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厂在合理选择地段的前提下其卫生要求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厂址选择的卫生要求
(1)通风日照良好,空气清新,地势高燥(地下水位较低),且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土质坚硬适于建筑。地下水位高时,土壤潮湿易积水而使蚊虫滋生,墙易损坏,木材易腐朽,特别在基础与墙身之间,未设隔潮层时,由于毛细管虹吸作用,水分沿墙壁上升可达1~2m,地下水位至少应低于基础0.5m,如地下水位高,又无法排除其影响时,基础应用不渗水材料建筑,并在两侧挖沟,填以不渗水的土层。
(2)环境内外土壤清洁并适于绿化,面积宽敞且留有余地,干燥而疏松的土壤在受到有机物污染时,可借细菌和空气中氧的作用,使其无机化和无害化。曾被有机物污染,而无机化尚未终结的土壤,属于卫生上最危险的土壤,如垃圾场、废渣场、粪场等,这种土壤有利于苍蝇的滋生繁殖和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传播。
树林和有机物覆盖的土壤是气温的有力调节者,因夏季植物遮挡了太阳向土壤的辐射,且植物的水分蒸发也消耗热能,故土壤及其附近空气层的温度都较低。冬季草枯后又成为导热性弱的覆盖层,使土壤及附近的空气温度较高。绿化能改善微小气候,美化环境和使工作人员心情舒畅。绿化又能减少灰尘,减弱外来(街道传入)噪音,成为防止污染的良好屏障。
(3)能源(包括电力)供应充足,并要有清洁的水源,充足的电量。凡用于食品生产,包括洗涤原料、容器设备之水都必须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天然水源的水质是随着客观条件而变化的,必须对水质进行化学分析和微生物学检验,积累数据,掌握客观变化规律,采取相应措施。
(4)交通要方便,但又必须与公路、马路有一定的间距,以免尘土飞扬造成污染。
(5)要便于污水、废弃物的处理,附近最好有承受污水放流的地面水体。企业必须有自己有效的生活垃圾和生产加工废弃物的处理系统。
二、工厂内部平面布置的卫生要求
厂内布局首先必须注意污染源及被污染的问题,目的是要防止外环境对食品的污染。
(1)食品厂、库应有单独的院落。厂内不要有暴露的土地,要进行绿化,特别是要求高度清洁的企业(如乳肉、冷饮食品类)绿化面积最好能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和绿化性质应达到隔离污染源的目的。例如在厂区周围,在坑厕、垃圾场与车间之间应有较高的灌木,其他空地可适当开辟草坪花坛。
车间与垃圾箱、牲畜圈、坑厕等污染源之间距离应在25m以上。锅炉房及污染源均应位于车间的下风向,厕所应有排臭、防蝇、防鼠措施和装置自动关闭式的向外开的纱门,可避免因开门而将躲在门上的苍蝇带入厕所内。垃圾箱、厕所应以不渗水的材料建造,垃圾箱结构要紧闭,严防漏水、漏臭气。
(2)为了避免泥土、污物被带入车间,应积极改善路面,厂区周围和厂内的道路应以水泥、柏油、砖石等不漏水易清扫的材料铺装,并保持一定坡度,以利于雨雪水的排除。
(3)工厂内建筑物群要按类分开,生产车间、办公室和生活设施不宜混在一起。仓库、冷藏库应单独设置。建筑物密度不可过大,要尽量避免四周连接的闭锁式建筑,以利通风。
(4)要按流水作业线布置企业整个生产工艺流程,防止交叉污染,垃圾、污物、炉灰的排出径路应避免和食品生产运送径路交叉。
(5)必须配备下列辅助设施:
①生产卫生用室:更衣室、洗衣房、浴室。
②生活卫生用室:食堂、厕所、休息室。
③容器洗消室:在使用方便的地点设置专作洗刷车辆、容器、工具用的洗消室。
④企业应备有蒸汽和热水供应设备。
女工在300人以上时要设女工卫生室,这些设施不能建在车间、仓库、食堂等房屋的垂直上方。
三、车间内部建筑的卫生要求
生产车间的配置可在多层建筑中垂直配置,也可在单层建筑(平房)中水平配置,垂直式即按生产过程从原料到成品自上而下地配置,做到原料与成品与污物的绝然隔离。平房占地面积多且安装上下水和电线时多费管线,增加了设备各种卫生技术设备的困难,但平房通风采光好,无论何种配置方式均符合下列基本卫生要求:
