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地区东起湖北宜昌,西迄重庆市江津,大致位于东经105°51′~110°01′,北纬28°48′~31°24′的范围内,大部分在重庆东部,小部分在湖北西部,是西部地区的组成部分。三峡工程建设为该地区的大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将大大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大发展,初步实现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与移民安置相结合的新型经济区,并为西部大开发积累经验。
(一)三峡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综合开发条件
三峡地区涉及重庆市和湖北省所辖的20个县市(其中属重庆市16个县市,属湖北省4个县),土地总面积5.7万km2,在我国长江沿江战略中处于由东向西、由长江三角洲向沿江内地转移的关键地带,又是西部地区最靠近中东部地区的一部分。但由于多种原因,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均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据1995年资料统计,全区共有人口1415万人(不包括重庆市区和江津市,下同),国内生产总值3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22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4%,亦低于湖北省和四川省的发展水平(参见表5-6),至今仍有12个贫困县,是全国少有的成片贫困地区。
表5-6 三峡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表(1995年)
注 表内统计数三峡库区不包括重庆市城区和江津市;四川省包括重庆市。
三峡地区上联巴蜀天府之国,下接两湖鱼米之乡,战略地位重要,自然条件优越,水能、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亦较方便,其自然资源和经济优势很有特色,综合开发有很多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土特产资源丰富。三峡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降水量约1100mm,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特定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地形、土壤条件,三峡地区土特产资源丰富,其中桐油、生漆、榨菜、茶叶、柑橘、中药材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尤其是三峡地区是我国理想的甜橙产区,自古以来是柑橘的故乡,2000多年前已盛产柑橘,1990年被农业部选定为我国最大的柑橘外向型高产优质高效产品生产基地。据调查,三峡地区宜于植橙面积达133万hm2,目前利用部分荒山和草坡,柑橘种植可发展到13万hm2,投产后年产鲜果可达200万t,相当于目前全国柑橘总产量。
(2)水能、矿产资源丰富。除三峡、葛洲坝特大型水电站外,三峡库区支流还可兴建一系列中小型水电站,将成为未来我国最大的水电能源中心。三峡地区矿产品类众多,不少种类储量丰富,已查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50多种,其中煤、铁、锰、磷、天然气、石灰石等最为丰富。随着三峡电站的建设,大量廉价的水电为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将形成以大耗电为中心的三峡重化工工业基地。
(3)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三峡地区风景优美,山川秀丽,名胜古迹很多,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一直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三峡工程兴建虽对原有的某些景点有一些不利影响,但可增加一些新的景点,特别是三峡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特殊吸引力的旅游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与现代工程结合在一起,将为三峡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4)水运条件较好,对外交通运输较方便。川江是联系华中、华东与大西南的水路通道,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将形成600多km的深水航道,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武汉直达重庆;随着水库移民方案实施,库区公路等交通建设将大大加强,长江干流与众多的支流以及纵横交错的公路,将组成三峡库区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5)目前三峡地区经济虽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但工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基础,经济发展潜力很大。历史上三峡地区一直是自然形成的封闭经济区。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峡地区经济得到很大发展,重庆成为西南最大的经济中心,宜昌、万县、涪陵等都有比较大的发展,成为当地政治、经济、商品流通的中心。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期间,国家在这些地区兴建了一批三线工厂,这些企业的生产、科研设备较先进,技术力量亦较雄厚。
(二)加快三峡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三峡地区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中区位重要,三峡水库移民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地位重要,加快三峡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到三峡水库移民能否安置好、稳得住、能致富和三峡工程效益的全面发挥,也是我国资源开发区繁荣兴旺的一个试验区,对三峡工程长期利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都具有重要作用。
(1)加快三峡地区发展是保证三峡工程长期利用的关键。三峡工程成败在移民。国内有些水利工程由于水库移民问题没有解决好,水库蓄水位长期达不到设计水位,使工程达不到设计指标,还影响社会安定。三峡水库移民达100多万人,规模空前。如移民安置不解决好,三峡工程就不能正常发挥效益,甚至引起社会动荡,造成大量社会问题,进而危害社会经济的有序进行。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搞好开发性移民,加快三峡地区经济发展,使该地区经济达到或接近全国水平,扩大该地区环境容量,使移民安居乐业,脱贫致富,从而保证三峡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2)加快三峡地区经济发展是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关键。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继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以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依靠长江经济带,带动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工业化进程,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发的重要途径;三峡地区是长江上海至重庆之间经济最落后、最贫困的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一个漏斗区,若这一地区经济不发展,长江沿江开放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就会在这里中断,影响长江经济带向长江上游地区推进。因此,加快三峡地区经济发展对发展长江经济带,特别是将长江经济带向长江上游内陆地区推进以及长江上、中、下游经济交流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加快三峡地区经济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突破口之一。我国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开发西部地区不能齐头并进,必须选择一些开发条件较好的地区率先起步,成为先行区。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还是从经济基础、政策时机来看,三峡地区具备了优先开发的综合条件。因此,加快三峡地区经济发展不仅可为本地区带来繁荣,还可为西部大开发创造经验,特别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能资源带动地区综合开发的经验。(www.xing528.com)
