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黑体辐射谱实验及综合分析

黑体辐射谱实验及综合分析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黑体不反射能量,但可以辐射能量。黑体辐射谱实验见图2-10。由小孔发出的辐射,经凸透镜L、L1分光仪(光栅)、凸透镜L2按波长分开,再利用涂黑的热电偶C探测不同波长处的辐射强度并记录下来,得到黑体辐射谱见图2-11。对曲线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到黑体辐射谱有如下几个规律:曲线的整体形状及其与温度的关系。1893年,该定律由维恩根据热力学研究黑体辐射理论时导出。

黑体辐射谱实验及综合分析

(1)如果一个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将照射于其上的任何频率的辐射能全部吸收,即其光谱吸收率为

a0νT)≡1则该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黑体不反射能量,但可以辐射能量。在同样的ν(频率),T(温度)条件下,它的辐出度最大。

由式(2-42),基尔霍夫热辐射定律中的普适恒量就是黑体的光谱辐出度,即

eνT=r0νT

因此,对普适恒量eνT)的研究,可以转化成对黑体的实验研究。绝对黑体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存在的任何物体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通过对开一小孔的空腔(不论何种材质)中热辐射的研究见图2-9,发现空腔辐射具有绝对黑体的特征。空腔能把进入的辐射能量几乎完全吸收,从而使光谱吸收率a0νT)≡1。

它的一个良好近似是开有一个小孔的绝热等温空腔,当光线从小孔射进空腔后,经腔壁多次反射和吸收,出射光能近似等于零。由于任何材料都有一定的吸收,故用任何材料做的空腔,其小孔处都相当于一个黑体。

2-9 黑体模型

(2)黑体辐射谱的测定及实验规律,黑体的光谱辐出度r0νT)随频率ν而变化的曲线称为黑体辐射谱,在光谱学中习惯于用真空中波长λ而不是用频率ν,这时所测量的黑体辐射谱为r0λT)随λ而变化的曲线。r0λT)表示温度为T的黑体在波长λ附近单位波长间隔中的辐出度。

黑体辐射谱实验见图2-10。图中空腔辐射器A是用耐火材料做成的,可用电炉加热到所需温度。由小孔发出的辐射,经凸透镜LL1分光仪(光栅)、凸透镜L2按波长分开,再利用涂黑的热电偶C探测不同波长处的辐射强度并记录下来,得到黑体辐射谱见图2-11。

2-10 黑体辐射谱实验

2-11 黑体辐射谱

a)温度3000~6000K实测 b)温度1000~2000K实测

这个图是在几种温度下实测的。对曲线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到黑体辐射谱有如下几个规律:(www.xing528.com)

(1)曲线的整体形状及其与温度的关系。r0λT)在整体上呈中间凸起的曲线形,在短波极限(λ→0)及长波极限(λ→∞)均趋于零。温度升高时曲线r0λT)整体上升,而且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2)斯忒玻尔兹曼定律。曲线r0λT)下的总面积,代表温度为T的黑体在所有波段的总辐出度RT,即

实验发现,RT热力学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RT=σT4 (2-43)

式中 σ———斯忒藩-玻尔兹曼常量,σ=5.67×10-8W/(m2·K4)。

式(2-43)称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1879年,该定律由斯忒藩(J.Stefan)从实验得到;1884年,由玻尔兹曼(L.Boltzman)根据热力学理论导出。

(3)维恩位移定律。曲线r0λT)在任何温度下都有一极大值,其对应的波长称为峰值波长λM。实验发现λM与热力学温度T的乘积是与T无关的常数,即

λMT=b (2-44)

式中 b———维恩常量,b=2.898×10-3m·K。

式(2-44)称维恩位移定律。1893年,该定律由维恩(W.Wien)根据热力学研究黑体辐射理论时导出。黑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峰值波长λM见表2-9。

表2-9黑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峰值波长λM

T﹤4000K时,λM均在红外波段;在室温下T﹤3000K时,绝大部分辐射能集中于红外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