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设计风险传导理论的出发点,是将看似纷繁复杂的设计风险问题,通过逻辑化的梳理,提炼出设计风险从发生到消灭的一系列过程中的关键要素,针对关键要素建立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发现风险发生的源头、观察风险发生的形式、总结风险发生的规律,从而有利于建立有效的设计风险控制策略。
风险源中风险因子的活跃程度,决定了风险发生的概率; 风险载体的风险携带能力,决定了其所能携带风险量的大小; 风险路径的传导能力,决定了风险流传导的速度和流量; 风险阈值的高低则反映了风险接受体的抗风险能力。因此,风险源/风险因子、风险载体、风险路径、风险接受体,是整个设计风险传导过程中的4项关键要素。在前文6.1节中,将这4项关键要素转化成为4项关键评价指标 (图6-2),分别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重点阐述了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风险识别、风险测度和风险判断过程。通过对这4项关键指标的识别和测度,可以获得设计风险传导整体状态的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1) 控制风险源
当设计风险源风险状态显示为活跃时,说明风险因子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与风险载体结合形成风险流,风险发生的概率升高。因此需要采取控制风险源的应对措施,即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控制和转化引起风险因子活跃的内外部条件,使风险因子保持在不活跃状态。
改变设计风险因子的活跃程度,可借助设计风险源风险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表6-13),通过对该指标体系中三级指标的管理,使三级指标的状态朝着有利于降低风险因子活性的方向发展,进而影响二级、一级指标,达到调节风险因子活跃程度的目的。
以实施产品创新设计的企业、单位为主体,设计风险源风险状态的若干影响因素中,既有客观因素(如企业外部风险影响因素,难以通过企业自身努力而改变状态),也有主观因素(如企业内部、设计组织自身风险影响因素,易于通过企业自身调整而改变状态)。
在面对客观风险因素时,企业需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求,适时采取应对策略。如区域整体经济形势走低,市场消费能力减弱,企业依靠自身努力无法扭转这种局面,则应该采取相对保守的发展策略,放缓或停止部分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新产品研发,转而将更多企业资源投入到市场前景相对明朗、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研发项目上,从而保障企业发展的整体态势。再如区域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企业既定利润目标产生影响,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应对策略: 如在经济走势良好的前提下,适当调高产品售价; 产品售价不变,企业自身消化成本上涨,适当下调利润目标; 综合考虑劳动力、物流、政策、税收等因素,跨区域选择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加工地等。
表6-13 企业产品创新设计风险源风险状态识别对照表
在面对主观风险因素时,企业需要对各种内部要素常抓不懈,始终将各种影响指标控制在无害或有利的水平。如企业经营理念发生变化,会对企业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增加不确定性,因此经营理念应尽量保持其一贯性、延续性,将其变化的频率和幅度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 再如设计组织业务质量,应始终将其维持在高水平并不断增长,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体来说,客观风险因素的管理强调灵活性,企业及设计组织应时刻关注各种指标的变化,当客观因素指标显示有害时,做到顺应形势、积极应对,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出调整,以减轻或消除风险影响。主观风险因素的管理强调一贯性,可对各种主观因素指标设定管理目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因此,控制风险源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借助设计风险源风险状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调控,使之向有利于减少风险发生的方向发展,达到预防、控制设计风险发生的目的,由此得出设计风险源控制措施对照表 (表6-14)。
表6-14 企业产品创新设计风险源控制措施对照表
(2) 截留风险载体
当设计风险载体风险携带能力显示为强时,说明风险载体容易携带风险因子形成风险流、所携带的风险量大,并沿着风险路径向风险接受体传递。因此需要采取截留风险载体的应对措施,即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控制和转化引起风险载体风险携带能力增强的内外部条件,削弱其风险携带能力。依照设计风险载体风险携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得出设计风险载体控制措施对照表 (表6-15)。
表6-15 企业产品创新设计风险载体控制措施对照表(www.xing528.com)
(3) 斩断风险路径
当设计风险路径风险传导能力显示为强时,说明容易使风险流通、流通速度快、所能传导的风险量大,增加了风险接受体抵御风险的难度。因此需要采取斩断风险路径的应对措施,即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控制和转化引起风险传导路径风险传导能力增强的内外部条件,削弱其风险传导能力。依照设计风险路径风险传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得出设计风险路径控制措施对照表 (表6-16)。
(4) 提高风险阈值
当设计风险接受体抗风险能力显示为弱时,说明其风险阈值低、风险约束能力差,容易被风险流突破、给风险接受体带来实际损失。因此需要采取提高风险阈值的应对措施,即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控制和转化引起风险接受体抗风险能力减弱的内外部条件,使其抗风险能力增强。依照设计风险接受体抗风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得出设计风险阈值控制措施对照表 (表6-17)。
表6-16 企业产品创新设计风险路径控制措施对照表
表6-17 企业产品创新设计风险阈值控制措施对照表
基于设计风险传导关键指标评价体系,可建立控制风险源、截留风险载体、斩断风险路径、提高风险阈值的综合风险控制策略 (图6-10)。通过对设计风险传导关键要素的控制,使各要素保持相对独立,从而减小风险发生的几率或降低风险损害程度。但需要指出的是,设计风险传导的风险控制,有很强的系统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务必注意各种指标的相互关联; 同时,由于风险因素的复杂性,可能出现各种评价指标好,而实际管理效果不好,只有在不断摸索和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补充、细化管理办法,才能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管理效果。
图6-10 基于设计风险传导关键指标评价体系的综合管理策略
[1] “管理行为”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行为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
[2] “控制型风险管理”控制型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减小损失程度,其重点在于通过改变容易诱发风险的各种条件从而避免风险产生。
[3] “财务型风险管理”财务型风险管理则主要是通过建立基金、投保、借助风险投资等方式达到消化或转移风险损失的目的。
[4] 邓俊. 产品创新设计风险传导中的风险动态耦合研究[J]. 美术大观,2010,8.
[5] 邓俊. 产品创新设计风险传导中的风险动态耦合研究[J]. 美术大观,2010,8.
[6] 邓俊. 产品创新设计风险传导中的风险动态耦合研究[J]. 美术大观,201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