(三)三峡工程建设对三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三峡工程建设对三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既有不利影响,又有有利影响。一方面要对该地区造成巨大的水库淹没损失,使原有经济布局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又将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推动其社会与经济变革,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1.改善投资环境,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提高了三峡地区在全国的地位,提供了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对三峡地区实行经济优惠政策,已将该地区定为开发区,将宜昌、万县、涪陵列为对外开放城市,享受沿海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国家还采取基础建设投资资金倾斜政策,在该地区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大型建设项目。全国许多地区响应国家号召,对三峡地区进行对口支援。这些都有利于吸引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物资流入该地区,把移民安置和该地区的治理开发结合起来。
(2)消除了三峡工程举棋不定对三峡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该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3)改善了三峡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除改善长江干支流1000多km的航道条件外,通过移民迁建,该地区陆路交通条件也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2.大量的补偿资金和其他资金投入,可以改善三峡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建设一批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
三峡地区经济落后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投入太少,自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30多年中,国家在这个地区的投入累计才18亿元左右。而三峡工程建设,水库淹没补偿投资即达400亿元(1993年5月价格水平的静态投资),其中约有70%直接投入到安置区,此外每年还有各部门的投入、全国各省市的对口支援的大量资金投入。仅湖北省库区四县1992~2000年一季度共落实对口支援建设项目就有1344个,资金17.7亿元,相当于国家同期安排的移民补偿资金的38%,其中落实经济合同项目397个,引进资金13.49亿元,落实社会公益项目963个,到位资金4.22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资金)基础。
3.为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重新合理布局及社会人口流动创造一个绝佳的机会
三峡工程建设前,三峡地区二、三产业比较落后,城镇少且基础设施落后。据万县市调查,该地区一、二、三产业比例为52∶31∶17,二、三产业比例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工业内部,食品工业产值占40%以上,结构单一。三峡地区城镇少(仅4座/100km2,沿海地区为8.3座/100km2)、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交通、供水、住房严重缺乏)、改造困难(所有城镇均沿江布置,地区狭窄,难以扩展)、防洪标准低(约10年一遇,有的还不到5年一遇),有些县城还处于滑坡威胁之下,即使不建三峡工程也必须迁建。三峡工程建设为该地区经济调整、城镇重新合理布局和改造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按照移民规划,新建城镇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和新的标准兴建,城市的基础设施将能适应今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移民的住房条件有较大改善(如城市防洪标准可由5~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城市人均用地面积可由50~60m2提高到70~80m2,人均居住用地可由不到10m2提高到20m2左右),城镇居民迁移到新城镇,新选城镇地址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并留有发展余地;随着地区工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还将出现一些新兴城镇,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三峡地区通过开发性移民迁建,将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大力加强农业建设,正确处理粮食和经济作物关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根据该地区自然特点,发展以柑橘为主的种植业;利用水草资源,发展养殖业和畜牧业;因地制宜地抓好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工业,走好大农业的发展道路。例如,在湖北境内的三峡地区,随着秭归、巴东、兴山等县城和一批乡镇的动迁,该地区建设步伐加快,城镇空间得到扩展,布局趋向合理,区内抓紧修建等级公路、输变电线路、通讯线路和一批中、小水电站,使该地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整个地区的投资硬环境大为改观。1999年,该地区新增公路建设长度686km,增长14.33%;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051.7万t,客运总量达2895.2万人,分别增长9.57%和6.49%;年末邮电业务总量达11271万元,增长12.98%;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1.57万门,增长10%。在三峡工程的移民安置过程中,随着农村人口的非农化和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三峡地区的城镇规模,尤其是集镇规模得以较快地扩大。同时,小集镇和小场镇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促进了三峡地区城镇化的发展。
4.改善库区气候条件,有利于发挥三峡地区的土特产资源优势
三峡工程建成以后,水库水位将提高到175m,高峡出平湖,将会更加适宜柑橘的生长发育。大水体库区的气候,由于水气蒸腾,提高空气湿度,聚成云雾,减弱冷空气下沉,产生逆辐射降温,将使三峡地区气候更加温暖,更适宜柑橘栽培。因地制宜地在高程200~400m的坡地种植脐橙,400~800m坡地种植蜜桔,800~1300m坡地种植苹果、梨、银杏,既可山顶造林,保持水土,又可繁荣农村经济。三峡地区的宜昌、秭归、巴东、奉节、万县、长寿、重庆等地,可以发展柑橘的面积,比美国加州、弗吉尼亚州、得克萨斯州要大,气候条件比他们优越,美国柑橘年产1000万t,产值在53亿美元以上。美国的柑橘80%加工橙汁饮料,畅销全世界。三峡地区的柑橘,也可加工成饮料,供应国内外市场,繁荣地区经济。
5.增加三峡地区与外界合作和获得外部投资的机会,促进地区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发展
三峡地区与外界联系少,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不发达,也是该地区长期落后的原因之一。三峡工程建设提高了三峡地区的知名度,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再加上国家给予的若干优惠政策,对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都有较强的吸引力。该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四)三峡工程的建成将使三峡地区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三峡地区已列为国家级三峡经济开发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建成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长江中上游重要产业带、独具三峡特色的旅游风景区,初步实现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与移民安置相结合的新型地区。该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抓住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开发的时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和内部结构调整,发展有特色的食品、轻纺工业,发展旅游业;宜昌等地将适当发展岩盐、磷、天然气等化学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建材业。结合三峡工程建设将调整好这一地区的城镇布局,因地制宜地确定城镇的地点和规模,使沿江城市成为能够充分发挥经济中心作用的现代化城市群体;安置库区城乡居民的过程中,通过规划、迁建和交流,不仅将提高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将提高居民的文化和教育水平;库区人民亦将从整体上优于没有工程的情况,获得较高水平的发展机会。因此,三峡工程建设将使三峡地区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出现初步繁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