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支流的水生生物资源超过1000种。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三峡库区分布有80余种浮游植物,70余种浮游动物;20余种底栖动物;140多种鱼类,其中47种是长江上游的特有种。此外,长江中还有白鳍豚和江豚等水生哺乳动物,及众多的两栖和爬行动物如大鲵、龟、鳖等。
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改变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不可避免地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包括对饵料生物、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四大家鱼繁殖鱼类资源等方面。其中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特有鱼类、珍稀水生动物、上中游鱼类产卵场和库区渔业。
(一)饵料生物
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的水流速度减缓,水体透明度提高,有机物和营养盐增加,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其种类和数量将会增多。对三峡大坝下游江段的浮游生物来说,环境条件也有所改善,但不如库区江段明显。
水库蓄水后,由于库水交换频繁且水位变幅较大,水库的环境仍不利于水草生长,对库内高等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不会有明显改变,仅在一些支流或库湾可能会有某些种类的水草生长。在大坝以下江段,水草的生长环境变化不大,建库的影响不明显。对其他江段的水草生长环境影响更小。
水库淹没、库水变清和浮游生物的增多有利于底栖生物的繁生,但水库水位的变化对它们的大量繁殖是个限制因素。因此,三峡建库后库区底栖生物增加有限。而在三峡大坝以下江段,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将会有所增加。
(二)库区鱼类资源
三峡出口是长江干流鱼类两个不同生态环境的分界线。三峡以下水面宽阔,水流平缓,鱼类组成大多是喜生活于缓流水或静水环境的种类;以上至奉节,即三峡江段,鱼类组成多为适于急流水生活的种类。三峡建坝后,库区江段水域水流减缓和泥沙沉积,原先栖息于江段内的鱼类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将在水库内逐步消失,迁往上游或支流,这种影响主要涉及十余种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而喜缓流水或静水生活的鱼类在水库内则会相应增加。
三峡库区干支流有鱼类140余种,其中上游特有鱼种47种,经济鱼类30余种。在工程影响区域被列为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的珍稀水生动物共有6种,三峡工程建成后将使约40种鱼类受到不利影响,其中2/5是上游特有鱼类。这些特有鱼类将迁至回水末端以上干流和大支流内栖息,其生境面积缩小约1/4,因此,它们的种群数量将相应的减少。
(三)珍稀及濒危水生动物
1.白鳍豚
白鳍豚系哺乳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1600km的江段内。近年来种群数量下降极快(1986年估计为300头左右,1990年不足200头,1995年可能不到100头),被列为世界级的濒危动物。三峡工程建在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内,不在白鳍豚的栖息范围,不会直接危及它们的生存。但是,水库下泄清水对河床的冲刷,有可能使大回水区变动,使白鳍豚的栖息地下移约150余km。另外,航运条件改善后,航行船舶增多,有可能增加白鳍豚意外死亡的几率。为保护这一濒于绝灭的珍稀水生动物,国家已在长江中游的螺山至新滩口江段,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以及长江下游的铜陵江段分别建立了白鳍豚自然保护区。
2.中华鲟
中华鲟是一种江海洄游、溯河产卵的大型鱼类,是我国珍稀古老鱼种和一级保护动物。长江葛洲坝工程的兴建,阻隔了中华鲟亲鱼上溯至长江上游产卵区的通道,从而影响中华鲟的繁殖,为此,在兴建葛洲坝工程时经过慎重研究,决定采取人工繁殖的措施加以保护,现人工繁殖投放鱼苗已获得成功,且它在坝下长江中仍可自然繁殖。修建三峡工程不会对中华鲟产生新的阻隔作用,但中华鲟产卵繁殖对水位、水温、含沙量和河床底质都有要求,三峡工程改变了长江径流的时空分布,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华鲟的产卵场、产卵活动及繁殖群体。一是可能缩小中华鲟卵场的面积。按规划的三峡水库运行方案,水库在10月份蓄水,从而减小下泄流量,使葛洲坝下游江段的水位也相应下降。中华鲟是属于底层产卵的鱼类,水位下降江面变窄仍有可能使中华鲟产卵场的面积相应缩小,对中华鲟的繁殖产生不利影响。中华鲟产卵场需砾石底质,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泄清水冲刷河道,使河床粗化,又有可能使中华鲟产卵场延长扩大。二是三峡工程改善坝下航运条件后,航行船舶增多,对中华鲟的噪声干扰加剧,严重的有可能影响性腺发育。因此,为实施长江中游珍稀鱼类人工繁殖放流,将扩建现有的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提高人工繁殖放流的规模,使其不仅能保护中华鲟种群,而且能使中华鲟恢复商业利用。
