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设计原则
(1)按照规划要求对河道及两岸堤防进行整治。过水断面不满足要求的应进行疏浚(一般采用单边拓宽方案),堤防则按有关规范、规定要求进行重建或加高加固。
(2)整个防洪工程等别为四等,主流河道防洪堤按4级建筑物进行设计。
(3)堤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标准的规定,堤身抗滑、抗倾稳定和防冲、防渗需满足有关规范、规定要求;尽量利用稳定的山体和原有未冲毁的堤防,尽可能采用当地料源充裕的建筑材料,以节约投资和方便施工。
(4)对村庄上游和被冲毁须重建的堤防进行重点设计,确保在设计标准情况下的安全。
2.3.2 防洪堤设计
由于实际地形、地质等基础条件的差异,各河段防洪堤设计均有不同。根据本流域主流河道的实际情况,堤防断面可分为凹岸重建段、凹岸加固段、凸岸重建段、凸岸加固段等四种形式,下面以较典型的凹岸重建段和凸岸加固段进行简要介绍。
(1)凹岸重建段。路口村和常春亭大桥下游左岸及横溪村、三元堂村右岸堤防基本被冲毁,均需重建。为使堤防能做到“冲而不跨、渗而不漏”,考虑到堤基土承载能力较好的有利条件,重建的防洪堤结构迎水面以重力式浆砌块石挡墙为主,挡墙高2.5m,墙顶宽0.5m,墙前、后坡度均为1∶0.2,墙底设混凝土底板厚0.3m,起挡水、抗冲和防渗作用。墙后填筑沙卵(砾)石堤身,顶高程与墙顶相同,宽3m,背坡为1∶1.5,堤顶及背坡面均采用干砌块石保护,下垫反滤土工布一层。(www.xing528.com)
在重力式浆砌块石挡墙顶部设高0.5m的浆砌块石挡浪墙(混凝土压顶),兼作安全挡坎用。凹岸重建段的防洪堤结构详见图1。
图1 凹岸重建段的防洪堤结构图(单位:m)
(2)凸岸加固段。路口村段两岸、常春亭大桥上游亭前段及下游右岸、横溪村左岸等河段,因原有堤防护面均为干砌卵(块)石结构,整体性差,抗冲击能力弱,故虽未遭受洪流的正面袭击,但多处堤段仍出现了沉陷、变形、局部垮塌等破坏现象。加固设计主要采用在原有堤防迎水面增设了一道M10浆砌块石贴坡墙厚35~50cm,墙脚设C20混凝土底板,墙(堤)顶加高到设计洪水位以上不小于50cm,堤顶宽度按设计标准要求用沙卵(砾)石加宽加足断面,堤顶及背坡面亦采用干砌块石保护的结构。凸岸加固段的防洪堤结构见图2。
图2 凸岸加固段的防洪堤结构图(单位:m)
在原斜坡式堤防或已被冲刷成斜坡式堤岸段,则采用基本沿原岸坡面进行M10浆砌块石护坡的方式保护,坡顶仍设高0.5m的浆砌块石挡浪墙。堤顶宽度要求不小于3m,表面加设干砌块石保护(兼作防汛道路)。
在河岸为稳定山体且达到防洪标准要求的河段,仅要求对明显的行洪障碍物予以清除即可,不另设其他专门的防洪工程设施。
根据河道规划要求,过水断面不满足要求的河段须作适当的疏浚,以使行洪通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