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容量超临界锅炉机组的发展趋势

大容量超临界锅炉机组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业界将蒸汽压力大于25 MPa,蒸汽温度高于580℃等级的机组视为超超临界机组。从此,我国电力工业跨入了1 000 MW超超临界发电的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十五”863计划将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列为能源技术的重大课题。我国较早投运的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情况如表3-3所示。

大容量超临界锅炉机组的发展趋势

多数国家把超临界参数的技术平台定在24.2 MPa/566℃/566℃上,而把高于此参数(不论压力升高还是温度升高,或者两者都升高)的超临界参数定义为超超临界参数。日本将压力大于24.2 MPa或温度超过593℃(也有说超过566℃)的工况定义为超超临界状态;丹麦认为蒸汽压力为27.5 MPa是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的分界线;西门子公司则认为应从材料的等级来区分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等。《中国电力百科全书》中的定义超超临界为蒸汽压力高于27 MPa的工况。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实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压力为25 MPa以上”与“温度为580℃以上”均为超超临界,两者无本质区别。于是,业界将蒸汽压力大于25 MPa,蒸汽温度高于580℃等级的机组视为超超临界机组。

20世纪90年代欧洲、美国、日本相继推出超超临界燃煤发电计划。我国燃煤火电自20世纪80年代后达到超临界参数,90年代跨进超超临界时代,引进国外制造技术。哈尔滨锅炉制造公司(简称“哈锅”)引进日本三菱英国三井Babcook公司的技术,东方锅炉制造公司(简称“东锅”)引进日本Babcook-日立技术,上海锅炉制造公司(简称“上锅”)引进Alstom技术,同时还引进了一批俄罗斯超临界机组。

热力学朗肯循环理论指出,火电机组的不同蒸汽参数直接决定机组的热效率[3](见表3-2)。

表3-2 不同蒸汽参数机组的效率与供电煤耗

说明:供电煤耗是指燃煤发电厂每生产供应1 kW·h电能所消耗的标准煤量。(www.xing528.com)

2004年6月华能玉环电厂一期2×1 000 MW工程动工,2006年12月投产。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巨大,机组热效率达45.4%,供电煤耗283.2 g/(kW·h),比2006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366 g/(kW·h)低82.8 g/(kW·h),大幅减少了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废气量的排放,具有领先的低能耗和环保水平。

2007年8月31日及12月31日,邹县电厂两台1 000 MW机组也建成投产。从此,我国电力工业跨入了1 000 MW超超临界发电的世界先进行列。从2004年6月到2007年11月,我国成功地建造了第一座拥有4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浙江玉环电厂,同时先后又有数十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兴建或投产,电厂安装的均是国产化、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超超临界燃煤机组。

我国“十五”863计划将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列为能源技术的重大课题。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进行技术创新,自主研究设计制造600 MW、1 000 MW等级、一次/二次再热、参数为25~28 MPa/600℃/600℃等级的超超临界燃煤电站,并配套烟气除尘、脱硫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装置,实现了超超临界发电设备制造的国产化,并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的行列。我国较早投运的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情况如表3-3所示。

表3-3 早期投运的百万千瓦级燃煤机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