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长江流域共有城市(不包括市辖县)186座,市区非农业人口6281万人。其中超大城市4座,市区非农业人口1711万人,占城市人口的27.2%(按市区非农业人口计算,下同);特大城市6座,市区非农业人口804万,占12.8%;大城市8座,市区非农业人口541万人,占8.6%;中等城市65座,市区非农业人口2016万人,占32.1%;小城市103座,市区非农业人口1209万人,占19.3%。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比较,超大城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城市和小城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城市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6.53%,长江流域城市非农业人口占长江流域总人口的15.24%,长江流域仅为全国平均值的92.2%,(参见表5-7)。
表5-7 长江流域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表(1995年)
注 1.表中城市不包括市辖县。
2.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长江流域城市结构和分布有以下主要特征:
(1)城市化总体水平较低,除超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规模城市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5年长江流域总人口4122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4.04%,而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仅占全国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的31.4%,其中超大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占全国超大城市非农业人口的43.1%,中等城市为35%,而特大城市非农业人口只占全国特大城市非农业人口的26.6%,大城市仅占18.2%,小城市仅占28.2%。
(2)长江流域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沿江地区和长江一级支流沿江地区,特别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几乎全部分布在长江干流和一级支流沿江两岸。据统计,1995年长江流域186座城市中有115座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4777.51万人,分布在长江干支流沿江地区,分别占全流域总数的61.8%和76.1%,其中干流沿江城市49座,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3055.14万人,分别占全流域总数的26.3%和48.6%。这就是说,长江流域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有四分之三以上居住在长江干流和一级支流沿江城市,约有50%居住在长江干流沿江城市。
(3)长江下游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中上游地区城市化水平低。根据1995年资料计算,下、中、上游地区(均指长江流域内数据)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数分别为191.6人/km2、40.5人/km2、20.4人/km2;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30.2%、14.0%、10.55(参见表5-8)。可见上、中、下游城市化水平相差十分悬殊。
表5-8 长江流域分区城市概况表(www.xing528.com)
续表
注 1.表中数字为各省、直辖市在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值。
2.表中城市不包括陕西省3座,河南省2座在长江流域内的城市。
再从建制镇密度来看,长江中上游地区远低下游地区,长江上中游省份的建制密度明显偏低(参见表5-9)。
表5-9 长江流域分省区人口、经济、建制情况(1992年)
资料来源:吴传钧:中国经济地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城镇建设和发展步伐,对于推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搞好长江干支流的综合治理开发,对巩固和发展长江流域城市化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