3.白鲟(www.xing528.com)
白鲟的种群资源已经很少,处于濒危状态,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和四川、重庆境内的主要支流。三峡建库后,在上游繁殖的白鲟仔幼鱼基本会留在上游水域生长。因此,在产卵场未受破坏、水污染能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上游的白鲟种群有可能保持相对稳定。中下游成长的白鲟因建坝断绝了繁殖于上游的仔、幼鱼苗的来源,难以在坝下江段自然繁殖以维持种群数量,必须通过加强保护、人工繁殖和从上游捕捞过坝等措施,使白鲟在中下游形成稳定的自然种群。
4.长江鲟
长江鲟又名达氏鲟,是一种定居于长江上游的淡水鱼类,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已初步确定长江鲟产卵场都位于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岷江、沱江一带,远离三峡库区,工程不会对这些产卵场产生影响。水库蓄水后,作为长江鲟食物的底栖动物会增加,但由于面对鲤鱼这种食物竞争对手,故长江鲟在水库中的种群数量不可能明显增大。
5.江豚
三峡工程对江豚的影响,与对白暨豚相似。但江豚分布较广,近年来其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三峡工程引起的河道冲刷,对江豚栖息生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从宜昌至石首新厂间约220km的江段内,江豚将难以正常生活。水库10月份蓄水使洞庭湖水急剧外泄,有可能使栖息在湖内低洼处的江豚发生搁浅。
6.胭脂鱼
胭脂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三峡建库后长江上游胭脂鱼,因其繁殖场所和栖息地不受工程的影响,其种群将保持相对稳定。长江中下游种群,由于缺乏来自上游的仔幼鱼补充,单靠本江段小规模的繁殖群体,难以维持相对稳定的种群。需加强资源保护和人工繁殖放流,使资源增殖。
胭脂鱼在长江中原来分布较广,近年来由于过渡捕捞,水质污染等因素,已使种群数量的衰减退化十分明显,但胭脂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已在1987年取得成功,物种生存已没有很大障碍。
(四)对四大家鱼繁殖的影响
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上,分布有众多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天然产卵场,是本地区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地。三峡建坝蓄水后,涪陵以下位于库区内的8个产卵场(产卵规模占全江24%)将因水文条件显著改变而消失。在水库内成长并达到性成熟的家鱼,上溯至干、支流回水区以上的河段繁殖,而形成新的产卵场,随着亲鱼数量增多,产卵规模相应增大。
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江段内,分布有11个家鱼产卵场,产卵规模约占全江的42.7%,是长江最重要的家鱼繁殖区。促使这一江段家鱼繁殖的涨水条件,主要靠来自上游干流的洪水。三峡建坝后,虽然5~6月上旬日平均下泄流量比建坝前同期流量增大,但水库调度仍需考虑家鱼繁殖要求的涨水条件,否则这一时期内家鱼的繁殖将受到不利影响,甚至不能产卵或产卵量大幅度减少,资源的补充将发生困难。
(五)对长江渔业资源的影响
三峡建坝后,长江上游繁殖的家鱼苗滞留于水库内,不能下坝;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江段家鱼正常繁殖受到较严重的影响。这样,在长江中、下游家鱼苗来源将减少,对种群的补充不利。家鱼种质资源衰退,不仅直接影响天然渔产量,对我国淡水养殖业带来的损失则更大。
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渔业的影响,1~4月下泄流量较建坝前略有增加,相应升高洞庭湖水位,对一些小型鱼类的湖内越冬有利。但是,10月份水库蓄水,下泄流量减少,使坝下江段水位下降,将使洞庭湖提前约一个月进入枯水期,过早地形成渔汛,鱼类的生长期相应缩短,渔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将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