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艺术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艺术设计这一概念的确立和学科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此之前经过了若干个发展阶段。表2-1 1997—2010年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 表2-2 2011年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 在1997年提出艺术设计之前,该领域在我国一直被称为“工艺美术”。1987年10月14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在北京宣告正式成立,可以视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1995年冬在广州召开的全国设计教育理论研讨会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艺术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艺术设计”在我国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广泛使用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由教育部于1997年在北京制定高校专业学科目录时正式被提出的,并推广应用在各大艺术院校或高校艺术专业领域之中,在该学科目录中艺术设计是以文学门类、艺术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设计艺术学”的形式出现的 (表2-1),到2001年底,几乎各大院校艺术专业都已建立起艺术设计学院或艺术设计系。而在2011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新学科专业目录中,艺术学已提升至门类 (表2-2),设计艺术学则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则是设计学一级学科。艺术设计这一概念的确立和学科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此之前经过了若干个发展阶段。

表2-1 1997—2010年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 (艺术学部分)

表2-2 2011年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 (艺术学部分)

在1997年提出艺术设计之前,该领域在我国一直被称为“工艺美术”。“工艺美术”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英国“现代艺术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 (William Morris) 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这一概念体现了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强调心灵头脑、双手合一,它力图将创造性与精良工艺两者结合起来,制造出美观实用的物品服务于人类生活。而如果单纯从艺术和手工艺结合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的历史远不止于此。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工艺美术作为造型艺术之一,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故通常具有双重性质: 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背景下的物质和文化的生产水平; 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某个时代的审美观[2]。在我国,工艺美术品一般分为两大类: ①日用工艺品,即经过艺术装饰加工过的生活实用品,如蜡染苏绣等染织刺绣工艺品,紫砂壶、“中国红”等陶瓷工艺品,根雕及仿古家具工艺品等;②陈设工艺,即专供观赏的陈设品和把玩的器物,如一些象牙雕刻玉石雕刻、木雕金石、琉璃、景泰蓝、装饰绘画等。

工艺美术的概念在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我国并逐渐开始流行,而我国工艺美术的大发展时期则开始于20世纪下半叶。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从此,我国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新局面也就此打开。

文化部、教育部在1980年12月发出的《关于当前艺术教育事业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要求全国的美术院校要多培养一些工艺美术人才。中央工作会议也决定,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大力发展轻纺工业,相应发展和调整教育事业。于是,全国美术院校开始贯彻“日用品工艺化,工艺品实用化”的要求,把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日用工艺美术和装饰性工艺美术作为重点予以发展。随后,明确了发展现代化的高等工艺美术教育,为生产服务,为美化人民的生活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发展理念。由文化部和轻工业部联合主办的“全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教学座谈会”于1982年4月1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达成共识认为: 工艺美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把工艺美术简单地理解为工艺加美术,工艺美术的发展要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要学习中外古今一切有用的东西,深入研究传统,不断研究、借鉴国外新成就,推动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在设计学科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专业,如环境设计工业设计等。传统工艺美术中图案设计、陶瓷美术设计等专业,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了“美术设计”取代了“工艺美术”。与此同时,由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及政策实施方面的原因,政府不再大力扶植工艺美术生产和以工艺美术出口换汇。从某种意义上看,工艺美术的历史使命算是终结完成,很快,我国的设计艺术发展进入“美术设计”的过渡阶段。

20世纪80~90年代伴随着中国整个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代表中国传统手工业文明的工艺美术的地位迅速下降,而以现代艺术设计为代表的“美术设计”的重要历史地位开始突现。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整个社会开始步入工业化时代,伴随西方社会后工业化速度的强力推进,对“设计”概念的理解和实践得到了从思想到行动的真正推行。1987年10月14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在北京宣告正式成立,可以视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1995年冬在广州召开的全国设计教育理论研讨会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982年的“工艺美术教育”到1995年的“设计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而是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需要。1997年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科目录中,没有了中国高等教育界延续使用了近半个世纪的“工艺美术”专业,而将其改称为“艺术设计”(研究生的专业目录又称为“设计艺术”),由此中国艺术教育中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独立的学科领域——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首先是一门实用艺术,它所涉及的内容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它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南京艺术学院袁熙旸教授对于“艺术设计”在其论文中给予了较为全面的描述: “所谓艺术设计,从内涵上说就是从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功能效用与宜人性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想筹划,使之转化为具有特定使用功能、外在形态、人机关系以及文化意味的实用品的创造性活动。艺术设计的外延较为广泛,涉及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与各个层面,从其功能与审美并重的根本属性看,它既包括功能性较为突出的实用品的设计,也包括审美性较为突出的观赏品的创作,从其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发展属性看,它既包含以手工艺为媒介的传统型设计,又包含以工业化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型设计。”[3](图2-5)(www.xing528.com)

图2-5 艺术学科的定义分析图②

其次艺术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边缘性学科,也是学科内部相互交叉的学科,并不是理工科或纯艺术的分支,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无论是新材料的发明、新技术的运用,还是社会需求、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或是学科科目的增设,都可能影响到艺术设计并导致其内部发生变革。从艺术设计的发展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过程来看,艺术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及课程设置一直处于一种变化发展中。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体系构架主要是以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染织设计、传统手工艺术设计、设计教育六大学科构成。艺术设计不同的专业分类和不同的层面上可以建构不同的学科体系和确立不同的学科重心,如工业设计专业可以建构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学科体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以建构以平面设计为核心的学科体系 (图2-6)[4]

图2-6 艺术设计学科分类

在我国,艺术设计不仅是一门学科的名称,同时也作为一个本科专业出现,国内众多高等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根据自身办学优势,侧重有所不同,该专业下设平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等专业方向。当艺术设计作为一个专业出现时其所指相对具体,该专业主要针对广告策划、印刷包装、出版与媒体、室内外装修装饰等行业培养专业人才。

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到2020年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理念,并提出了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口号,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创意产业也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不仅各大城市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建立创意产业园,与创意产业有关的专业设置开始陆续进入高校,并越来越注重“官、产、学、研”的交流与结合,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

从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发展源流来看,其拥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广阔的应用范围,而在我国,艺术设计通常是以一个学科专业名称的形式出现的,又因其交叉学科的属性、涵盖面宽,因此艺术设计的定义又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从涉及的领域来看,集合了艺术、工艺、设计的成分; 从学科构成来看,它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业设计 (狭义的工业设计),即产品设计部分,而和现代意义上的工业设计 (广义的工业设计) 存在着广泛的交集,并不是单纯的包含关系 (图2-7)。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的内涵和外延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动态地变化着。

图2-7 艺术设计与工业设计关系简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