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9-1X射线照射到单晶上几何反射条件
1.测定方法
1)以三维周期性晶体结构排列的单晶的原子,其晶体可以看作原子排列于空间垂直距离为d的一系列平行平面所形成。当一束平行的单色X射线射入该平面上,且X射线照在相邻平面之间的光程差,为其波长的整数倍即n倍时,就会产生衍射(反射)。利用计数器探测衍射线,根据其出现的位置即可确定单晶的晶向。图9-1示出X射线照射到单晶上几何反射条件。当入射光束与反射平面之间夹角θ、X射线波长λ、晶面间距d及衍射级数n,同时满足下面布喇格定律取值时,X射线衍射光束强度将达到最大值;
nλ=2dsinθ (9-1)对于立方晶胞结构 d=a/(h2+k2+l2)1/2
式中 a———晶格常数;
h、k、l———反射平面的密勒指数。
反(衍)射一般遵循以下规则:h、k、l必须具有一致的奇、偶性,并且当其全为偶数时,h+k+l一定能被4整除。单晶低指数反射面对于铜靶衍射的布喇格角θ见表9-1。
表9-1单晶低指数反射面对于铜靶衍射的布喇格角θ
①a为晶格常数,波长λ=1.54178Å。1Å=0.1nm。
2)通常,单晶的横截面或单晶切割片表面与某一低指数结晶平面,例如(100)或者(111)平面会有几度的偏离,用结晶平面与机械加工平面的最大角度偏离加以体现,并可以通过测量两个相互垂直的偏离分量而获得。
3)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高精度定向方法,但使用设备时应严格遵守其安全操作规程。
2.实验装置
1)X射线测试装置一般使用铜靶,X射线束靠一个狭缝系统校正,使其穿过一个薄的镍制滤光片而成为一束基本上为单色的平行射线。
2)试样放置在一个支座上,使被测面绕满足布喇格条件的轴,以度数或弧度测量旋转。
3)用合适的探测器如盖革计数管进行定位,使入射X射线的延长线,与计数管和试样转轴连线之间的夹角为两倍布喇格角。注意使入射X射线束、衍射光束、基准面法线及探测器窗口在同一平面内。
3.干扰因素
1)在调节入射X射线的延长线与计数管和试样转轴连线之间的夹角时,可能造成人为测试误差。
2)入射X射线束、衍射光束、基准面法线及探测器窗口在同一平面内至关重要。(www.xing528.com)
4.测量步骤
(1)选择布喇格角θ
1)根据被测晶体的大致取向,即晶体被测面参考平面取向,计算或查表得到布喇格角。
2)置GM计数管于2θ位置。
(2)将被测试样安放在支座上,并适当固定。
(3)开启X射线发生器,转动测角仪手轮,直到射线衍射强度最大为止。
(4)记下测角仪读数ψ1。
(5)将试样沿被测面(基准面)法线以同一方向分别旋转90°、180°及270°,分别重复“开启X射线发生器,转动测角仪手轮,直到射线衍射强度最大为止。”步骤,依次记下测角仪读数ψ2、ψ3、ψ4。
5.测试结果计算
(1)计算并记录角度偏差分量α和β:
α=1/2(ψ1-ψ3) (9-2)
β=1/2(ψ2-ψ4) (9-3)
式中 α、β———角度偏差分量(°);ψ1、ψ2、ψ3、ψ4———测量仪读数(°)。
(2)根据“试样的表面是否垂直于晶体的轴向”,计算总的角度偏差Φ。
cosΦ=cosαcosβ (9-4)
(3)计算仪器偏差。
δα=1/2(ψ1+ψ3)-θ (9-5)
δβ=1/2(ψ2+ψ4)-θ (9-6)
式中 θ———入射光束与反射平面间夹角(°),可根据结晶平面和被测材料查表9-1。
注意:如果仪器误差很小,且为一常数,则可用来校正ψ1、ψ2,使α和β在不需要最高测量精度时,仅用两次测量便可确定。既然仪器误差为一常数,则δα和δβ应相同,其任何误差则由ψ1、ψ2、ψ3、ψ4测量不准确引起。在精确测量下,δα和δβ的差异应小于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