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相对其他产业还不高,部分企业仍是作坊式的,生产工艺仍采用传统的工艺方法,手工熨烫仍占很大的比重。另外,手工熨烫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灵活多变的手法塑造服装的立体造型,更有它的独特之处。所以,手工熨烫仍是服装缝制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工艺。
图8-2-1 手工熨烫的工具
一、手工熨烫的工具
手工熨烫中通常使用的熨烫工具大致有下列几种(图8-2-1)。
(一)电熨斗
电熨斗是熨烫的主要工具,可分为普通电熨斗、调温电熨斗和蒸汽电熨斗。常用的普通电熨斗和调温电熨斗有300W、500W和700W三种功率。
蒸汽电熨斗的功率一般不低于1000W。熨烫零部件用300W和500W的电熨斗比较适宜,使用时轻便灵活。700W的电熨斗一般用于成品整烫和呢料织物熨烫。它面积大、压力大,可提高工作效率。总之,使用电熨斗的功率大小,应取决于操作的部件和衣料的薄厚程度。
(二)喷水壶
喷水壶是熨烫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工具(使用蒸汽电熨斗的除外)。如前衣片的推门工艺必须喷上水花才能进行有效的熨烫。使用喷水壶要注意两点:一是壶内水要清洁,否则喷嘴易堵塞且弄污衣物;二是使用时压力要均匀适当,不要过轻或过猛,否则出水反而不匀。
(三)烫枕(又称熨烫馒头)
烫枕是用白布包裹木屑,制成枕头形的工具。熨烫时将它垫在服装的胸部、臀部等丰满处,使这些部位熨烫后丰满,有立体感。
(四)水盆和刷子
水盆和刷子是熨烫时用于局部给湿的工具,如分缝烫、小部件烫等的给湿。刷子的毛最好是羊毛,它吸水饱满而且毛比较软,不易损坏织物,且刷水均匀。
(五)铁凳
铁凳主要用于熨烫袖窿、肩缝、裤后裆缝等部位,以达到熨烫这些部位时能转动自如而不影响其他部位。
(六)烫布及烫垫呢
烫布是用白棉布去浆后制成的,也称水布,其规格可按不同需要灵活选用,一般用于大面积熨烫的水布约为90cm×50cm或100cm×60cm。在熨烫时覆盖在衣料上,可起到避免衣料烫脏和减少极光的作用。烫垫呢可用棉毯铺在平坦的烫台上,上面覆盖一层没有退浆的麻衬。
二、手工熨烫的工艺参数选择
(一)手工熨烫的温度和湿度
手工熨烫的温度和湿度,与织物的性能以及熨烫方法有关。在熨烫之前,应先熟悉织物的性能及其受热的允许温度。
纯棉织物的化学性能比较稳定,直接加温如超过100℃时其纤维本身不起变化,所以纯棉织物的熨烫温度可选在150~160℃。对含浆量大的白色或浅色织物,熨烫温度一般不超过130℃,因为温度再增加,浆质就会变黄,使织物表面呈现出被烫黄的样子,影响外观。由于纯棉织物的吸湿性较好而弹性较差,故熨烫时一般不需另外加湿。
纯毛织物的特点是吸湿性和保温性好,又富于弹性,但导热性能很差,一般都要加湿熨烫,并要增加熨烫的持续时间,因此纯毛织物表面不宜与电熨斗直接接触,而要隔布熨烫。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被熨烫部位覆盖一层干布,在干布上再加盖一层湿布进行熨烫。湿布的作用是给湿,给湿后即取去。这种熨烫方法能使被熨烫部位的加湿度和受热度都比较均匀,熨烫效果较好。纯毛织物的熨烫温度,根据熨烫部位和熨烫方式的不同,可选在150~170℃之间。如对服装前后衣片的归、拔、推烫,由于是单层加湿熨烫,织物直接与电熨斗接触,中间无法垫布,所以熨烫温度应稍低一些,可增加熨烫的延续时间。其熨烫温度可选在150℃左右,隔布加湿熨烫,其温度可提高到160~170℃,使织物的实际受热温度仍保持在150~160℃之间,并保证有一定的延续时间。对有些纯毛织物,如法兰绒、啥味呢、凡立丁、派力司等,由于一般颜色较浅,织物表面容易呈现黄色,所以熨烫温度还应降低一些。一般喷水熨烫,温度可掌握在130~140℃之间,且延续时间也不能过长。
涤纶织物的耐热性能很好而吸湿性又很差,所以其熨烫温度可选在150~170℃之间,采用加湿熨烫效果较好,延续时间不需过长。(www.xing528.com)
腈纶织物的耐热性略低于涤纶织物,其熨烫温度可选在140~150℃之间,加湿度也可尽量小些。
粘胶纤维的化学组成与棉相似,耐热性接近于棉,吸湿性较棉纤维好,故其熨烫温度可选在150~160℃之间。由于粘胶纤维在湿态时会膨化、缩短和变硬,纤维强度也会大幅度下降,所以在熨烫时应尽量避免给湿,以免织物出现条形收缩以及起皱不平等现象。
对于花样繁多的混纺织物,则要根据混纺材料及比例的不同,一般按耐热性最差的纤维选取其熨烫温度。
