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低周疲劳的内涵探究

超低周疲劳的内涵探究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金属试件超低周疲劳破坏的断面可能包含延性、脆性断面,也可能会包含从延性到脆性或从延性到疲劳的过渡模式等。超低周疲劳断面可以是百分之百的延性断面,也可能是由于延性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导致的部分脆性断面,抑或整个截面既有疲劳断面,又有延性和脆性断面。

超低周疲劳的内涵探究

金属结构失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破坏模式之一是断裂。金属结构断裂按照断面特征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如图1-1所示的脆性断裂、延性断裂和疲劳断裂。在特殊的材料、加载历史、温度等条件下,也可能会发生延性和脆性过渡模式等。地震作用是结构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上述断裂模式在地震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在1994年的北岭地震(Mahin,1998)和1995年的神户地震(AIJ,1995)中有报道过焊接钢结构节点和构件的延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破坏。

图1-1 金属结构的不同断裂模式(Liu et al.,2017)(www.xing528.com)

地震作用通常伴随较大的循环塑性应变加载,且破坏(断裂)的圈数在几圈至上百圈,破坏断面经常可以看到延性的韧窝,为了区别,本书将大塑性应变幅值的地震加载历史定义为“超低周疲劳”加载。如前所述,金属试件超低周疲劳破坏的断面可能包含延性、脆性断面,也可能会包含从延性到脆性或从延性到疲劳的过渡模式等。高周疲劳一般的疲劳寿命在104次以上,材料一般处于弹性状态;而低周疲劳一般的疲劳寿命在104次以下,材料一般会发生较小的塑性。相关的疲劳寿命都是基于传统材料的经验数据,对应不同材料,其具体的临界值也会发生改变,主要的区别在于其断裂机理不同。前述的三种疲劳破坏模式的断面是不同的,在高周和低周疲劳断面中,如图1-1(a)所示的疲劳辉纹是其主要特征,对于超低周疲劳破坏,通常材料的断面会包含图1-1(b)所示的延性韧窝。

超低周疲劳断面特征和温度、材料特性、应力-应变集中以及加载历史等相关,同一个超低周疲劳断面可能既包含延性断面又包含脆性断面。在一次强震中,支撑或角柱等结构构件可能发生局部或整体失稳,构件在大塑性循环加载下可能会发生延性断裂。此时发生的超低周疲劳断裂的整个断面都可能是延性的,这主要与其材料的断裂韧性高以及应力-应变集中较小相关。

从断裂模式的角度上说,“超低周疲劳破坏”(有学者也称为“极低周疲劳破坏”)这样的术语可能有时会令人困惑,因为其破坏机理比较复杂。超低周疲劳断面可以是百分之百的延性断面,也可能是由于延性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导致的部分脆性断面,抑或整个截面既有疲劳断面,又有延性和脆性断面。因此,“超低周疲劳破坏”蕴含多种断裂模式,但断面不一定会包含疲劳辉纹,其断面可以包含图1-1(b)所示的延性韧窝,也可能出现图1-1(c)所示的河流花样的典型脆性断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