(1)生产车间均不准设在地下室内,因越接近地面的空气越含较多的尘埃和微生物,且地下室采光极差。
(2)车间结构的本身应便于清洗消毒,能防蝇、防尘。
(3)为保证室内有良好的微小气候,在我国南方炎热地区主要应避免夏季过热,在北方寒冷地区主要是避免冬季过冷。在南方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加强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加设阳台、走廊等遮阳设施。在北方应争取得到更多的太阳照射时间,为此需适当加大南窗面积,加强围护结构的防寒保温性能,尽量避免室外寒风的侵袭。
(4)车间内进原料、出成品和燃料、废渣的出入口均应互相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5)车间必须与更衣、洗手消毒等生产卫生用室连接在一起。
(一)车间内的通风换气
通风分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二种,不论哪种,从卫生学角度都应保证足够的换气量,以驱除生产性蒸汽、油烟及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保持空气清新。
(1)组织良好的自然通风的措施:
①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相对两建筑物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由地面到屋檐),一般认为最好等于较高建筑物高度的2倍,侧面间距最好与房高相等。
②需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设置门窗位置。朝向与风向一致时可加强自然通风,形成可感气流。因此寒冷地区的应避免与冬季主导风向垂直,炎热地区则应面向夏季主导风向,使之形成穿堂风,各室的门窗相对时形成的直线穿堂风效果更好。有风时汗液蒸发较快,散热容易,人体感觉较舒服,即使室温较高,人们不感觉过热。相反室温虽不太高,但室内无风会感到闷热。一般认为夏季室温在26℃以下,湿度在60%左右为好。朝南的走廊单侧房间的建筑物对各地都较适宜。东西向的房间在南方会使室内受强烈阳光照射而过热,西南向也很不理想。
为充分获得自然通风,可开启的窗面积与地面积的比例应不少于1∶6。内侧窗台应有45°倾斜度,以防止人们用来放置东西,门窗结构应尽量减少凸凹不平以便清洗,必须安装纱窗和自动关闭式的纱门。特别是夜间生产,由于昆虫的向光性,需防止其由门窗飞入车间。除关纱门纱窗外,现在有的工厂安装一种紫外灯,当昆虫接触到灯周围的小棒时,立即死去。
在通行频繁或货物的出入口,不能装纱门时,可根据需要设置橡皮帘、水门帘、强风幕或防蝇暗道。
③单层建筑的食品车间,可开设天窗。生产过程产生的一些水蒸气,通常能借助天窗排出,但要适当遮掩(防止鸟类、昆虫从天窗飞入车间),设避风设施,且要便于开关和清扫。
④必须保证车间有足够的容积,除设备外工作人员占面积不得少于1.5m2,面积与净高的乘积为体积(从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为净高,一般不得少于3m)闷热地区的净高应较沿海地区高一些,但根据在炎热地区夏季的调查结果来看如其增加室高不如适当安排朝向;组织良好的穿堂风和增大面积来防止室内过热更有效,更经济。
(2)机械通风并不受风压和气温的影响,能保持经常而均匀的换气。机械通风装置的进风口应选择室外空气清洁处;离地2m以上;位于烟囱及其他房间排气口的上风侧,间距至少10m。高度清结的车间,吸入的空气须经预处理,条件许可时,可安装空调设备。
除因室内人员活动和生产过程散发的热、湿、灰外,室外温度、湿度、太阳照射和含尘浓度等的变化,都会对室内室外的稳定性产生干扰,空调就是反干扰装置,就是以空气为介质,在夏季向室内送入清洁的冷风消除湿、热的干扰和保持清洁度;在冬季送入清洁的热风补偿室内损耗的热量,保持舒适的气象条件(温度为22℃±0.5℃,湿度为60%±5%),或提供食品生产所需的恒温、恒湿等特定的温湿度条件,如易腐食品的生产加工以不超过10℃为宜。