在服装的熨烫加工中,还有两种织物须注意。一种是维纶织物。对维纶织物不宜加湿熨烫。这主要是维纶织物在热湿作用下会急剧收缩以致熔融。熨烫温度只可选在120℃左右。另一种是柞丝织物,不能直接喷水熨烫,因为喷水是一种不均匀的加湿,在柞丝织物的表面往往会呈现星点形水迹,影响外观。若必须加湿熨烫时(如在服装的多层部位,由于缝制等方面的需要),则可在被熨烫部位盖一层干布,在干布上再加盖一层拧得很干的湿布,电熨斗在湿布上烫一下后,迅速将湿布去掉,接着趁热在干布上熨烫,这样织物接触的是热蒸汽,可避免水印出现。即使这样,仍应尽量在被熨烫部位的反面进行。
在手工熨烫工艺中,正确掌握电熨斗的温度是至关重要的。如使用调温电熨斗可根据需要来调节熨斗的温度;如使用普通电熨斗,则可使用传统的测试方法,将水滴在电熨斗底面,靠观察水滴变化和听其声音来辨别电熨斗的温度。具体方法如表8-2-1所示。
表8-2-1 辨别电熨斗温度的方法
(二)手工熨烫的压力和时间
手工熨烫的压力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较薄的织物,一般靠电熨斗本身的重量就够用了;对较厚织物的服装多层部位(如厚呢服装的领和止口等),熨烫时则应适当增加压力和时间,使多层部位压缩变薄,以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熨烫时间是一个可变量,它是随着温度、湿度和压力的变化而改变的。
手工熨烫的熨烫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这四个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既可相互弥补,又可相互调节。如熨烫时感到温度偏低,则可以放慢电熨斗的移动速度,停留的时间略为长些,也可加大熨烫压力等。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熨烫时的湿度、温度、压力及时间要灵活掌握,以达到熨平或定形的目的。
(三)手工熨烫的工艺形式
手工熨烫的工艺形式大致有归、拔、推、缩褶、打裥、折边、分缝、烫直、烫弯、烫薄和烫平等。其中技巧性较强的工艺形式主要有归、拔、推。
归,就是归拢。归拢后,衣片某部位的织物缩短,使该部位的周围塑成胖形立体形态。拔,就是拔开。将衣片某部位熨烫后伸展拉长。推,是指通过电熨斗的熨烫运动,将衣片边沿的胖势部分推向中间所需部位。
实际上,归、拔、推三者密切相关,互为一体,操作时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在熨烫工艺中就是依靠这些手法来制造衣片的主体起伏状态。当然,对于织物来说,归与拔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归拔过量,否则会影响造型或织物的强度。因此,人体的凹凸曲线不能仅仅依靠归拔来完成,首先应以结构上的剪裁、放松量和收省等手段作为保证。
衣片的归拔熨烫,主要是根据人体的部位需要进行的。归拔有一定的步骤,电熨斗的移动也有一定的方向。这些都应视衣片的不同而各异。下面仅以前衣片的推门和后裤片的拔裆为例加以说明。
1.前衣片推门
先将衣片止口一边靠身放平,在腰省的腰节部位略向止口方向拉出拔开;并在腰线部位腰省与胁省之间中点处归拢;然后按电熨斗走向将前胸部归烫,电熨斗自胸高点向驳头线处熨烫归拢,反复动作多次,使驳口线归直,并将出现的松势推过前胸中心位置,使胸部隆起。在熨烫过程中,前腰节以下的止口丝缕要保持顺直。然后归直摆缝弧线,将松势推向大袋中间,并把摆缝腰节部位略拢一下,同时将上摆缝归拢,再归烫袖窿弯处。最后把外肩袖窿直丝缕略向上拉,肩头横纱向下推至胸部(图8-2-2)。
2.后裤片拔裆
先归拔下裆部位。电熨斗从臀围线开始按图8-2-3(a)所示中箭头方向朝下拔开,直至中裆线为止,将原来下裆凹进的弧形拔成直线状;同时电熨斗在往返运动时要归拢横裆线以下的烫迹线。当下裆拔开后,裆角要往上翘,此时将上翘的部分在下裆缝处按图示位置归进去,归至纬纱平衡为止,然后从侧缝一边归拢横裆线以下的烫迹线;归直袋口部位,并将松势推到后臀部,使侧缝近似直线形。
最后将裤片对折,观察经过归拔的部位是否与人体臀部相符。若裤口处还不平齐,则应继续归拔烫迹线和下裆线之间部位。烫好后再将裤边对折,并从图8-2-3(b)所示位置开始逐渐反复烫平臀部,若臀部不够圆时,可以把左手伸进去往外推一推。
图8-2-2 前衣片推门
图8-2-3 后裤片拔裆
综上所述,手工熨烫的方法一定要在实践中反复摸索才能掌握。为了使衣服定形效果良好,且长久不变形,要求手工熨烫的内功要好,这主要是熨烫时湿度、温度、压力、时间的配合以及手法的灵活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