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的种类和分类
全世界鱼类约有24000种。我国有咸水鱼类约3020种,淡水鱼类约860种,共4000多种。鱼的分类基本单位是“种”。某些经济鱼类,还可分到种族(或称种群)。
1.生物学分类
鱼类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根据其骨骼的性质,鱼类可分为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两大类。
(1)软骨鱼纲
软骨鱼纲在我国各水域分布约有237种,均为咸水鱼。软骨鱼纲可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两大类。
①板鳃亚纲:头骨为舌接型或双接型,体被盾鳞或裸露,具5~7对鳃裂,无鳃盖。本亚纲可分为两个总目:侧孔总目,为各种鲨鱼;下孔总目,为各种鳐鱼或魟鱼。
②全头亚纲:头为全接型,腭方软骨完全与头颅骨相愈合;鳃裂4对,外包有膜状假鳃盖,仅有一鳃孔通外方;体光滑无鳞。本亚纲我国常见的有银鲛目鱼类。
(2)硬骨鱼纲
硬骨鱼纲特点是内骨骼为硬骨。硬骨鱼纲在我国各水域分布约有3000种,硬骨鱼纲分为肺鱼亚纲、总鳍亚纲和辐鳍亚纲等三大类。常见的鱼类基本上是辐鳍亚纲。
辐鳍亚纲鳍条呈辐射状排列,无内鼻孔,颌与脑颅为舌接型。头部两侧各有一外鳃孔,覆以鳃盖,通常有鳔。鳞片多为骨鳞,仅少数种类为硬鳞或无鳞。本亚纲分类主要以目为主,有鲟形目(中华鲟和鳇鱼等)、鲱形目(鲥鱼、鳓鱼、刀鲚、凤鲚等)、鲑形目(银鱼、狗鱼、三文鱼等)、鳗鲡目(河鳗、海鳗等)、鲤形目(鲤鱼、鲫鱼、团头鲂、青鱼、草鱼、翘嘴红鲅、泥鳅等)、鲶形目(鲶鱼、黄颡鱼等)、鳕形目(鳕鱼和江鳕等)、鳢形目(乌鳢、沙塘鳢等)、合鳃目(黄鳝等)、鲻形目(鲻鱼、梭鲻、梭鱼)、鲈形目(鳜鱼、鲈鱼、大黄鱼、小黄鱼、黄姑鱼、鮸鱼、银鳎、带鱼、真鲷、鲐鱼、马鲛鱼等)、鲽形目(牙鲆、鲽鱼、鲳鱼、舌鳎鱼等)、灯笼鱼目(蛇鲻、龙头鱼等)、鲀形目(马面鲀、东方鲀等)。
2.商品学分类
根据鱼的生长环境和习性,将鱼分为淡水鱼、咸水鱼。根据捕捞后贮运和购买特性分为死鱼和活鱼。其适合于商品销售,但无法描述鱼类的特征与鱼的结构。
常见的鱼类
常见的水中食用藻类
(二)鱼的结构
1.鱼类的外部形态
(1)鱼类的体型
鱼的体型根据体轴划分为:主轴(头尾轴)、纵轴(背腹轴)和横轴(左右轴)。根据体轴的划分,鱼类的体型可分为四种:①纺锤形,如马鲛鱼、鲐鱼、鲣鱼、金枪鱼等;②侧扁形,如银鲳鱼、胭脂鱼、长春鳊等;③平扁形,如犁头鳐、中国团扇鳐、赤魟等;④棍棒形,如黄鳝、鳗鲡、海鳗等。
(2)鱼类的外部器官
鱼类的外部器官有眼须、鳍、鳞片、皮肤。①鱼类的头部:自吻端至鳃盖骨后缘,称为头部;鱼类头部有吻、口、须、眼、鼻孔和鳃孔等器官。②鱼类躯干部和尾部:鳃盖骨缘至肛门部位,称为躯干;从肛门至尾鳍基部,称尾部。这两部分的附属器官有鳍、鳞片、侧线。大多数鱼类体被鳞片。鳞片实际上是一种皮骨。少数鱼无鳞片,但体被表面有发达的黏液腺。二者都具有保护肌体的作用。鱼类的鳞片可分为盾鳞(软骨鱼类)、硬鳞(呈斜方形互不覆盖)、骨鳞(呈覆瓦状排列,边缘光滑的称圆鳞,边缘有小锯齿突起的称栉鳞)。在鱼体两侧常有一条或数条带小孔的鳞片,称为侧线鳞。这也是鱼类分类的依据。
2.鱼类的内部结构
(1)鱼类的肌肉
鱼类的肌肉组织一般呈细长纤维状,是由肌纤维组成,肌纤维色浅的称为普通肌或普通肉,颜色深的称为血合肌(血合肉)。一般鲐鱼、马鲛鱼、鲣鱼等血合肌较发达;真鲷、鲈鱼血合肌含量较少。依据肌肉纤维细胞构造不同或形态不同分为骨骼肌(又称横纹肌,构成鱼体大部分肌肉,为随意肌)、心脏肌(分布在心脏周围,为不随意肌)、平滑肌(分布在内脏与血管壁上,也属不随意肌)。鱼体各部肌肉可分为:①头部肌肉:构造最复杂,有腭弓提肌、下颌收肌、鳃盖肌、眼肌、咽肌等;②躯干部肌肉:有体侧肌(在侧线处,侧线上方称轴上肌,下方称轴下肌)、背纵肌(鱼体背面或体侧肌最上背缘部)、腹纵肌(鱼体腹部肌肉);③鳍基肌肉:由体侧肌分化而来,又称附肢肌,可分为背鳍肌、尾鳍肌等,即鳍周边的肌肉。
(2)鱼类的骨骼
鱼类的骨骼按性质可分为软骨和硬骨。骨骼按部位可分为中轴骨(颅骨、内脏弧骨、脊椎骨)、附肢骨(肩带骨、腰带骨、支鳍骨)等。大多数鱼的骨骼是对称的。
(3)鱼类的鳔
鳔是大多数硬骨鱼类的特征,生长的位置在体腔内,具有控制鱼体沉浮的作用;某些鱼类的鳔还是一种发声器官或具有特殊的呼吸作用。鳔的形状以圆锥形最多,还有卵圆形、马蹄形和心脏形等。有些鱼的鳔很大,延伸于体腔全部,如海鳗;有些带鳔管,如鲱形目、鲤形目等低等硬骨鱼类;多数鱼的鳔已退化,如鲈形目等高等硬骨鱼类。
(三)鱼类的主要成分
1.蛋白质
鱼体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肌肉蛋白质,含量在15%~22%。由于鱼肌纤维较短,肌球蛋白和肌浆蛋白之间联系疏松,再加上水分含量较多,肉质细嫩。(www.xing528.com)
2.脂肪
鱼类含脂肪一般在1%~3%,多者鲥鱼可达17%。鱼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海鱼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70%~80%。