(3)局部通风:在生产过程中凡大量散发热量之处(如糕点烘烤炉);散发蒸汽、油烟处(蒸笼、炒菜灶、油炸锅),可在该局部上方安装抽风装置(帽型排风罩),尽量使蒸汽、油烟就近排出车间,以免在屋顶或墙壁上冷凝而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条件及冷凝水、烟尘滴落到食品上造成污染。罩内必须形成有力的气体运动才能防止凝结,因此设计时必须注意吸风效果:排气管不能太细,尽量减少弯曲,转弯处应是弧形以减少阻力,如贴附烟道,平行配置则效果更好。排气罩要用不生锈的材料制作,力求表面平滑,无死角,易冲洗,大小要比灶台四周各宽0.25m。烧烤炉、油锅上方设置的罩,其高度应低于炒菜灶,以提高排油烟效果。近来有人提倡在油锅上方安装一能操纵起落的金属罩,在油炸的间隙,使其降下盖在油锅上,可减少热油接触空气而高度氧化,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油温的辐射热。
依靠自然通风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最好在管道内安装吸风机。排气管出口应附有百页挡板,以免在停止鼓风时昆虫从排气管进入车间。
(二)车间内的采光照明
(1)影响自然采光的因素:窗与地面比例一般以1:5为宜。室外光线强度;窗口有效采光面积;窗上、下橼的高度;房间的深度;窗前有否遮光物等均会影响采光。此外还与墙、天花板的反射系数有关;浅色反射60%的阳光,暗色只反射20%(吸收80%),因此涂浅色的墙、天花板会增加采光强度,充足的光线是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搞好食品卫生的重要条件(尤其是检验工作)。楼梯处有足够的光线可使阶梯清晰可辨,防止发生事故,保障安全。建筑设计时应注意充分采纳自然光线,当采光不足特别是在检验区域或夜间生产需给予人工照明。
(2)人工照明的要求:
①照明要充足:能满足人们视觉机能的最低照明标准定为50Lx,检验操作台面上的照度应接近300Lx。仓库的光线一般可以暗些。
②要避免眩目:可在光泽物体表面漆不反光的漆,利用保护角大的灯罩;调整照射距离,照射方向;限制灯的悬挂高度,使灯接近操作者,以此来消除眩目。
照明要均匀:在室内均匀地分布光源。
照明要稳定注意防止闪烁:光谱应接近日光;要限制阴影。
照明源本身要便于清洁,安装在安全保护罩内,以免灯泡破碎时污染食品。
荧光灯光线分布均匀,光谱接近天然光线且柔和不眩目,但有时闪烁不稳定且在室温过低时不能发光。
照明方式:以采用全面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的综合方式为最经济和符合卫生要求。为便于集中注意力辨认、分析工作的对象物体,对其局部赋予比周围稍亮的光线,而不是过亮的刺激,周围也并不是黑暗的,否则工作面与周围的照明度太大,会迅速引起眼睛的疲劳。
(三)屋顶、墙和地面的卫生要求
(1)墙壁:墙面要光滑便于清洗,离地1~2m处用瓷砖(一种公认为不长霉的贴面材料)、磨石子、磨光水泥等不渗水的材料铺贴筑成墙裙。墙内外均宜用浅色,不仅增强反射且外墙夏季可减少吸热,内墙有污点时易辨认。墙裙最好用白色瓷砖或水泥。墙角、墙与地面的结合处成弧形可免积灰。
(2)地面:地面要光滑无裂纹但不宜太光滑,以防滑倒;必须耐水、耐热、耐酸碱,以花岗岩加工成(400×600×100)mm板材用环氧胶泥钩缝作地坪为最佳,因其含石英量最高,对任何浓度的有机酸、碱或盐类均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并具有不起灰、耐热、防滑、机械强度高等特点,水泥则是次佳的地面材料;地面要有一定的坡度(1∶1.5~1.5∶100),以利排水,冷饮、乳制品、酒类发酵车间等既要防止地面积水,又要在地表保持一薄水层,以便防尘;地面还要有排水沟、水沟有两种、一种为明沟需盖上有孔的水泥或铁箅子盖板,另一种为暗井暗沟,明沟易于清理,但气味易往外扩散,暗沟可减少气味散发,但易堵塞,且因流水入口大小有限,所以地面坡度要求大些,管道也要有一定倾斜度,内面要光滑,不得有局部积水现象。排水沟必须与厕所通向室外下水道系统的阴沟线分开,在室外某点会合之联结处应采取措施,防止厕所污水有回流入车间的可能。
