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太阳能光热转换薄膜主要用于太阳的光热利用,而不是用于太阳电池。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太阳电池未曾加以利用的、白白损耗掉的光热将会被利用起来,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因此这里介绍太阳能光热转换薄膜,以作为提高晶硅太阳电池效率的知识准备。
1.用于光热转换的太阳光谱波段 太阳光谱分布范围十分宽广(10-10~1010μm),经过大气层的透射、折射、反射及物体的吸收,仅剩很少的一部分进入大气层。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波长是在0.15~4.0μm。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区(波长0.4~0.76μm);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4μm);43%在红外光谱区(波长﹥0.76μm);最大能量在波长0.475μm处。红外线的波长是0.77~1000μm,分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线等。其中,远红外线波长为2.5~30μm,占红外线光波的20%左右。太阳光谱中的红外线直接产生热,发出红外线波长。按照基尔霍夫辐射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黑体必然是辐射本领最大的物体,波长9.6μm,是地球物体辐射中最大光谱辐射亮度处。
2.光热转换最佳材料结构 光热转换最佳材料就是要具备尽量高的吸收率和尽量低的发射率。吸收率α、反射率R、透射率T的关系是α+R+T=1。对于不透明材料,透射率T=0,则α+R=1;对于黑色物体,反射率R≈0,透射率T=0,则α=1,此时吸收率最高。最有效的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是在太阳光谱范围内,即波长λ﹤2.5μm,α≈1(即R≈0);而在太阳光谱波长λ﹥2μm,即热辐射波长范围内,有发射率ε≈0。满足尽量高的吸收率和尽量低的发射率条件的材料,称为选择性吸收材料。如果发射率ε有较大值,尽管吸收率α=1,仍有较大的热辐射损失。
光热转换选择性吸收材料结构由两部分组成:红外反射底层和太阳光谱吸收层。红外反射底层由铜Cu、铝Al、不锈钢SS等高红外反射率金属构成。太阳光谱吸收层即吸收薄膜在太阳光谱峰值波长0.5μm附近产生强烈的吸收,如Al2O3-Mo。光热转换太阳光的吸收机理分为本征吸收和光干涉吸收。金属陶瓷薄膜是光干涉吸收,这种薄膜是将金属纳米颗粒均匀地嵌入电介质材料中。常用的金属有Al、Cr、Ni、Co、Cu、Mo、W;常用的电介质材料有AlN、Al2O3、Cr2O3、NiO、Co2O3等。
3.选择性吸收材料制造
(1)物理气相沉积法。此法包括真空热蒸发、溅射镀膜和离子镀,是薄膜制备的基本技术。磁控溅射技术可以制备多种光谱选择性吸收薄膜,其中多层(渐变)Al-N/Al选择性吸收薄膜是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薄膜。其吸收率α=0.92,发射率ε≈0.05,占据国内大部分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在太阳辐射为900W/m2时,集热管的空晒温度可达270℃。获得高质量的薄膜,要优化工艺和工艺参数,例如控制合适靶材大小、靶基距离、衬底温度及溅射速率等。(www.xing528.com)
(2)电镀法。此法制备的材料有黑铬、黑钴、黑钼、黑镍、黑镍-钼等涂层。黑镍制备方法是采用氯化物电解液,制成的吸收层由空隙率不同,且孔不重叠的两层膜构成,吸收率α﹥0.92,发射率ε﹤0.15。沉积的黑镍性能优良,加热到200℃,持续800h,在潮湿室内湿老化处理500h,其光学性能不变。
(3)两种制造方法的比较。表2-17列出选择性吸收材料两种制造方法比较。
表2-17选择性吸收材料两种制造方法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