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系统内的温度分布状态叫热场。热场分为静态热场和动态热场。煅烧时,热系统内的温度分布相对稳定,称为静态热场。在单晶生长过程中,由于不断发生物相的转化(液相转化为固相),不断放出结晶热,同时晶体越拉越长,熔体液面不断下降,热量的传导、辐射等情况都在发生变化,热场是变化的,所以单晶生长时的热场称为动态热场。
为了描述热场中不同点的温度变化及分布状态,引入“温度梯度”这个概念。温度梯度是指热场中某点A的温度指向周围邻近的某点B的温度变化率,即单位距离内温度的变化率。图6-29示出温度梯度。
图6-29 温度梯度
A点到B点的温度变化为T2-T1,距离变化为r2-r1,那么A点到B点的温度梯度为,通常用表示这种温度在r方向上的变化率。两点间的温度差越大,则越大,则温度梯度大;反之,两点间的温度差越小,则越小,则温度梯度小。如果,说明A点到B点的温度升高的;如果,说明A点到B点的温度是下降的。
1.单晶的生长 将籽晶作为唯一的非自发晶核插入熔体,籽晶下面生成二维晶核,横向排列,单晶就逐渐形成了;但是要求在结晶前沿处有一定的过冷度,才有利于二维晶核的不断形成,同时不充许结晶前沿之外的其他地方产生新的晶核,否则就会破坏单晶的生长,满足这个要求的温度梯度才是合格的热场。静态热场温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沿着加热器中心轴线测量温度,加热器中心温度最高,向上向下都是逐渐降低的,这个变化率称为纵向温度梯度,用表示;沿着加热器中心轴线径向测量温度,加热器中心温度最低,边缘温度最高,呈抛物线变化,这个变化率称为径向温度梯度,用表示;另外用下角标S表示固相(晶体)、用L表示液相(熔体)、用S-T表示固-液界。单晶硅生长时,热场中存在着固体、液体、固-液界三种形态。温度梯度有多种,固体、液体、固-液界各有二种形态,纵向、径向。最能影响结晶状态的是界面处的径向温度梯度,它是晶体、熔体、环境三者的传热、放热、散热综合影响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单晶的质量。晶体生长时,就单晶硅纵向温度梯度而言,离生产界面越远,温度越低,,只有足够大,才能使单晶硅生长产生的结晶热及时传走,散掉,保持结晶界面温度稳定。若较小,晶体生长的结晶热不能及时散掉,单晶硅温度会升高,结晶界面温度随着升高,熔体表面的过冷度减小,单晶硅的正常生长就会受到影响。若过大,结晶热很快及时散掉,由于散热快,熔体表面一部分热量也散掉,导致结晶界面温度降低,表面过冷度增大,可能产生新的不规则的晶核,使晶体变成多晶;同时熔体表面过冷度增大,单晶可能产生大量结构缺陷。总之晶体的纵向温度梯度要足够大,但不能过大。
熔体纵向温度梯度较大时,离开液面越远,温度越高,即使有较小的温度降低,生长界面以下熔体温度高于结晶温度,不会使晶体局部生长较快,生长界面较平坦,晶体生长稳定。温度梯度较小时,结晶界面以下熔体温度与结晶温度相差较少,熔体温度波动时可能生成新晶核,凝结在单晶硅界面,使单晶硅发生晶变,晶体生长不稳定;当熔体表面较厚的一层处于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熔点温度),单晶硅生长更不稳定;特殊情况下,是负值,即离开结晶界面越远,温度越低,熔体内部温度低于结晶温度,从而产生新的自发晶核,单晶硅也会长入熔体形成多晶,这种情况下,无法进行单晶生长。
热场的径向温度梯度,包括晶体、熔体、固-液界面三种晶向温度梯度。晶体是由晶体的纵向、横向热传导、表面热辐射,以及在热场中新处的位置决定的。一般中心温度高,晶体边缘温度低,即晶体。熔体的径向温度梯度主要是由四周的加热器决定,所以中心温度低,靠近坩埚处温度高,径向温度梯度总是正数,即。重要的是熔体表面的径向温度梯度的大小,因为单晶生长总是在熔体表面形成的,表面径向温度梯度过小,有时会发生放大时埚边结晶的现象。低埚位引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过小引起的。过大时,结晶界面不平坦容易产生新的位错,不易长L苞。
固-液界面径向温度梯度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是变化的。图6-30示出晶体生长过程变化(将晶体纵剖)。
从图6-30中可以看出,单晶硅放肩时,即段,结晶界面凸向熔体。操作者在放肩时,将籽晶突然提起,升到副室观察窗,就可以看到凸界面的情况。凸的趋势慢慢减弱,维持到转肩后不久,凸界面逐渐变平,即段。
晶体生长过程变化(将晶体纵剖)
然后又由平逐渐凹向熔体,越到尾部凹的趋势越明显,即段。操作者有时在尾部提起晶体时,可以看到这种凹界面。装料量大,晶体直径也大,要做到结晶界面很平坦是不容易的,然而接近平坦是可以做到的。很弱的凸界面及凹界面都可以看作接近平坦,而且这种界面有利于二维晶核的成核长大。
总之,合理的热场其温度分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晶体中纵向温度梯度足够大;但不能过大,保证晶体生长中有足够的散热能力,带走结晶潜热。(www.xing528.com)
2)熔体中纵向温度梯度比较大,保证熔体内不产生新的晶核;但是过大则容易产生位错,造成断苞;
3)固-液界面纵向温度梯度适当的大,从而形成必要的过冷度,使单晶有足够的生长动力;但不能太大,否则会产生结构缺陷。
4)径向温度梯度要尽可能小,即,使结晶界趋于平坦。
2.热场调整 热场调整主要内容如下:
(1)晶体直径过大而引起径向温度梯度过大的调整方法
1)在保温盖上加一个保温圈,高100~150mm,厚10 mm,内径和保温盖孔径相同。如果影响取光孔取信号,可开一个小口;有的吊一个保温筒;有的使用了导流筒(也称热屏)。
2)可以适当增加保温罩的高度,一般的热场,其内罩比加热器高20mm,可再增高20~30 mm,以弥补由于口径增大带来的变化。
(2)其他调整
1)适当提高引晶埚位,可增加纵向温度梯度,同时径向温度梯度稍有增加;降低埚位,作用相反。
2)增加保温层(石墨毡)的总厚度,可减小熔体径向温度梯度,对晶体径向温度梯度稍有减小;反之减小总厚度,作用相反。
3)增加一层保温盖,会减小径向温度梯度,而纵向上却有所增加。
4)增加加热器的厚度,会减小熔体径向温度梯度,增加托碗的厚度亦然;但热惯性变大了,对升温或降温的反应也慢了。
5)氩气流量的大小、炉内压力的高低、晶体直径的不同,都会影响到温度梯度。
从市场上看,单晶硅厂家的热场都是比较成功的。这是因为采用了有充分保障的技术措施:石墨毡保温总厚度在100 mm以上,保证了径向温度梯度尽可能小的条件;使用的坩埚一般在250 mm以上,保温罩、保温盖也随之增大,有充分的纵向散热功能,保证了晶体的纵向温度梯度足够大。这些技术措施使热场成晶率高,有利单晶从头到尾进行无位错生长,不必进行过多的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