(3)屋顶:屋顶与墙的接合处应为弧形,能防尘、防水、防老鼠作窝、防昆虫隐藏。
生产车间的顶部不应有管道通过,特别是在烧煮食品的开口容器的上方,因管道漏水或冷凝水可能漏入制品中,也可因油漆脱落或金属腐蚀而污染食品。
(四)车间防鼠设施
(1)为了防鼠进车间,门窗结构要紧密,缝隙不能大于1 cm,所有出入口包括排水沟出入口、下水道出入口都应安上洞口小于1 cm的金属网防鼠。
(2)地基必须深入底下0.5~0.8m,地面上60cm之下部分均应用坚固(砖、石等)的鼠类不能侵入的材料砌成。
(3)墙身光滑:墙角做成弧形,可防止老鼠上屋顶后在局部活动。
四、车间生产卫生用室
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工业企业应设置生产卫生用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和生活卫生用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存衣室和休息室可合并设置。对食堂企业而言生产卫生用室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生产卫生水平及产品卫生质量。工人上班前在更衣室内完成个人卫生处理后方可进入车间从事食品生产,因此更衣室、盥洗室等“生产卫生用室”又可称为“卫生通过室”,其面积一般可按0.3~0.4m2/人安排。
(一)卫生通过室的平面布置方式
1.边房式(图6-1、图6-2)
图6-1 边房式平面布置
A—卫生通过室B—车间(www.xing528.com)
图6-2 边房式平面布置
A—卫生通过室B—车间
图6-3 脱开式平面布置
A—卫生通过室B—车间C—通道
将该室布置在车间一边,优点为外墙面积小,对冬季采暖有利,但对车间及其通风采光不利,尤其布置在侧墙时(图6-2)影响更大。
2.脱开式(图6-3)
A与B脱开,通过一过道相连,这样布置占地面积大,各种管道的长度也相应增加,但不影响采光,布局合乎卫生要求。
(二)卫生通过室的内部布局(图6-4)
图6-4 卫生通过室的内部布局
a、a′—男女便池b—洗手槽c—踩地槽o—消毒盆
1~4为四道纱门,工人进入第一道纱门后,再通过第二道(2及2′)分别进入男女更衣室(内设男女各专用便池)。穿戴工作服、帽、口罩和换鞋后通过3及3′进入洗手消毒室。B为安排双排多个水龙头(脚踏式)的洗手槽,水龙头数目应能保证所有进车间的工人能顺利地完成洗消过程而不久等、不拥挤。用手指刷和肥皂进行流水洗刷后在门两侧的消毒盆内消毒双手,冷饮、罐头、乳制品车间等还应在门口设置低于地面10cm左右的洗脚池(踩脚池),内存含有有效氯600mg/kg的漂白粉消毒液,工人脚穿胶鞋,从池内踩过,用肘或臀部推开第4道纱门进入车间。
图中a及a′分别为车间专用男女厕所,内设每用一次都能用流水冲洗的脚踏式抽水便池和备有肥皂的脚踏式流水洗手池(有条件时尚可设置杠杆式、感应式或光电式继电器自动开关),厕所前方更衣室内应装置挂衣钩或衣架,工人在更衣室内脱下工作服挂上衣架后上厕所,大小便后就在厕所内洗手,洗毕后才能重新穿上工作服,通过洗手消毒室再次洗消双手后进车间。
厕所便池的下水管应有U字形水封,防止下水道内臭气向上扩散,下水管直接通往室外的阴沟线,不准在车间地面下穿行。厕所也尽量考虑自然通风设施,避免间接采光,墙裙和地面建材也应采用瓷砖(磨光水泥)和磨石子。
五、食品仓库的卫生要求
按库内所需温度可将仓库分为常温库、冷藏库和高温库,建筑设计除参照食品车间的卫生要求外,尚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意防潮:许多种食品易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为保证库内干燥,建筑结构上的防潮十分重要,为使库内存放的干燥食品得到通风,堆放要有足够的间隙,要与墙、地保持一定距离,因此要求仓库面积适当宽敞和安装通风设备。
