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艺流程文件的制订方法与重要性

工艺流程文件的制订方法与重要性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两类服装工艺流程图中可以看出,男式衬衫的工序数远比男式圆领T恤的多。填写工艺流程图时,大、小部件位置的摆放可参照图2-24所示方法,也可根据服装款式或习惯填写。图2-25女长裤工艺流程图编制工艺流程时,尽可能将作业性质相同或类似的工序相对集中,减少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传送。

工艺流程文件的制订方法与重要性

拓展阅读·制作产前样衣的重要性

有些服装企业不愿制作产前样衣,认为简单的衣服一看就会,没有必要;或者事情很多,实在没空做。对比忽略和认真制作产前样衣的结果(表2-19),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表2-19 制作产前样衣的重要性

资料来源:服装工业网,2016-03-02。

因服装是由多个部件组成(如上装分为领子、袖子、前后身、口袋等),在将这些零部件缝制成衣的过程中,必定涉及诸如各部件的加工方法和要求、部件之间的组装顺序和要领等工艺技术方面的问题。所以,必须对所要加工的服装产品结构、加工工艺等进行分析,并要明确制订出产品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指标。由此,形成一系列有关控制缝制过程的工艺技术文件,主要分为流程工艺文件和工序工艺文件两大类。

工艺流程是指整件服装或服装某部件在流水作业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应经过的路线和程序。制订流程工艺文件时,应遵循下述原则,即:根据产品特点及流水线实际情况,选用最便捷、最合理的生产顺序,保证各个生产工位衔接顺畅,以达到产品生产速度快、加工质量好的目的。

(一)工序分析

工序是构成作业系列的单元。当服装款式不同或所用设备有所差异时,其作业单元(工序)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缝制加工流程的改变。因此,每次生产新的服装产品前,都要对该款服装的加工工序进行分析,厘清加工思路,所形成的结果即为流程工艺文件。

工序分析是指对基本材料加工成为成品这一过程的所有作业进行分解,明确各加工步骤的作业性质、先后顺序、所用设备以及所需耗费的时间等内容,以便有效地利用劳动力和设备,将产品快速且低成本地制作出来。其目的在于:①使生产有条不紊,便于作业的指导和管理。②提高工作效率,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服装制作过程被分解为不同工序从而促进了设备和作业员的专业化,这意味着工人可依其技能水平,完成不同熟练程度的工序,可有效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③有利于生产线的平衡,便于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工序编制。④可通过对以往产品加工工序的分析,在生产实践中找出加工工艺的不足,改善工序,以进一步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1.表达方式

工序分析的结果可采用工艺流程图、工序分析表等形式表示,工艺流程图直观、明了,如图2-18所示;工序分析表详细、全面,易于作业指导,如表2-20所示。

图2-18 工艺流程图示例

表2-20 工序分析表示例

工艺流程图应包括加工工序的名称、加工时间(纯加工时间或标准加工时间)、所用设备的机种和型号或工艺装备、工序号等内容(图2-19)。通常使用各种固定的图形符号,以区分各工序的作业性质(表2-21)。根据实际需要,企业亦可自行制订某些符号。

图2-19 工艺流程图表达方式

表2-21 工序图示符号

2.工序拆分的影响因素

对服装缝制加工过程的所有作业进行分解时,通常以“手工作业与机器作业分开、不同机械设备作业分开、不同作业目的分开”为依据,将整件服装的制作划分成若干个作业单元,即工序。工序划分的细致程度与所加工的服装品种、加工方式、作业员水平以及机器设备等多种因素有关。

图2-20 男式衬衫工艺流程

图2-21 男式圆领T恤工艺流程

(1)服装款式结构:服装款式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了服装加工的内容及制作量,如男式夹克、西服、衬衫等种类的服装,通常工序划分得较为细致(图2-20),因其服装结构和工作内容较复杂,需由具有不同技能的工人完成服装各个不同部位的加工。而男式圆领T恤,则无须划分出许多工序,因其服装结构和工作内容相对简单,没有更多的工序可划分,如图2-21所示。从两类服装工艺流程图中可以看出,男式衬衫的工序数远比男式圆领T恤的多。

(2)生产批量的大小:若生产批量较大,工序划分需细致准确,这样可根据工人的技能水平,分别给予安排适当的工作,以保证各个作业员能充分发挥其技能优势,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相反,如果生产批量小,工序划分的程度可适当降低,因小批量生产需要的流水线工人数量也较少。

(3)机器设备的种类:各企业机械设备的不同将直接影响服装的加工工艺,因此,其工序的划分也必定有差异。如同是外翻式门襟加工,若采用普通平缝机,其工艺流程如图2-22(a)所示,工序步骤较多;但如果采用带车缝附件的绱门襟机加工,则工艺流程简化,如图2-22(b)所示,其工序步骤明显减少。

