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硅芯的制备技术及注意事项

硅芯的制备技术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硅芯的制备有基座法、切割法、吸管法。以多晶硅棒为熔体的基座托住熔体,不与任何物质接触,无污染,可制备出高质量的硅芯。此法存在石英对硅芯有污染。2)电阻率硅芯的电阻率要求均匀,纵向电阻率均匀度应大于90%。依次到拉完预计拉制的所有硅芯后,停炉、停水。技术要点1)避免“糖葫芦”,提高硅芯直径的均匀性。“糖葫芦”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拉硅芯过程中,熔体温度和拉速控制不当造成的。

硅芯的制备技术及注意事项

三氯化硅的氢还原过程中,要让还原出来的纯硅沉积到一发热载体上,结晶成多晶硅。这个载体大多是用纯硅做成的硅芯。硅芯的制备有基座法、切割法、吸管法。

基座法是用高频感应加热熔化多晶硅棒结晶体,边熔化边拉晶,自下而上拉,制出直径5~6mm和所需长度的细硅芯。以多晶硅棒为熔体的基座托住熔体,不与任何物质接触,无污染,可制备出高质量的硅芯。

切割法是将高纯多晶硅粗棒用切割机切成方形5mm×5mm的细条,将其腐蚀清洗干净后,根据需要在区熔炉中熔接成所需长度的硅芯。这种方法切割效率低、多晶硅耗损量大、熔接复杂。

吸管法是用薄壁且直径均匀的细长石英管,利用对管控制真空的办法,将熔硅吸入管内,冷却后除去石英管,便获得硅芯。此法存在石英对硅芯有污染。

基座法制备硅芯的方法较普及,下面主要介绍此方法。

1.基座法制备硅芯工艺原理 将一定直径、一定长度的多晶棒表面腐蚀清洗好后,装入硅芯炉内作基座,将硅芯炉抽真空到一定真空度,充H2或Ar到一定压力;重复一次抽真空和充H2或Ar,在氢气或氩气氛围下,通过高频感应加热,使硅棒局部熔化;然后与上轴的“籽晶”充分熔接,并以一定的速度向上提升,拉成所需直径、长度的细硅棒,且外表均匀。直径为5~6mm的硅棒即是硅芯。

2.基座法制备硅芯工艺

(1)硅芯质量要求

1)型号要求每根硅芯属同一导电类型,是n型,或是p型。

2)电阻率硅芯的电阻率要求均匀,纵向电阻率均匀度应大于90%。n型电阻率大体分为三挡。

低电阻率:10-2~10-1Ω·cm,3~6Ω·cm,10~30Ω·cm。

中电阻率:40~60Ω·cm,100~300Ω·cm。

高电阻率:500~1000Ω·cm,1000~3000Ω·cm。

3)直径5~6mm,直径均匀度应大于90%。

4)长度视多晶硅生产的需要而定。

(2)制备硅芯工艺流程为

切料→水洗→腐蚀→清洗→烘干→装炉→拉制→出炉→检测→腐蚀

(3)制备硅芯工序

1)将直径25~30mm的多晶硅棒切成一定长度(350 mm左右)的基座硅棒,取硅芯籽晶长约40mm,经HNO3+HF混合液(5∶1)腐蚀、清洗、烘干待用。

2)在专用装料手套箱中,用清洁的滤纸或专用镊子取籽晶和基座硅棒,分别装入各自用光谱石墨制作的夹头中,装正旋紧。根据需要还可对基座硅棒实施掺杂。掺杂方法一般采用掺杂剂涂抹法。

3)打开炉门,用脱脂纱布沾上一些分析纯的苯,或乙醇擦净膛内壁窥视孔和加热线圈。

4)将装有籽晶和硅棒的上、下夹头,分别装在上轴端、转盘夹头孔中和下轴基座上。操作传动机构,使上轴、感应线圈、基座硅棒三者在同一轴线上,然后将上轴降下,让夹头置于接近线圈的预热位置。