(2)要保持低温和恒湿: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最好保持一个冷链条件(coldchain system),对储存来说低温尤为必要。保持恒温则是库存的又一个重要条件,因为温度的急剧变化,常常发生相对湿度的变化,例如低温食品骤然遇到暖风表面极易凝结水滴或加大水分蒸发量而使质量发生变化。仓库应经常记录温湿度,并装置降温吸湿等调节温湿度的设备。
(3)仓库方向朝北为好,且要设置防光窗帘,因直射光线能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在北方冬季应加强防风措施,可设二重门、二层窗或加设防风门斗、热空气幕、外室等。
(4)应该辟设单间或隔离室。因食品易吸附异臭而持久地保留于其中,因此不同种类的食品应分类存放,以做到食品与非食品;原料与半成品、成品;质量存在问题的食品与正常食品;短期与较长时间存放的食品;散发特异气味的食品(海产品、香辛料)与易吸收气味的食品(面粉、饼干)分别存放或进隔离室。
(5)冷藏库应设置预冷间。大块食品要先行预冷,因为在冰点以下时大块食物中心不能及时冷却,在夏季易发生腐败变质。
(6)高温库多见于罐头食品厂的保温库,成品罐头要通过37℃±2℃的保温试验,在机械升温后为减少热量的散失,与冷库一样,其建筑材料的隔热性能要好,库内也必须装置调节温湿度的设备,并能遥控遥测。
六、生产人员的卫生要求
(1)凡从事食品加工、检验及有关人员,应严格遵守卫生制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有开放性或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肝炎、流行性感冒、肠道传染病或带菌者,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疥疮及其他传染性疾病者,均不得直接参加食品生产操作。
(2)食品生产车间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白色工作服和帽,进车间前必须洗手消毒,不得穿工作服进厕所。
(3)严禁在车间吸烟和吃食品。
(4)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理发。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七、原辅材料的卫生
(1)各种原辅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并经检验合格方能投产。畜禽类原料应有非疫区和当地检疫证明方能使用。
(2)原辅材料的运输车辆应保持清洁,肉、禽、水产类原料运输、装卸应保持卫生,并有防尘设施。炎热季节及长途运输应有冷藏车。
(3)肉、禽、水产类原料储藏应有冷库,而且冷库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4)原辅材料仓库及冷库应保持清洁卫生,并有防鼠、防蝇措施。
(5)生产用水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和罐头、饮料等的特殊要求。
八、禽、畜屠宰系统建筑设计的卫生要求
本系统包括屠宰留养场、屠宰场和肉类联合加工厂。
(一)屠宰留养场
屠宰留养场又名为宰前留养场,是饲养场和屠宰场之间的过渡场所,由各地运来的牲畜在这里暂时集中,也正是送宰前进行集中检疫的场所。留养场必须设有检疫所、急宰间、废品化制间及无害化处理间。检疫所内附有单独检疫圈及隔离室,隔离室入口处要有踩脚池消毒鞋子;要有单独的一套器具及污水、粪便消毒设备。急宰间应配置在隔离室附近。
当兽医检查发现病畜时应立即隔离,可疑的予以留验;烈性传染病畜立即送化制室;非烈性传染病,一般不能在屠宰场宰的牲畜且经无害化处理后可食者,立即在本厂急宰间急宰;健康的牲畜则运往屠宰场进行屠宰。
(二)屠宰场(厂)
(1)每天屠宰数在500头以上的大型屠宰场应有冷藏设备,其全部场地应分为四部分,每部分间要有一定距离,最好用绿化间隔离或用院墙严密隔离。
①屠畜停留场所(饲养间或待宰室):要能容纳一昼夜屠宰牲畜量,并要设检疫室。
②屠畜隔离场所:内设隔离室、病畜急宰室、病畜禽肉无害化处理室及废品加工利用厂、病畜禽经过场所以及与病畜禽粪便、血污接触过的人员及工器具应进行彻底消毒。
