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1 工程特点
三个泉倒虹吸全长10.927km,最大工作静水压力1.6MPa,最大水头损失28.6m,工程采用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PCCP管)与钢管的组合方案,平行双线布置。内水压力1.4MPa以下(包括1.4MPa)采用PCCP管,单线管长为7385.27m,内径为2.8m;1.4MPa以上采用钢管,单线管长为3181m,内径为2.7m。
三个泉倒虹吸据清华大学检索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倒虹吸工程,其主要特点为:管径大、线路长、进出口水力条件复杂、内水压力高,PCCP管的综合指数达3.92(管径与压力的乘积),制造、安装技术复杂;PCCP管和钢管跨越第三系地层和沙漠风积砂地层,基础变形大且不均匀;日照强烈、白昼温差大,钢管多向变形较为复杂;当管路放空时其消能问题突出。
2.1.2.2 三个泉倒虹吸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1.管道水力学问题
(1)本工程输水流量变幅为5~35m3/s,线路长达11km,在不同输水流量下其水头损失相差达24m。为避免管道进气引起管道内压力的波动,对进口体形设计和进口水流条件的控制相当严格,需要认真研究与设计。
(2)为保证进水口的最小淹没水深,应研究出口闸门的控制问题。
(3)当对管道实施放空时,出口闸门关闭过程中会产生水锤压力,需要研究控制水锤压力的措施。
(4)由于管径大、管线长,通水前需充水量较大,单管达7×104m3,此地处于荒漠深处,无充水水源,只能靠上游渠道来水作为充水水源。为保证管道安全,应研究合理的充水流量和充水时间。(www.xing528.com)
(5)当管道放空时,由于水头较高达160m,需解决放水的消能问题,使其放水流速控制在1~2m/s范围之内。
2.PCCP管道质量控制及施工工艺控制
三个泉倒虹吸PCCP管道的综合系数为3.92(水头×管径值:1.4MPa×2.8m=3.92),在亚洲已建的PCCP管道工程中为最大。管道所承受的内水压力在1.0MPa(包括1.0MPa)以上均采用双层预应力钢丝缠绕。因此,管道的结构设计、管道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管道运输、管道安装、管道防腐、管道埋设、管道接头密封及线路打压试验等都是至关重要的。PCCP管道的应用理论研究成果源自国外,实际运用于工程中的实例国外也居多,考虑国内管道设计生产水平,在国内设计理论和生产控制标准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在综合系数如此之高的工程中应用PCCP管材确需研究解决设计、制作及施工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PCCP管的制造、安装的技术标准,参照美国材料协会颁发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设计标准》(ANSI/AWWAC304—99)和国家建材工业局颁发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JC625—1996)行业标准,参考上述两个标准并结合工程实际,研究并制订适合本工程的控制标准,用于控制管道的外观质量、尺寸允许偏差、内压强度、保护层砂浆吸水率等。转角接头密封性能也是本工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确保PCCP管道的应用成功,选择一定长度的试验段进行原位试验是非常重要的。试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PCCP管的承载能力、接头处理、管道施工工艺、回填材料及工艺并确定相应的质量标准,为全面施工提供依据和经验。
3.钢管道工程多向变位问题
三个泉倒虹吸钢管段处在管线的压力最高处,管线跨越第三系砂岩、泥岩及沙漠风积砂两种地层,地质条件不均一,地基条件相对较差;此外,工程所处位置具有典型的沙漠气候特征,白天气温高,夏季达40℃以上,晚间气温低,昼夜温差达到30℃以上,且白昼阴、阳面温差较大,管道沿纵向也会发生弯曲。因此,要求伸缩节既能满足轴向伸缩位移、又要满足一定的挠曲度和偏位量。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在国内首次自我国台湾地区引进双法兰套筒式伸缩节,并结合本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对其结构加以改进,使其轴向伸缩量达到150mm,角变位α≤5°,径向变位Δ≤50mm,满足了工程使用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