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实践中的原理创新与应用

科学实践中的原理创新与应用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的研究导致新原理的发现本非简单;而对已知科学原理进行创新与运用,并达到辉煌的成就更是不易,苏颂、德维克、惠更斯、肖特等皆属之。1585年伽利略已发现单摆的等时性原理,但直到1657年惠更斯才成功将钟摆运用在时钟上,也促成锚状等各式擒纵机构的发明,因而使能量传递的损耗更少,精度也大大提升。水力与电磁力者,其动力型态较相似,故其设计概念亦较类似。

科学实践中的原理创新与应用

纵观擒纵调速器的发展,其基本的发明并非属于任何单独个人,系在时钟实际制造过程中所完成。科学的研究导致新原理的发现本非简单;而对已知科学原理进行创新与运用,并达到辉煌的成就更是不易,苏颂、德维克、惠更斯、肖特等皆属之。

苏颂之水运仪象台是建造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极为兴盛的宋朝,当时科技工艺日新月异,水轮动力机械充斥各灌溉河域、磨坊、纺织坊等,天文仪器在量和质上都有杰出的成就,并建立了漫流平水法与多级补偿法相结合的漏刻标准型式。苏颂在既有的科技基础上,不仅兼采诸家之说、兼用诸家之法,并加以创新发展,制造了这一多功能的大型天文钟;尤其掌握了秤漏与杠杆的特性,创造出精度更高的水轮秤漏装置。

摆杆机轴式擒纵调速器是近代钟表擒纵调速器原理的起源,然而经历了300余年的发展,在精度上未能符合天文观测与精密科学工作的需要。1585年伽利略已发现单摆的等时性原理,但直到1657年惠更斯才成功将钟摆运用在时钟上,也促成锚状等各式擒纵机构的发明,因而使能量传递的损耗更少,精度也大大提升。(www.xing528.com)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磁感应原理,1840年贝恩和惠斯顿开始将此原理运用到钟表上,1921年肖特以断续同步器整合1898年路德发明的自由摆与1905年霍普·琼斯发明之同步分离重力擒纵机构,从而制造了完整的电气天文钟。20世纪中叶之后,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极为迅速,钟表朝向电子化与原子化发展。

在擒纵调速器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动力的运用,造就其不同的机构型式。水力与电磁力者,其动力型态较相似,故其设计概念亦较类似。重力、弹力、电磁力者,其振荡器型式相同,在机构上的安排也较为相近,这些异同皆可由图4-7的比较得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