钮,完成连接曲线2的创建。
Step18.创建图17.18所示的平面3。
图17.17 连接曲线2
图17.18 平面3
(1)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中的“平面”按钮
),系统弹出“平面定义”对话框。
(2)定义平面类型。在“平面定义”对话框的下拉列表中选择
选项。
(3)定义平面参数。选取图17.18所示的曲线作为参照,选取图17.18所示的点1为通过点。
(4)单击按钮,完成平面3的创建。
Step19.创建图17.19所示的草图3。
(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中的“草图”按钮
)。
(2)选取平面3为草绘平面,并在其上绘制出图17.20所示的草图3。
(3)单击按钮,完成草图3的创建。
图17.19 草图3(建模环境)
图17.20 草图3(草绘环境)
Step20.创建图17.21所示的接合1。
(1)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接合定义”对话框。
(2)定义接合元素。在特征树中选取直线1、连接2、草图2、螺旋线1、样条线1、连接1、分割1和分割2为要接合的元素。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0.01。
说明:在“接合定义”对话框的选项卡中,选中
复选框可以方便地检查相互接合的曲线是否相切。
(3)单击按钮,完成曲线的接合。
Step21.创建图17.22所示的扫掠1。
图17.21 接合1
图17.22 扫掠1
(1)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此时系统弹出“扫掠曲面定义”对话框。
(2)定义扫掠类型。在“扫掠曲面定义”对话框的区域中单击
按钮,在
下拉列表中选择
选项。
(3)定义扫掠轮廓和引导曲线。选取Step19创建的草图3为扫掠轮廓,选取Step20创建的接合1为引导曲线。
(4)单击按钮,完成扫掠1的创建。
Step22.创建图17.23所示的封闭曲面1。
(1)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此时系统弹出“定义封闭曲面”对话框。
(2)定义封闭曲面。在特征树中选取扫掠1为要封闭的对象。
(3)单击按钮,完成封闭曲面的创建。
图17.23 封闭曲面1
Step23.保存文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