5)关闭炉门和放气阀,打开低真空阀,由机械泵对炉体抽真空;同时开启水冷系统,并预热高频炉振荡管灯丝和油扩散泵。当低真空达到22.66Pa以上时,关闭低真空阀,打开高真空阀,让油扩散泵继续抽真空达到0.0134Pa以上。若选择用保护气体Ar、H2拉晶,则不必抽高真空,可在抽低真空达到22.66Pa后,关闭低真空阀,打开通气管道阀门和炉体进气阀门,对炉内充保护气体,当达到正压时再放气。反复两次赶走炉内空气后,再充保护气体达到22.66Pa左右,关进气阀。

6)对高频炉送高压,并调节输出功率预热上夹头。待籽晶被加热到红热状态时,升起上轴让籽晶末端熔成一小熔球。

7)将下轴升到基座硅棒的顶端与线圈下2~3 mm处。将上轴降到使小熔球与硅棒顶端接触,利用籽晶端的小熔球预热基座硅棒,直至硅棒达到红热状态;缓慢增加高频炉输出功率,使硅棒顶端熔透,把籽晶和基座硅熔接在一起;待熔区平稳后,进行拉制硅芯。

8)调节高频炉输出功率,使基座硅顶端的熔区保持在拉硅芯温度。如果温度过低,会使熔区出现新的结晶中心而很快凝固;温度过高,熔区会出现流垮现象。

9)开动传动机构,调节上轴提升速度,使籽晶从熔区中向上引出的硅芯按要求的直径(5~6mm)拉出。拉速由慢逐渐增快,达到预定拉速(15~20 mm/min)。同时按预定比例的速度让下轴同步上升,不断供给硅料以保持熔区体积不变。上下轴的速度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v1———上轴拉速(mm/min);

v2———下轴升速(mm/min);

d1———硅芯直径(mm);

d2———硅基座直径(mm)。

仔细地调节高频炉输出功率和拉硅芯及供料(下轴升)速度,是控制直径均匀的细硅芯的关键

10)拉“大头”。当控制硅芯达到预定长度时,需留一个大头,以便切凹槽,方便还原工艺中搭“Π”字形状发热体结构。拉“大头”的方法是当拉硅芯到末端时,迅速将拉速由20 mm/min降至4~5mm/min,并适当降低加热功率,使硅芯逐渐胀粗成所谓“大头”,大头直径10 mm左右;然后把硅芯与基座硅料分离即可。若可连续拉多根硅芯,需操作上、下轴手轮,使硅芯与熔区分离,此时基座硅料仍保持一定熔区,呈暗红状态。

11)操作更换夹头机构,将已拉出的硅芯放在转盘的挂槽内;又通过更换夹头机构,夹住转盘上第一个夹头孔中的上夹头,使转盘与上轴对中后,下降上轴夹头,重复预热籽晶,开始第二根硅芯的拉制操作。依次到拉完预计拉制的所有硅芯后,停炉、停水。

12)停高频炉电源5min后,关闭真空阀门,放气入炉。若用保护气体拉晶,则需开机械泵抽空5min后,关真空阀再放气入炉,拆炉取出硅芯。

(4)技术要点

1)避免“糖葫芦”,提高硅芯直径的均匀性。“糖葫芦”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拉硅芯过程中,熔体温度和拉速控制不当造成的。例如拉硅芯时,熔体温度过高,硅芯生长会变细;而当硅芯细到一定程度时,由于高频感应线圈对硅芯的电磁感应作用变弱(硅芯离磁力线密集区远),使硅芯温度急剧下降,于是硅芯就会自动变粗;而当硅芯长粗到一定程度后,硅芯受电磁感应作用又增强了,硅芯温度突然升高,又使生长的硅芯变细。如此不断循环,拉制出的硅芯就类似糖葫芦状的粗细周期性变换着。

消除“糖葫芦”的方法如下:

①硅料熔透后需降低温度,在适当的过冷状态下拉制硅芯。

②拉速由慢到正常,应缓慢上升。

③选择适当的供料速度,确保熔体体积不变,并保持熔区适当饱满。

万一操作不当,出现“糖葫芦”现象,应适当调节熔区温度和拉速,逐渐消除。一般以调拉速为主,以调温度为辅,两者密切配合。

2)避免熔区流垮事故。熔区流垮原因是熔化或拉硅芯时温度过高、或供料速度过快、或基座硅料中有氧化夹层,熔料时产生跳硅等。为了避免熔区流垮,应注意如下:

