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掺杂设计对晶硅太阳电池的影响

掺杂设计对晶硅太阳电池的影响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效晶硅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掺杂设计设计了四次掺杂。注意不能过渡掺杂,否则会引入带尾态,发生带隙收缩。3)任意一个p-n结的杂质,都是由表面向体内杂质浓度减小,可以是高斯分布、余误差分布或更为复杂的分布,因而n区中存在着漂移电场。

掺杂设计对晶硅太阳电池的影响

高效晶硅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掺杂设计设计了四次掺杂。

1.第一次掺杂 拉晶时轻掺杂,制备p型硅晶体,用三价硼(B),使p型电阻率﹥15Ω·cm(实际工程可不掺杂,只要去除其他杂质,保持原始硅晶体中的基硼含量)。

2.第二次掺杂 发射极轻掺杂,制备p-n结,产生内电场,建立开路电压Voc。注意不能过渡掺杂,否则会引入带尾态,发生带隙收缩。

(1)掺参方法。掺参方法有扩散法、离子注入法、薄膜生长法等。

1)扩散法。将p型硅片放入扩散炉中,加温至1000~1200℃,通入P2O5气体。P2O5气体在硅表面分解,磷沉积在硅表面并扩散到硅片中,在硅表面形成一层含高浓磷的n型硅单晶,与基体p型硅单晶的交界处构成p-n结。

2)离子注入法。用具有一定能量的离子(荷能离子)轰击固体靶,并进入到固体靶中的物理现象,是掺杂的重要工艺之一。它的全过程是在具有高真空系统的离子注入机中完成。将掺杂剂的离子束在静电场中加速,加速到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注入p型硅片表面,在表面形成n型硅单晶,与基体p型硅单晶的交界处构成p-n结。经过适当的温度退火后,改变注入层内半导体材料的组分和性能,达到掺杂(或改性)的目的。静电加速后的离子能量要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电子伏特

3)薄膜生长法。在p型硅片表面,通过气相、液相等外延技术,生长一层薄膜,构成p-n结。

可视产业化效果选择掺杂方法。

(2)p-n结形态。形成p-n结的方法不同,p-n结附近的杂质浓度的分布不同。如果杂质浓度的变化是陡直的,这种p-n结称为突变结;如果变化是呈线性缓慢变化的,这种p-n结就称为线性缓变结。图4-11示出突变结与线性缓变结。

978-7-111-44730-6-Part01-318.jpg

4-11 突变结与线性缓变结(www.xing528.com)

a)突变结 b)线性缓变结

(3)工艺参考

1)用五价磷(P),采用扩散炉,磷扩散浓度2×1020cm-3,薄层电阻40Ω/□,深0.2~0.4μm。不能太深,否则会产生“死层”。

2)IscVoc对于掺杂浓度的依赖关系方向相反,因此为了得到最大的转换效率,存在一个最佳的掺杂浓度。

3)任意一个p-n结的杂质,都是由表面向体内杂质浓度减小,可以是高斯分布、余误差分布或更为复杂的分布,因而n区中存在着漂移电场。

表4-6列出硅太阳电池耗尽区(p-n结)宽度,可供制造时参考。

表4-6硅太阳电池耗尽区宽度

978-7-111-44730-6-Part01-319.jpg

3.第三次掺杂 重掺杂上电极下表面,减小串联电阻,用三价硼(B)。

4.第四次掺杂 重掺杂背电极下表面,减小串联电阻,用三价硼(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