3.碳水化合物
鱼类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原和黏多糖。糖原贮存在肌肉和肝脏中;黏多糖与蛋白质结合成黏蛋白,主要贮存在结缔组织中。
4.维生素
在海产鱼的肝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在鱼肉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B2、B6及烟酸、泛酸、生物素等。
5.矿物质
鱼肉中除含有丰富的钾、钠、钙、镁、磷外,还有对人体极为重要的铜、铁、硫等元素,并含有特别丰富的碘。
6.水分
鱼肉含有水分一般在70%~80%。由于鱼肉含水量较高,肉质相对柔软,鱼肉在加热过程中失水率较低(20%),使成熟后的鱼肉保持了软嫩的特点。
(四)水中无脊椎动物
在动物界,除了7万多种属于脊索动物外,其余190多万种为无脊椎动物,即没有脊索、咽鳃裂和背神经管。无脊椎动物分属18个门。食用的水中无脊椎动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身体两侧对称。附肢和身体均分节,体被外骨骼,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门,有100万余种,而且个别种类数量很大。食用价值较高的主要是生存于海水、淡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如虾、蟹。
甲壳类动物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重要的纲,有3万余种。甲壳类动物的身体一般分为头胸部(头胸部有坚硬或较坚硬的头胸甲来保护躯体内的柔软组织)和腹部(腹部处骨骼不坚硬);身体外骨骼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属于类胡萝卜素的虾青素),遇热或遇酒精时蛋白质变性,外骨骼就会变成红色(虾红素);身体内肌肉发达,均属横纹肌的性质。肌肉洁白,无肌腱,肉质细嫩,持水力强,滋味鲜美。常见或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龙虾、对虾、梭子蟹、河蟹等品种。例如虾有龙虾、对虾、白虾、毛虾、虾蛄、琵琶虾、沼虾等,蟹有梭子蟹、青蟹、蟳、河蟹等。
2.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是三胚层、两侧对称、具有真体腔的动物。身体柔软、不分节,大多数左右对称,并具有贝壳(外骨骼)。软体动物均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是动物界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门,有8万余种。食用价值较高的主要生存于海水、淡水中,如贝类、螺类、头足类、石鳖类等。
食用率较高的软体动物有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动物等。软体动物一般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膜可向外分泌物质产生贝壳。膜足纲的螺类有螺旋状的单个贝壳,以其发达的足作为主要食用部分;瓣鳃纲的贝壳为两片,左右合抱,以发达的闭壳肌柱为食用部分;头足纲的贝壳大多数退化为内壳,例如乌贼,藏于背部外套膜之下,以肌肉质的外套膜和发达的足作为食用部分。
海产软体动物按其生活习性和栖息的基质不同分为游泳生活型(乌贼、枪乌贼等)、浮游生活型(软体类的幼虫等)、底栖生活型(皱纹盘鲍等)。这些软体动物的肉质味道鲜美。常见或经济价值较高的有贝、螺、墨鱼、鱿鱼、章鱼、海石鳖等。
(1)贝类:主要有鲍鱼、蚶(泥蚶、毛蚶、魁蚶等)、贻贝、栉江珧、牡蛎、蛤蜊、蛏子(大竹蛏、长竹蛏等)、背角无齿蚌(河蚌)。
(2)螺类:主要有皱红螺(俗称海螺、管角螺、香螺)、瓜螺(俗称油螺,另外有马蹄螺、泥螺等)、中国圆田螺(俗称田螺,另外有螺蛳等)、法国蜗牛(另有苹果蜗牛、意大利庭园蜗牛、褐云玛瑙螺等)。
(3)头足类:主要有墨鱼、鱿鱼、章鱼。
(4)石鳖类:主要有红条毛肤石鳖、日本花棘石鳖、日本宽板石鳖等。
3.棘皮动物门
棘皮类动物身体多为五辐射对称,有独特的水管系统,有内骨骼,是一类后口动物,约有6000种,生存于海中。其中一些种类,如海参、海胆等有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4.腔肠动物门
腔肠动物由外胚层发育来的表皮层和由内胚层发育来的胃层构成。本门种类较多,有9000多种,具有食用价值的主要是海水和淡水中的少数品种,如海蜇、海葵、水螅和桃花水母等。
5.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是三胚层、两侧对称、具有真体腔的动物。其出现分节,常有附肢。本门大约有8000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有海蚯蚓、禾虫(疣吻沙蚕)等,食用价值不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