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风技术包括风数据测取及风数据处理。风数据来自风场附近气象站长期测风及风场测风。风数据有年平均风速、月平均风速、逐小时风速、风向、最大风速、极大风速、气温、气压、积冰、冻土、积雪、侵蚀等。
1.风数据测取
(1)风场附近气象站。它应具备各种测量仪器,例如测风仪、温度计、气压表、气象观察点等。每天定时、定点作好记录。一般是在10~70m高测风塔测风速。测风塔坐标为北纬、东经、海拔,塔高70m,分别在10m、30m、50m、60m、70m五个不同高度上安装了风速传感器,在10m、70m的位置安装了风向标,在10m处安装了温度传感器,在7m处安装了压力传感器。测风系统选的是美国NRG测风设备。风速传感器在安装前,经过国家气象计量站标定。图12-9示出风电场实测风速、风功率密度。这是风电场实测年,在70m高度测得的风速和风功率密度1月份和2月份日变化曲线图。
(2)风电场。由风电场测风塔所测取的风数据,订正前后年平均风速和年风功率密度对比见表12-4。
风电场风能资源初步结论:
1)拟选风电场场址地区
① 代表1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2.30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69.3W/m2。
② 代表3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3.85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98.6W/m2。
③ 代表5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4.65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224.1W/m2。
④ 代表6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5.25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263.2W/m2。
⑤ 代表7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6.90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82.5W/m2。
图12-9 风电场实测风速、风功率密度
a)1月份日变化曲线 b)2月份日变化曲线
表12-4数据订正前后年平均风速和年风功率密度对比(www.xing528.com)
按GB/T18710—2002风功率密度等级表标准达到3级以上,属于风能资源较好地区。
2)风电场场址内测风塔70m高度全年主导风向为W~NW之间,占36.6%;全年风能密度方向分布为W~NW之间,占54.3%。
3)风电场场址区各高度湍流强度在0.09~0.11之间,60~70m的风切变指数为0.074,现场空气密度为1.058kg/m3。
4)代表年70m高度3~20m/s有效风时为6332h,风能的众值分布在5~15m/s风速之间,占全年风能分布的72.4%;风电场60m高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为20.3m/s。场址无破坏风速,大多数情况风速处于可利用区域。
2.风数据处理
风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验证、数据订正、数据处理。
(1)数据验证。这是检查风场测风获得的原始数据,对其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行判断,检验出不合理的数据和缺测的数据;经过处理,整理出至少连续一年完整的风场逐小时测风数据。
(2)数据订正。这是根据风场附近长期测站的观察数据,将验正后的风场测风数据,订正为一套反映风场长期平均水平的代表数据,即风场测风高度上代表年的逐小时风速风向数据。数据订正方法如下:
1)作风场测站与对应年份的长期测站各风向象限的风速相关曲线。某一风向象限内风速相关曲线的具体作法是:建一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为长期测站风速,纵坐标轴为风场测站的风速。取风场测站在该象限内的某一风速值(某一风速值在一个风向象限内一般有许多个,分别出现在不同时刻)为纵坐标。找出长期测站各对应时刻的风速值(这些风速值不一定相同,风向也不一定与风场测站相对应),求其平均值作为横坐标,即可定出相关曲线的一个点。对风场测站在该象限内的其余每一个风速重复上述过程,就可作出这一象限内的风速相关曲线。对其余各象限重复上述过程,可获得16个风场测站与长期测站的风速相关曲线。
2)对每个风速相关曲线,在横坐标轴上标明长期测站多年的年平均风速,以及与风场测站观测同期的长期测站的年平均风速;然后在纵坐标轴上找到对应的风场测站的两个风速值,并求出这两个风速值的代数差值(共有16个代数差值)。
3)风场测站数据的各个风向象限内的每个风速,都加上对应的风速代数差值,即可获得订正后的风场测站风速风向资料。
(3)数据处理。将订正后的数据处理成评估风场风能资源所需要的各种参数,包括不同时段的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风向频率及风能密度方向分布、风切变指数、湍流强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