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地处寒冷地区,每年运行期是4月中旬至11月中旬,冬季停水5个月。在停水期间,为了防止管道冻胀破坏,必须把管道内的水排空。另外,在工程输水运行期内,当管道出现问题时也需放空管道进行维修。因此,必须设置管道放空系统。
三个泉沟槽是一个典型的U形槽,呈东西走向,东高西低,沟底段相对较长,南岸、北岸基本为顺坡,管道沿线无大的起伏地形,沟深160m。最大压力水头为160m,沿线地层抗冲能力低,如果分级放空,则水会顺坡而下,必须设置挡水和导水堤,如若处理不当,会对工程本身造成危害。经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管道放空设在管线最低处,即吉拉沟沟底,使水沿吉拉沟沟底顺势而下。
放空系统设在沟底处最大的技术难点是工作水头高,最大压力水头为160m,放空管出口流速高达27m/s左右。因此必须采用消能措施,使其流速降到1~2m/s范围内,不致对管道工程本身造成危害。
根据放空时间及互为备用的要求等,在沟底段设两处放空建筑物,分别布置在管线桩号8+975、桩号9+150处,放水管管径为φ=0.3m。
为工程安全起见,经分析研究,底部放空系统最终采用消能阀和消能井联合消能方式,即高压水流经固定锥形阀消能后再进入消能井进行二次消能,倘若消能阀失效,消能井也可完全进行消能,使底部放空系统更加安全可靠。(www.xing528.com)
放空系统主要由φ300mm的放空管、阀井、消能井及排水明渠等组成。主管道旁设放空阀井,阀井为方形竖井,净高8.0m,内部净尺寸为5.0m×5.0m;阀井内设消能阀,每根冲沙排水管上设置一个消能阀;阀井旁设有消能井,消能井为圆形竖井,埋入地下7.5m,净高8.8m,内径为4.0m;消能井内冲砂排水管末端口朝下,距离底板1.5m;井上部设有1.5m×1.3m的溢流口,溢流口处接溢流明渠,把水引入渡洪口流向下游。底部放空系统使高速水流经消能阀、消能井两次消能后,使溢流明渠内的流速基本控制在2m/s左右。
根据工程运行要求,正常情况下在24h内将管道内水排空。根据固定锥形阀门工作特性,计算出在不同排放高程的阀门开度。双阀排放时开度控制在11%~37%,单阀流量基本在0.24~0.54m3/s,最大流速为7.85m/s。
非常情况下的沟底放空,可根据管道发生事故的情况来确定是否需尽快放空。若需尽快放空,则放水阀的开度可适当加大,单阀排放时开度控制在27%~90%,流量基本为0.52~0.97m3/s,最大流速为13.84m/s。除特殊情况外,应尽量控制流速在10m/s以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