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本流域实际情况和路口溪流域的类似,故其防洪堤设计原则和断面结构设计类型亦基本相同。根据横溪的具体地形、地质及水毁等情况,防洪堤断面设计主要分李家村村和仁堂村两段。
4.3.1 李家村段
该段原有河堤堤身为干砌卵(块)石结构,堤顶曾浇筑过0.2m厚的混凝土路面,但在“9.4”洪灾中仍大部被冲毁。因此,规划修复的防洪堤除需满足设计标准条件下的断面尺寸要求外,着重从加强堤身结构的整体性和抗冲能力方面分重建段和加固段两种形式考虑。重建段的防洪堤结构在迎水面以重力式浆砌块石挡墙为主,挡墙高2.5m,墙顶宽0.5m,墙前坡度为1∶0.2,墙后坡度为1∶0.1,墙底设厚0.3m的混凝土底板,起挡水、抗冲和防渗作用;墙后填筑沙卵(砾)石堤身,顶高程与墙顶相同,宽3m,背坡为1∶1.5,堤顶及背坡面均采用干砌块石保护,下垫反滤土工布一层;在重力式浆砌块石挡墙顶部设高1m的浆砌块石挡浪墙(设混凝土压顶厚0.1m),兼作安全防护墙用;为满足原有的对外交通堤身稳定后,再在堤顶干砌块石基础上浇筑混凝土路面厚0.2m。
在原有岸堤虽被冲损但未全被冲毁的堤段,防洪堤设计考虑采用利用原有已相对密实的堤身结构,再另加外包的加固方案。即迎水面仍采用M10浆砌块石贴坡墙以加强抗冲防渗能力,堤背补填筑沙卵(砾)石堤身使其达到设计标准要求。堤顶原有完好的混凝土路面可予以利用,有破损处则加以修复。(www.xing528.com)
4.3.2 仁堂村段
仁堂村段亦分重建段和加固段两种形式考虑,结构与李家村段的基本相同。即迎水面仍采用M10浆砌块石挡墙抗冲防渗,堤身采用沙卵(砾)石墙后填筑密实,堤顶及背坡面均采用干砌块石保护,下垫反滤土工布一层。因该段无对外交通要求,故堤顶仅设混凝土护面厚0.1m。由于该段堤顶已超出设计洪水位50~70cm,故只在挡墙顶部设高0.5m的浆砌块石挡坎(混凝土压顶厚0.1m),以策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