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峡工程对河口及周边海域渔业资源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河口及周边海域渔业资源的影响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江河口及近海自然条件优越,饵料基础雄厚,物种多样,水产资源丰富。三峡工程的兴建,河口径流在年内的分配有所改变。而5月气候转暖,鱼虾游向河口近海索饵、产卵。对河口渔业资源来说,由于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不同,对一些种类有利而对另一些种类则不利。长江径流变化的大小对近海鱼类活动的影响较为次要。

三峡工程对河口及周边海域渔业资源的影响

长江河口及近海自然条件优越,饵料基础雄厚,物种多样,水产资源丰富。本区渔业资源主要有淡水鱼、咸淡水鱼和海水鱼三种类型共100余种。其中淡水鱼以鲤科为主;咸淡水鱼以银鱼科、鲻鱼科为主;海水鱼以带鱼、梅童、大小黄鱼、鳓鱼等为主;江海洄游性鱼类以凤尾鱼刀鱼、鲚鱼、鲥鱼、鳗鲡等为主,长江河口和近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渔业产区,近年来有些渔业资源已遭受破坏,难以形成鱼汛,国家为保护鱼类资源对某些渔类明令禁捕或采取休鱼期的办法。

三峡工程的兴建,河口径流在年内的分配有所改变。流量的改变使河口及近海的温度、盐度和饵料生物分布发生一些变化,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将会引起河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某种程度的变化,也可能导致近海鱼类资源和渔场位置的改变。

(一)水库的拦截作用对入海营养物质的影响

三峡建库后,由于地理、生物拦截作用使营养物质(主要指氮、磷)在库内积累,尤以建库初期为甚,而以磷更为突出。但从全流域来看,由于三峡工程为河道型的季调节水库,库水交换较快,其年入海总水量不变,中下游地区营养物质的补充量很大,故拦截在库内的营养物质占全流域总量的比重不大。以建库初期最不利的情况估算,按拦截在库内的磷、氮分别占上游地区的80%和50%计,亦不超过全江总量的20%,随着水库运行时间的推移,这个比率还将逐步下降,何况河口本身营养盐又比较丰富。

(二)径流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www.xing528.com)

三峡水库建成后,5~9月下泄流量与建坝前变化不大,对长江水域初级生产力和浮游生物的生长基本无影响。水库在10月份蓄水,流量减少,河口盐度将有所升高,适宜初级生产力发展和浮游生物繁殖的水域面积将有所减小(盐度低于2.2%),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饵料生物数量的发展。

1~3月份经水库调节下泄量增加,由于大部分鱼虾在冬季到外海越冬,因此下泄量的变化,对这些鱼虾无直接影响。而5月气候转暖,鱼虾游向河口近海索饵、产卵。径流量的增加不仅改善了河口的水质,而且将带来更多的营养物质,为饵料生物的繁殖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河口渔业资源来说,由于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不同,对一些种类有利而对另一些种类则不利。水库10~11月份下泄量有所减少,营养物质入海量也减少,一般说来,此时浮游生物的繁殖和数量开始衰减,鱼类需要大量营养物的时期已过,预计对春季繁殖的鱼类补充影响不大,同时下泄量减少后,由于渔场向岸靠近,对河口近海冬汛带鱼拖网渔业的捕捞带来有利影响,但对机轮作业不利。径流变化所影响的是位于咸淡水交汇区的渔场。据有关资料分析,在长江口以南,浙、闽近海与高盐外海水之间形成明显的沿岸锋,该锋的位置在冬季不同年月有40km位移的摆幅,长江径流量大,锋向外海移动,反之则向岸边摆动。如三峡水库调节流量使入海径流量变化15%,则平均沿岸锋位移的摆幅增加约6km,10月份水库下泄量减少,有的年份对大通站流量影响已超过15%,此时沿岸锋的平均变幅将超过6km,位于这些交汇区的渔场将有所移动,但不致消失。由于长江冲淡水区的变化,主要受黑潮台湾暖流和北部冷涡的影响。长江径流变化的大小对近海鱼类活动的影响较为次要。

长江河口地区主要经济水产品有河蟹和安氏白虾等。河蟹自10月份开始回游,1~5月份在河口横沙以东铜沙浅滩、中浚浅滩和崇明东旺沙等处繁殖。在繁殖场中间部位的中浚地区水域,1~5月份的盐度一般为7‰~20‰,加上水浅流缓,成为良好的繁殖场所。三峡建坝后,1~5月份下泄水量增加,引水船站地区盐度虽有所降低,但盐度大致仍在该范围内与中浚地区盐度接近。所以,盐度的变化不会对河蟹和白虾类等资源产生明显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