①熔接籽晶时,应根据基座硅料的粗细,选择适当的熔透功率,升温不可过急。

②注意熔区在感应线圈中的位置,不能让熔区过高。

③如果拉晶时,熔体温度过高,在正常拉速下硅芯会变细。当发现此现象,应立即降低熔体温度,使之恢复正常。若因供料速度太快,产生熔区过于饱和时,操作者应根据硅芯直径变化情况,减慢下轴升速。

④选择无氧化夹层的多晶硅棒做原料。

⑤视高频炉输出功率大小及适应线圈形状尺寸,选择基座原料直径。

3)避免结晶。在控制硅芯过程中,当熔区表面刚出现结晶时,应适当提高加热功率,结晶核便很快消失,此时可继续拉硅芯。当熔区温度降低、供料速度过快,使硅料未熔透造成结晶,此时熔区很快结晶。处理这种结晶必须立即停止拉速和下轴升速,并提高加热功率,待熔体熔透后方可继续拉晶。

4)避免硅芯中出现p-n结或混合型。p-n结一般出现在用真空室拉制n型硅芯的情况。如果熔区温度过高,拉速过慢,熔体长时间停留在真空室内,引起施主磷杂质大量挥发,直至挥发尽,而硅中受主杂质硼的挥发系数小,故使后生长的硅芯出现反型。为避免硅芯中p-n结产生,应注意如下:(www.xing528.com)

① 在真空下拉制n型硅芯,在给原料掺杂时,应考虑增加磷挥发值。

② 籽晶与硅料熔接时间不宜过长,以减少磷杂质挥发。

③ 采用含磷较均匀的低电阻率籽晶拉n型硅芯,相当于给硅料掺杂。一般情况下拉硅芯用籽晶按型号电阻率分类,拉低电阻率硅芯用低电阻率籽晶;拉高电阻率硅芯用高电阻率籽晶,绝不能用p型籽晶拉n型硅芯。

④采用保护气氛(如Ar、H2)下拉硅芯工艺,可以减少磷杂质挥发。

5)硅芯中的孔洞问题。硅芯中的孔洞来源于多晶硅中氧化夹层引起熔硅跳动而形成。实验证明,用孔洞的多晶硅料反复拉制硅芯,硅芯中孔洞的直径越来越大、孔洞数也越来越多。因此克服硅芯孔洞,选择好原料是关键。一般对拉制硅芯原料要求如下:

①多晶硅基硼含量2×10-5,即p型电阻率大于1400Ω·cm。

②多晶硅无氧化夹层,无孔洞。

6)芯的氧含量。为了确保多晶硅和单晶硅的质量,硅芯中氧含量越低越好,故而选择高真空条件(0.0067Pa)下拉制硅芯。拉完硅芯需停炉5min方可打开炉门。若开门过早,硅芯大头尚未冷却,一旦接触空气,则其硅芯氧含量要高出半个数量级

7)合理备料。根据拉制一根直径为d、长为l硅芯的质量,应等于消耗基座硅棒直径为D、长度为L质量,推算出如下公式:

按此公式计算备料,有利于原材料充分利用,减少浪费。

3.基座法制备硅芯设备 制备硅芯的设备分为外热式和内热式两类,但加热方式都是用高频感应加热。下面介绍两种内热式硅芯炉。

(1)LG-1300型基座硅芯炉。设备特点如下:

1)上轴是由提拉钢丝连接拉制机构(如籽晶夹等),沿着固定在不锈钢筒里面的四根导向柱进行升降,拉晶相对平稳。

2)下轴不升降,可转动,其转动速度为2~35r/min。

3)电极筒升降(即加热用高频感应线圈可升降)上升只有快挡,下降则分快速、慢速两挡。正常拉晶用慢挡。

4)真空度可达0.0134~0.0067Pa。

5)高频炉功率为10kW、频率为2.3MHz。此硅芯炉为小真空室、内热式,是真空、保护气氛两用设备,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