图2-22 外翻式门襟的加工

(二)工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进行工序分析时应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考虑选用最合理的加工工艺、最便捷的作业顺序,保证各工序衔接畅通,以达到生产速度快、产品质量好的目的。

1.准备基础材料

对某服装产品进行工序分析时,首先要取得第一手资料,如产品款式结构图、生产基本文件、样衣等,做到对所要投产的产品心中有数;明确产品的裁片数、工艺制作方法、加工顺序;填写产品名称、编制日期、编制人姓名等内容。

2.列出基本裁片及碎料

基本裁片与碎料和服装的款式结构密切相关,对产品结构要掌握并理解透彻。如图2-23所示女长裤,根据产品的款式结构图可知,此款女裤没有前后口袋及串带襻,腰头压明线、钉扣。将其各裁片及附件一一列出,如表2-22所示。

图2-23 女长裤 款式图

表2-22 女长裤裁片一览表

3.决定填写形式

一般设“基本裁片”为大部件,“碎料”为小部件。填写工艺流程图时,大、小部件位置的摆放可参照图2-24所示方法,也可根据服装款式或习惯填写。

因图2-23所示的女长裤共有4片大部件,故工艺流程图的填写可采用如图2-24(b)所示的形式。

图2-24 工艺流程图填写形式

4.划分工序,编制工艺流程

由大件裁片开始,按加工顺序,将所有作业进行分解。通常,技术人员应依据企业自身情况,对某种具体产品先编制粗的工艺流程,附件或碎料与大片接合时,填在大件裁片或主线的旁边(图2-25),同时记录已加入的附件或碎料数量,以防遗漏。

图2-25 女长裤工艺流程图

编制工艺流程时,尽可能将作业性质相同或类似的工序相对集中,减少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传送。

5.编写工序号(www.xing528.com)

工序号可按整个工艺流程图顺序统一编写,或按各大部件分别编写。如图2-25所示的女长裤工艺流程,在编写工序号时,与前身有关的工序可写为“A-××”、与后身有关的工序为“B-××”、裤腰为“C-××”、组合工序为“D-××”,由此可清晰地得知所加工的部件。

6.确定加工时间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时间研究,将纯加工时间或标准加工时间填入工艺流程图中,并统计各种不同作业时间,填入如表2-23所示的表内。

表2-23 加工时间统计表

相关链接·加工时间的测算

在服装企业中,管理人员常常为工时定额的制订而头痛。因为在为此而测定作业时间时,操作者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即便是平时动作协调的“快手”,测出的作业时间也比真正的作业速度慢,使测定结果不能反映出被测定者的正常水平。因此,如何保证测出的作业时间较为合理并易于为作业者接受,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因而产生了“纯加工时间”“标准加工时间”等概念。

1.纯加工时间

纯加工时间是指由具有某种程度经验的作业员(由技能评定机构确定的经验年数)在正常作业条件及作业方法下,以普通的速度(由全厂平均水平决定的速度)进行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即:纯加工时间=测定的作业时间(1+水平系数)。

技术管理人员在制订工时定额时,必须考虑人为因素,即从测定的时间值中去除作业员的个性因素(如作业技能水平、工作努力程度等),以便换算出能反映全厂普通作业水平的加工时间值——纯加工时间。其中需去除的作业员个人之间的差异系数,即水平系数,可参考表2-24。

表2-24 综合水平系数表

注 资料来源:杨以雄,服装生产管理上海科技出版社

2.标准加工时间

标准加工时间是指作业员一天的时间除用于纯加工之外,还须留出工人思考、搬运、记录等时间,即浮余时间。通常标准加工时间的构成如图2-26所示。

图2-26 标准加工时间构成

浮余时间的计算可通过对车间的工作状态分析得出浮余率,以此代表浮余时间,可估算出标准加工时间,即:标准加工时间=纯加工时间(1+浮余率)。

7.填入设备名称或机种型号

各工序所用设备种类十分重要,若使用设备不同,会直接影响缝制加工的工艺方法、加工时间和工序流程,因此必须注明各工序所用设备。

8.核对检查

核对检查工艺流程图的加工顺序是否正确,有否漏序、漏件等。

9.整理存档

每款服装的工艺方法和流程均不相同,生产前均需进行工序分析,编制相应的工艺流程,工作十分庞杂。但对于同一服装企业,生产的大多为同类服装,从基本结构到制作工艺,变化不会太大。因此,企业有必要将所生产的各种服装部件,按一定规律加以分类,编成标准工序分析表或工艺流程图,作为资料存档(表2-25)。当生产类似部件时,可随时参考,省时省力,特别对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更为适合。

表2-25 几种衬衫前片工序示例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