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机房防雷器材及安装方法

计算机房防雷器材及安装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计算机房防雷所使用的主要器材大致可分为接闪器、避雷线、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四大类。与公路、铁道或化学管道等交叉的地方,以及其他有可能发生机械损伤的地方,对接地线应采取保护措施。在接地线引进建筑物的入口处应设标志。该连接处如不宜焊接,可用螺栓连接,但应采取可靠的防锈措施。

计算机房防雷所使用的主要器材大致可分为接闪器、避雷线、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四大类。

1.接闪器

接闪器是指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和避雷网等,在直击雷的防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2.避雷器

在架空线与埋地电缆交界处应焊接ZnO避雷器,当计算机房不得不采用架空进线时,在低压架空电源进线处或专用电力变压器的高、低压侧都应装上阀型避雷器。

3.引下线

引下线指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1)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其尺寸和防腐蚀要求与避雷网、避雷带相同。用钢绞线作引下线,其截面积不小于25mm2。用有色金属导线做引下线时,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铜导线。

(2)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敷设,并应避免弯曲,经最短途径接地。

(3)采用多条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接地电阻和检查引下线、接地线的连接情况,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高约1.8m处设断接卡。

(4)采用多条引下线时,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至少应有两条引下线,其间距离分别不得大于12m和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超过25m或高度超过40m时,也应有两条引下线,其间距离不得大于25m。

(5)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地面以下0.3m至地面以上1.7m的一段引下线应加竹管、角钢或钢管保护。采用角钢或钢管保护时,应与引下线连接起来,以减小通过雷电流时的电抗。

(6)引下线截面锈蚀30%以上者应予以更换。

(7)防直击雷的专设引下线距建筑物出入口或者人行道边沿不宜小于3m。

4.接地装置

电气设备的任何部分与大地之间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或接地极;专门为接地而人为装设的接地体称为人工接地体。兼作接地体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及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等称为自然接地体。连接于接地体与电气设备接地部分之间的金属导线称为接地线,它与接地体合称为接地装置。(www.xing528.com)

接地装置的敷设要求如下:

(1)为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

(2)接地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3)围绕屋外配电装置、屋内配电装置、主控制楼、主厂房及其他需要装设接地网的建筑物,敷设环形接地网。这些接地网之间的相互连接不应少于两根干线。对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发电厂和变电所,各主要分接地网之间宜用多根接地干线连接。

为了确保接地的可靠性,接地干线至少应在两点与地网相连接。自然接地体至少应在两点与接地干线相连接。

(4)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宜保持250~300mm的距离,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应有10~15mm的间隙。

(5)接地线应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与公路、铁道或化学管道等交叉的地方,以及其他有可能发生机械损伤的地方,对接地线应采取保护措施。

在接地线引进建筑物的入口处应设标志。

(6)接地线的连接需注意以下几点:

1)接地线连接处应焊接。如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为扁钢宽度的2倍或圆钢直径的6倍。

在潮湿的和有腐蚀性蒸汽或气体的房间内,接地装置的所有连接处应焊接。该连接处如不宜焊接,可用螺栓连接,但应采取可靠的防锈措施。

2)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主变压器、发电机的中性点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连接,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其截面及连接宜适当加强。

3)电力设备每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严禁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部分。

(7)接地网中均压带的间距D应考虑设备布置的间隔尺寸,尽量减少埋设接地网的土建工程量以及节省钢材,D应视接地网面积的大小而定,一般可取5m、10m。对330kV及500kV大型接地网,也可采用20m间距。但对经常需巡视操作的地方和全封闭电器则可局部加密(如取D=2~3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