③屠宰场所:内设屠宰间、检验室、肉尸挂置间,内脏、皮、毛、血整理室,晾干间及肉产品冷藏间等。这些车间与食品厂的车间建筑卫生要求相间。
④职工住宿办公院落。
小型的屠宰场也应有相应的不同区域之分,至少要做到健、病畜分开宰杀。
(2)屠宰场的重点卫生设施:
①应有完善的上下水设备,日本规定屠宰场要有供应温水的设备,要有能自动持续进行氯气杀菌的设备,在下水道内要设置防臭阀。
②除必须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外,还应有一定适宜地点设置粪便及胃肠内容物的发酵池,病畜禽的粪便需确实经发酵消毒后运出。肉尸、内脏与粪便、垃圾的通路不能交叉,不能同一个门运出。
③应有完整的垃圾处理设施。在离车间25m外搬运方便处设密闭垃圾箱,有可能传播致病菌、病毒的垃圾污物要及时焚毁处理。
④屠畜必须由停留场进入屠宰室,屠宰室及牲畜圈门口均应设置消毒池,消毒水要不断更新。牲畜进门时必须从消毒池涉过,工作人员脚穿双鞋也要在池内踩过消毒后进门。
日本国家食品卫生法规中特别强调了屠宰场的检验设施,规定了屠宰场的检验室、活体室均应设在通风、采光、照明良好之处。
(三)现代化的肉类联合加工公司
肉类联合加工公司包括上述牲畜留养场、屠宰场及其附属设备外,还包括生产肉类制品及半成品的肉品加工厂。其屠宰场往往是高大的多层建筑。
这种形式的联合企业,由于它具有统一的组织领导,便于经营管理,更由于建筑设计和设备上的优越条件,显著提高了肉品卫生质量。
(1)屠体可直接运送至加工厂加工,保持了质量新鲜,且可避免部分肉尸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遭受污染。
(2)其多层结构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而单层结构的屠宰场有各车间不相接的缺点,它们分散在屠宰场有各车间不相衔接的缺点,它们分散在屠宰场院落的各处,限制了全部过程的机械化程度,在多层建筑内,大牲畜由专设斜道走到楼上(6~8层楼),小牲畜用电梯送上待宰室,上楼后通过一个桥便可进入解体车间,各车间都由特殊的走廊(桥)把它们连系起来,整个生产过程随着加工程序将畜体一步步往楼下输送,靠着建筑物的多层性和产品由上而下运转,保证了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的不间断。仅用桥把各车间连结起来的建筑形式可把活畜与加工车间及保存肉制品的车间隔离,却又保持了各加工过程的既简短而又方便的联系。
畜体的各部分分别由传送带专线运至各加工车间,这种分道流水式作业的设计和设备可避免可食与不可食部分、清洁与污秽部分的交叉污染,畜体以个体为单位进行运转,也便于兽医人员在运转途中将肉尸暂留作详细检查或送化验室检验,如发现病变时也易于将畜体全部或部分组织立即剔出,由专线送往无害化车间或化制站作化制处理。
九、奶场的卫生要求
乳制品加工厂最好与设在农业区的饲养奶牛的牧场相邻,以利用鲜奶供应多余之奶,便可在本厂加工成乳制品。实际上现代化的奶厂大多数是牧场与加工厂设在一起的农工牧联合公司,而按食品企业设置原则严格要求则二者应分开。牧场应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距离1km,加工厂为洁净企业可设在居民区的上风向,为此,如将加工厂设在奶场内,就需着重加强防污染措施,二者的间距,特别是加工厂与牛舍、病牛隔离室、牛运动场的间距应尽可能地大(各位于企业的两端),且要严格牧场的卫生管理。
奶场的绿化面积,最好占总面积的50%以上。奶与污物的运送径路应截然分开。
牛舍应距离牧场内其他建筑物(兽医检验室、饲料储存室、消毒室、冷藏室等)30m以上,方向朝南,通风采光良好,面积宽敞(每条牛占地面积最好在5m2以上)。牛运动场每条牛约占50m2。病牛隔离室面积约为牛舍的1/5。
大型的奶场还设有消毒站,负责附近小厂或个体养牛户送来的牛奶的集中消毒处理。消毒站可与加工厂相邻,内设冷却室、贮奶室、消毒间、清洗室及其他辅助设施。其建筑结构的卫生要求与食品车间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