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过电压引起集电线路雷击跳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线路上的雷电流幅值超过耐雷水平,引起线路绝缘损坏发生冲击闪络。
(2)雷电波过后,在工作电压下的冲击闪络有可能转变成稳定的工频电弧一旦形成稳定的工频电弧,导线上将有持续的工频短路电流,导致线路跳闸。
4.3.3.1 建弧率的计算
当绝缘子串发生闪络后,应尽量使其不能转化为稳定的工频电弧,这样线路就不会跳闸。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的工频电弧主要受电弧路径中的平均运行电压梯度影响。根据运行经验与相关试验数据可以得到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工频电弧的概率(即建弧率)为
式中 E——绝缘子串的平均运行电压梯度,kV/m。
式中 Ue——线路额定电压,kV;
lj——绝缘子串闪络距离,m;
lm——杆塔横担的线间距离,m,若为铁横担或钢筋混凝土横担线路,则lm=0。
若E≤6kV/m,则建弧率很小,可以近似认为η=0。
4.3.3.2 雷击跳闸率的计算
线路的雷击跳闸可能是由反击引起的,也可能是由绕击引起的,这两部分之和即是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1.反击跳闸率n1
反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雷击杆塔或杆塔附近避雷线时,巨大的雷电流入地时造成塔顶高电位对导线放电,引起绝缘子串闪络;二是雷击避雷线挡距中央引起绝缘闪络。从前面的分析可以得知,只要空间气隙s符合规程要求,则雷击挡距中央避雷线一般不会引起绝缘闪络。因此,计算反击跳闸率时只需要考虑第一种情况即可。(www.xing528.com)
根据相关规程可知,每100km线路在40个雷暴日下,雷击杆塔的次数为
式中 b——两根避雷线间的距离,m;
hd——避雷线的平均对地高度,m;
g——击杆率,取值见表4-1。
表4-1 击杆率g取值
雷电流幅值大于雷击塔顶的耐雷水平的概率为p1,则每100km线路在40个雷暴日下因雷击塔顶造成的跳闸次数为
2.绕击跳闸率
设线路绕击率为pa,则每100km线路在40个雷暴日下的绕击次数为0.28(b+4hd)pa。雷电流幅值超过耐雷水平的概率为p2,则每100km线路在40个雷暴日下因绕击而跳闸的次数为
综上所述,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有避雷线的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为
对于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无避雷线的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