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避雷针:原理和结构解析

避雷针:原理和结构解析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雷电引起的电力系统过电压是由雷云对地放电所引起的。吸引雷电击于自身,并使雷电流泄入大地,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作用原理。接闪器焊接处应涂防腐漆,其截面锈蚀30%以上时应予以更换。

避雷针:原理和结构解析

雷电引起的电力系统过电压是由雷云对地放电所引起的。当雷云与大地之间场强大于大气游离临界强度时,就产生局部放电通道,由雷云边缘向大地发展,即先导放电。当雷云先导电流接近地面时,地面上高耸物体顶部周围的电场达到能使空气电离和产生流注的强度,在它们的顶部发出向上发展的迎面先导,而避雷针安装在这些高耸物体的顶部,其高度高于这些物体,并且避雷针的顶部是尖端导体,尖端处电荷面密度大。因此避雷针顶部会先于周围物体出现迎面先导,最容易接通下行先导,使下行先导的发展方向走向避雷针,使其仅对避雷针放电,从而使避雷针附近的物体得到保护,免遭雷击。吸引雷电击于自身,并使雷电流泄入大地,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作用原理。

避雷针系统属于结构最简单的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构成,如图3-1所示。根据其作用原理,其构成的基本思路是:利用接闪器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将雷云放电通道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泄入大地。

3.1.1.1 接闪器

接闪器是直接承受雷击的部分,它实质上就是“引雷器”,以截获通向被保护物的闪击为任务。

避雷针是接闪器的一种,主要用来保护露天发电、变配电装置和建筑物,一般用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针长1m以下者,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钢管直径不得小于20mm;针长1~2m者,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钢管直径不得小于25mm。

为防止腐蚀,接闪器应镀锌或涂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还应采取加大截面积的方法或其他防腐措施。接闪器焊接处应涂防腐漆,其截面锈蚀30%以上时应予以更换。

图3-1 避雷针结构图

1—避雷针;2—加劲肋;3—底板;4—脚底螺栓;5—螺母;6—垫圈;7—引下线;8—升高杆

3.1.1.2 引下线

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其作用是构建雷电流向大地泄放的通道。材料选用经过防腐处理的圆钢或扁钢等耐腐蚀、热稳定好的材料,还需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12mm,扁钢截面不得小于12mm×4mm。

实践证明,引下线可以专门敷设,也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均可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引下线在铺设的时候应沿支持构架及建筑物外墙以最短路径入地,使雷电流以最短时间导入大地,减小雷电流在引下线上产生的电压降。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钢管、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的保护措施。(www.xing528.com)

要经常性检查引下线各部分连接是否良好;检查其上有无闪络或烧损痕迹。引下线截面锈蚀超过30%者应予以更换。

3.1.1.3 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其作用是将引下线引下的雷电流迅速泄流到大地土壤中去,是避雷针将雷电流导入大地的最后装置。

1.接地体

接地体是指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上作为散流用的金属导体。接地体分人工接地体和自然接地体两种。自然接地体为兼作为接地用的直接与大地相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结构,如建筑物的钢结构、行车钢轨、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装设接地装置时,首先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以节约投资

若经实地测量所利用的自然接地体电阻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应考虑添加装设人工接地体作为补充。人工接地体是专门作为接地用的按照规范工艺加工过的各种型钢或钢管等,按照其敷设方式可分为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一般为垂直埋入地下的角钢、圆钢、钢管等,一般采用管形金属;水平接地体是水平敷设于土壤中的镀锌扁钢或镀锌圆钢。接地体埋设要符合一定的埋设深度,接地体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

对接地电流系统,当IR≤2000V时对人身和设备是安全的,所以接地电阻要求要足够小以保证安全。

2.接地线

接地线是从引下线断接卡子或换线处接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接地线也分人工接地线和自然接地线。人工接地线在一般情况下应采用扁钢或圆钢,并应敷设在易于检查的地方,且应有防止机械损伤及防止化学腐蚀的保护措施。

3.接地装置的检查和维护

对接地装置进行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各部位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松动、有无脱焊、有无严重锈蚀;接地线有无机械损伤或化学腐蚀、涂漆有无脱落;人工接地体周围有无堆放强烈腐蚀性物质;地面以下50cm以内接地线的腐蚀和锈蚀情况如何,接地电阻是否合格。

对接地装置进行维修的情况有:焊接连接处开焊;螺丝连接处松动;接地线有机械损伤、断股或有严重锈蚀或腐蚀;锈蚀或腐蚀超过30%者应予以更换;接地体露出地面;接地电阻超过规定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