(2)GX-1100型硅芯炉

1)上轴采用柔性不锈钢丝,由传动卷筒带动,沿着两根不锈钢丝导向柱升降,轴端附加更换上夹头机构,可连续拉制5根硅芯。上轴不转动,可升降,其升降速度为2~30mm/min。

2)下轴行程约400 mm,可转动,其转动速度为2~33r/min;下轴可升降,其升降速度为0.2~3mm/min。

3)加热用高频感应线圈的电极由炉体左后侧引入,距离炉底约350 mm左右,固定不移动。

4)高频炉功率为20kW,频率为3.6MHz。

5)此设备为大真空室,马蹄形,炉体沉浸式水冷,内热式硅芯炉真空达0.0067Pa,可在真空或保护气氢下控制硅芯。

4.硅芯腐蚀

(1)硅芯腐蚀原理。硅芯腐蚀采用浓硝酸氢氟酸的混合液,HNO3和HF的体积比为5∶1。在HNO3和HF的混合腐蚀液中,由于HF的存在,使硅芯表面的SiO2保护膜被破坏,不断地被HF溶解,因此HNO3和HF混合液对硅芯能进行有效的腐蚀。其反应式为

4HNO3+Si+6HF=H2SiF6+4H2O+4NO2↑ (5-84)

(2)硅芯腐蚀工艺

1)工艺流程如下:硅芯选配→磨槽→水洗→无水乙醇擦→CCl4擦→腐蚀→煮至中性→烘干备用

拉制好的硅芯送检后,根据检测数据,按型号、电阻率范围及均匀度进行选配成对。每根硅芯选好后,截取一定长度称重、登记;再将每根硅芯大头切槽,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分别用无水乙醇、CCl4擦洗,去掉硅芯表面油污;然后用HNO3和HF混合腐蚀后,再用纯水煮至中性,最后进入烘箱烘干备用。

2)操作要点

① 配制碱液至规定量。

② 配制腐蚀液,HNO3和HF的体积比为5∶1。

③ 按硅芯型号、直径、均匀度、电阻率、长度进行选配,并作好记录。同一组或同一对硅芯要求型号、直径、均匀度、电阻率大致接近,硅芯弯曲方向能相互匹配。

④ 根据硅芯弯曲方向、大头与硅芯搭配情况合适后切槽。切槽时,沿硅芯长度与砂轮成一定角度方向切。切槽质量要求:硅芯弯向和所切槽沟在同一个平面上,槽沟前后深度、宽度保持一致,槽沟两边的托瓣大小、厚薄基本相同,与硅芯连接牢固。切槽后的硅芯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⑤ 将硅芯腐蚀。

a)分别用四氯化碳和无水乙醇擦拭硅芯表面,去掉杂质和油污后放入腐蚀槽。

b)倒入配好的腐蚀液,使之淹过硅芯表面;用四氟筷子不断拨动硅芯,待有大量棕色气体冒出后,再不断搅动一会;随即用大量纯水冲洗酸液(硅芯不得露出水面),冲至接近中性。

c)将硅芯从腐蚀槽中取出,放入石英舟内;倒入纯水淹过硅芯表面;合上电源加热,边煮边倒去离子水,冲至水溶液呈中性为止。

d)用专用镊子将硅芯取出,放入烘箱内烘干。

(3)硅芯腐蚀主要设备

1)切割机。用于硅芯切槽、磨尖。

2)风机。用于抽排腐蚀产生的尾气

3)碱泵。用于把碱液抽到碱洗塔。

4)真空泵。用于烘箱抽真空。

5)烘箱。用于烘干硅芯。

6)腐蚀槽。用于腐蚀硅芯。

7)石英舟。用于将硅芯放入石英舟内,用纯水煮至中性。

(4)安全控制。上班前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在使用酸碱时,要戴好口罩眼镜、耐酸碱手套,尽量在通风处操作;若酸碱液溅在脸上、手上,立即用水冲洗;使用酸碱手套前要检查是否完好、腐蚀操作前检查碱洗液液位、碱液pH值是否在规定值内、风机运转是否正常;切槽房间内光线应充足,严格按切割机操作规程操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