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岩体透水率
绿泥石片岩洞段灌浆试验区各阶段岩体压水试验成果对比分析见表13。
表13 绿泥石片岩洞段灌浆试验区各阶段岩体压水试验成果对比分析
从表13可以看出:水泥灌浆灌后岩体属于偏微透水带,透水率q≤1 Lu的试段有19段,占全试段的95%;细水泥灌后岩体透水率q≤1 Lu,属于微透水带;化学灌浆灌后岩体透水率q≤0.5 Lu,属于微透水带。
因此水泥和细水泥灌浆后岩体基本都属于微透水带,化学灌浆后岩体透水率全部改善为微透水,透水率q≤0.5 Lu。
另外,细水泥灌浆灌后透水率不能满足设计暂定的“在1.0 MPa的压水压力下,85%以上试段透水率小于0.5 Lu,其余75%试段的透水率不大于0.75 Lu”的合格标准。
5.2 单孔声波
绿泥石片岩洞段灌浆试验区各阶段单孔声波成果对比情况见表14。
表14 绿泥石片岩洞段灌浆试验区各阶段单孔声波成果对比分析表
续表
绿泥石片岩洞段灌浆试验区各阶段单孔声波波速分布情况见表15。
表15 绿泥石片岩洞段灌浆试验区各阶段单孔声波波速分布情况
注 表中水泥灌浆和细水泥灌浆灌后各检查成果均满足设计提出的“85%测试值不小于4500m/s,小于3825m/s的测试值不超过3%,且分布不集中”的声波合格标准;化学灌浆灌后检查成果满足设计提出的“85%测试值不小于4500m/s,小于4250m/s的测试值不超过3%,且分布不集中”的声波合格标准。(www.xing528.com)
通过表14、表15的数据可以得出:
(1)通过水泥灌浆单元1和单元2的数据可知,灌后声波波速平均值较灌前提升了21.38%和9.9%。说明水泥灌浆对绿泥石片岩的完整性有一定改善。
(2)水泥灌浆完成后进行细水泥灌浆,灌后声波波速平均值较灌前提升了4.24%。若结合相同洞段水泥灌浆完成后的声波检查成果来看的话,灌后声波波速平均值较灌前仅提升了2.41%。因此,细水泥灌浆在水泥灌浆的基础上对增强绿泥石片岩完整性有一定效果。
(3)水泥灌浆完成后进行化学灌浆,灌后7~14d声波波速平均值较灌前仅提升1.56%,灌后3个月声波波速平均值较灌前提升了6.59%,且声波波速最小值提升了17.02%。说明化学灌浆能够在水泥灌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绿泥石片岩的完整性,改善效果较明显,但是所需时间较长。
(4)在水泥灌浆基础上分别进行的细水泥灌浆和化学灌浆灌后声波波速测试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5.3 钻孔变模
绿泥石片岩洞段灌浆试验区各阶段灌后钻孔变形模量成果对比分析见表16。
表16 绿泥石片岩洞段灌浆试验区各阶段灌后钻孔变形模量成果对比分析
通过表16可以看出:
(1)水泥灌浆灌后变形模量最小值仅为1.4GPa,平均值低于4GPa,测值全距较大。
(2)细水泥灌浆灌前变形模量值为4.07~14.58 GPa,平均值为6.02 GPa,符合岩体钻孔变形模量测试合格标准(灌后钻孔变形模量检查测试最小值不小于4.0GPa)。
(3)化学灌浆灌后变形模量值为4.08~11.39GPa,平均值为6.0GPa,符合岩体钻孔变形模量测试合格标准(化学灌浆灌后钻孔变形模量检查最小测试值不小于4.0GPa,测试平均值不小于5.0GPa)。总体上,化学灌浆灌后变形模量值相对于灌前上升明显(平均上升61.7%),灌浆效果较好。另外,化学灌浆灌后7~14d测试值明显低于灌后3个月测试值,这与化学灌浆材料在地层中强度发展缓慢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