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防洪的重点在中下游平原地区,特别是荆江河段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中最大的隐患,所谓“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造成这一地区防洪形势十分严峻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河道的安全宣泄能力与长江洪水峰高量大的矛盾十分突出,且已难以靠进一步扩大河道泄量来解决。据调查分析,上荆江河槽只能安全下泄枝城60000~68000m3/s的来水流量(与城陵矶水位高低等因素有关),城陵矶附近河段安全泄流量约60000m3/s,汉口河段约70000m3/s,湖口附近约75000~80000m3/s。而自1877年以来宜昌洪峰流量超过60000m3/s的有24次;据历史洪水调查资料,自1153年以来宜昌洪峰流量超过80000m3/s的有8次,其中超过90000m3/s的有5次;1860年和1870年宜昌洪峰流量分别达92500m3/s及105000m3/s,加上清江流量入汇后,枝城这两年的洪峰流量约为110000m3/s。对超过河道安全泄量的洪水,目前只能采取分蓄洪的办法;而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分蓄洪的经济损失很大,后遗症很大,使各级领导决策时极其艰难,且分蓄洪运用时,很难做到及时适量分洪,一旦分洪失控,后果严重。特别是荆江河段遇特大洪水尚无切实可靠的对策防止毁灭性灾害,该河段北岸江汉平原现有耕地77万hm2,人口800余万人;南岸洞庭湖平原现有耕地76万hm2,人口约800万人。两地区还有一大批重要城镇、工业和交通线路,是鄂、湘两省的精华所在,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亦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前所述,荆江河段只能安全承泄枝城来水流量60000~68000m3/s,加上临时分洪措施,约可安全承泄枝城来水量80000m3/s。但就在100多年前的1860年和1870年,枝城洪峰流量都约达110000m3/s。也就是说运用荆江分洪区和其他临时分洪措施后还有约30000m3/s的洪水流量无法下泄,势必造成南岸堤防漫溃,或是北岸荆江大堤溃决,也可能出现南北两岸堤防俱溃的局面。不论是南溃或北决,都将产生难以估计的严重后果和重大的社会经济影响。同时,洞庭湖日趋萎缩,调洪能力进一步减弱,使长江中游防洪形势更为严峻。江湖防洪矛盾更将加剧。
根据对长江防洪形势的上述分析,长江流域规划和长江防洪规划中,拟定采用由堤防、分蓄洪工程、河道整治、干支流水库、水土保持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防洪体系进行综合治理。而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体系中的关键工程。这是因为以下几点。
(一)三峡工程对长江上游洪水有特殊的控制作用
长江中下游洪水主要由上游的金沙江、岷江、嘉陵江和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洪水组成。其中长江上游川江洪水是长江中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如1931年、1935年、1949年和1954年几个大洪水年,宜昌60d洪量,分别占荆江洪量的95%、城陵矶洪量的61%~80%,汉口洪量的55%~76%,因此,控制川江洪水对长江中下游防洪至关重要。三峡工程位于宜昌以上西陵峡口,扼川江洪水进入中下游平原的咽喉,能对川江洪水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节。这种对川江洪水的特殊控制作用是长江上游其他水库不能替代的。据研究,在长江上游干支流上安排的有防洪作用的综合利用水库,由于分散在干支流上,而这些河流上的洪水不是同步发生,因此防洪库容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1亿m3防洪库容约只相当三峡水库1/3亿m3库容的防洪作用。更重要的是,从这些河流最下游一个控制水库至宜昌区间还有约29万km2的面积,约占宜昌以上流域面积的30%,又是暴雨区,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对这一区间产生的洪水无能为力,只有三峡水库才能控制与调节。
(二)三峡工程对长江防洪有不可替代的作用(www.xing528.com)
三峡工程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对长江洪水的特殊控制作用,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的重要作用。经三峡水库调蓄,在一般洪水年份,可降低长江中下游洪水位,有利于两岸支流排洪和平原地区排涝;遇1931年、1935年和1954年那样的大洪水,可大幅度减少中下游地区分洪量,减少洪灾损失。最重要的是,遇1860年和1870年那样的特大洪水,可防止荆江地区发生毁灭性灾害。为防止荆江地区遭遇类似1860年和1870年的特大洪水而发生毁灭性灾害,有关单位曾研究过多种方案,包括加高现有堤防,开辟分洪道以及修建上游干支流水库等,但由于1860年和1870年的洪水洪峰流量太大,又主要来源于嘉陵江和三峡区间,因此,这些方案都解决不了这一问题。而三峡工程可控制1860年和1870年型洪水的主要来源,经三峡水库调蓄,可将这两个特大洪水年的洪峰流量从110000m3/s削减至80000m3/s以下,再结合堤防和分洪区运用,可保证荆江河段的行洪安全。因此,只有修建三峡工程才能防止荆江地区发生毁灭性灾害,解除人们的心腹之患。三峡工程这一关键性的防洪作用,是其他防洪措施不可替代的。
(三)三峡工程有利于长期保持洞庭湖的调洪能力
洞庭湖是长江洪水的分洪道与调蓄场所,它不仅分泄与调蓄荆江洪水,而且是调蓄湘、资、沅、澧洪水和湖区涝水的场所。长期保持洞庭湖的自然调蓄能力,对长江中游防洪及洞庭湖区防洪排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峡工程修建后,能有效地控制和调蓄上游洪水来量,并为荆江分流入洞庭湖的四口建闸控制创造条件,既可减轻洞庭湖区的洪水威胁,又可减少荆江分流入洞庭湖的泥沙,遏制湖区泥沙急剧淤积的势头,有利于长期保持河湖的行洪与调洪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