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左岸块状岩体预裂爆破效果及参数调整

左岸块状岩体预裂爆破效果及参数调整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1.2左岸预裂参数后期调整及效果在节理裂隙发育的块状岩体中进行预裂爆破,采用90 mm孔径是合适的。

左岸块状岩体预裂爆破效果及参数调整

5.1 预裂爆破参数试验

5.1.1 左岸Ⅲ区高程2032.8~2021m预裂爆破

(1)预裂爆破参数。孔径80mm,共28孔,孔深约11m,间距0.8m,装药直径32mm,底部加强段4节×2节×φ32药卷,中部线装药密度260g/m,单孔药量约4.5 kg,4孔/响,最大单响药量18 kg,堵塞长度为1.5m。

(2)预裂爆破效果分析。装药部位孔壁爆破裂隙较多,主要是由岩石块度较小、节理面张开、强度较低引起,建议减小装药直径,改直径32为直径25药卷,或一节药卷改为半截药卷,减小峰值爆压;同时中部线装药密度过小,张开的节理面极易漏气,引起壁面“贴膏药”(岩块外凸在壁面上)及“穿糖葫芦”(岩块外凸在壁面上并且岩块内仍有炮孔),应增加药卷位于当岩体中部的概率,即减小轴向不耦合系数、减小药卷间距,加大线装药密度,补偿漏气能量的损失。

(3)声波测试成果。共在爆后坡面布置2组共11个声波测孔,爆破前后对比测试结果为,S2、S4、S5声波测试孔渗水较慢,其他测试孔漏水较快。水平孔孔口段0.5m内存水条件较差,不利测试,孔内爆前vP值为822~5263m/s,爆后vP值为815~5124 m/s,爆破前后波速下降率基本在10%以内。测点经过节理面时,波速下降,波速的变化仅反映了结构面的密集程度。爆破对边坡的破坏影响主要表现为表层沿节理面的掉块,泥质充填的节理面本身阻挠了破坏作用进一步向内延伸。

(4)爆破振动监测成果。爆区上部边坡高差12m的测点预裂爆破各向振动速度约为2cm/s,同次爆破中的梯段爆破振动速度为4.6cm/s、13cm/s、7.5cm/s,预裂爆破振动速度较小。

5.1.2 左岸预裂参数后期调整及效果

(1)在节理裂隙发育的块状岩体中进行预裂爆破,采用90 mm孔径是合适的。当然单从爆破效果而言,采用80 mm孔径更好,减少了漏气的可能性,但若液压钻的钻孔偏差太大,实测10m孔深的孔底偏差容易达到50cm以上,不宜采用。

(2)加大中部线装药密度至350g/m以上,主要是减小药卷轴向间距,使药卷位于块状岩体中部位置的可能性较大,减少漏气及“贴膏药”“穿糖葫芦”的现象。根据资料,直径32mm药卷的殉爆距离仅为10cm内,炮孔内间隔40cm以上时认为是独立药包,相互作用较小,药卷间容易留埂。

(3)减小药径是改善强风化块状岩体中预裂爆破效果的最有效措施,是与增大中部线装药密度措施配套的必然措施,否则单纯增大药量也必然造成坡面直接破坏作用加大。

(4)左岸预裂爆破采用Ms3分段不合适,建议采用Ms2分段。在控制振动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分段时差,增加孔间共同作用,减小漏气可能性。

5.1.3 左岸预裂爆破参数建议

(1)台阶高度以设计要求的10~15m为宜,并配合梯段爆破高度5~7.5m,后期弱风化地层逐渐调整。

(2)孔径90mm,采用QZJ-100B钻机钻孔,不宜采用更大孔径。

(3)孔距0.6~0.8m,节理面发育的块状岩体中取小值。

(4)线装药密度300~350g/m,以直径25mm药卷为宜,必要时采用1/2节直径32mm药卷长度装药。

(5)底部加强段。装药长度60~100 cm,装药直径2节×32mm。

(6)孔口减弱段。装药长度60~100cm,装药直径1/2节×32mm,线装药密度可取为200g/m。

(7)堵塞长度为1.0~1.5m。

5.2 梯段爆破参数试验

5.2.1 左岸Ⅲ区高程2032.8~2021m开挖爆破监测

(1)爆破参数。共32孔,3排,孔深约6m,间排距3m×2.5m,孔径75mm,装药直径60mm,单孔药量约为12kg,4~7孔/响,最大单响84kg,堵塞长度为1.5m。孔内雷管段依次为Ms3、Ms5、Ms7、Ms9、Ms11,采用导爆索连接起爆。

(2)爆破效果分析。爆渣没有整体向前翻动,呈现单孔各自爆破效果,单个炮孔的作用仅是炸碎周围的岩体,减少大块。由于岩体强风化,基本可以满足装渣的要求。

(3)声波测试成果。采用单孔测井法对紧邻的边坡坡脚岩体进行声波测试,共布置2组共11个声波孔,其中仅S2、S4、S5孔渗水较慢,其他测试孔漏水较快。爆前vP值为822~5263m/s,爆后vP值为815~5124m/s,爆前后波速下降率基本在10%以内,爆破对边坡的影响较小。孔内波速的最低值反映了节理面的密集程度,孔内不同深度节理面对波速的影响无明显变化。爆破对保留岩体的破坏作用主要在坡面浅层掉块。

(4)振动测试成果。本次共在上部边坡不同高程布置11个测点,距离爆区高差8m的锚墩处最大振动速度为垂直向13cm/s、水平径向5.3cm/s、水平切向5.1cm/s,垂直向质点振动峰值远大于径向及切向,符合悬空物振动特征。上部距离爆区高差20m的上部马道坡脚的最大振动速度为水平径向2.6cm/s、垂直向1.7cm/s、切向0.8cm/s,水平径向振动较大。质点振动峰值在近距离内衰减较快,但中远区衰减较慢,距离爆区高差50m的测点振动速度仍达到垂直向1.3 cm/s、水平径向0.7cm/s、水平切向1cm/s。相比前期振动监测值,随着爆破高程的下降,质点振动速度有增大的趋势,同时也反映岩体风化程度的下降。

5.2.2 后期梯段爆破参数的调整(www.xing528.com)

(1)由于必须严格控制爆破振动以保证边坡安全,设计要求梯段高度为5m。左岸梯段爆破应定义为大直径中浅孔爆破,其爆破效率必然比较低下。最大孔距2.5m、排距2.5m,装药直径60mm,每延米药量2.5 kg/m,实际单耗最小0.4kg/m3,且极易造成炮孔底板不平整。

(2)随着开挖高程的下降,后期实际开挖梯段高度增加到10 m,爆破效率才能有效提高,但爆破网络应相应改变,克服较大分段时差引起的漏气、冲炮问题。

5.2.3 左岸高程1960m以下的梯段爆破参数建议

(1)梯段高度10m为宜,实际高程1960m以下部分采用了10m的梯段高度。

(2)钻孔孔径以76mm为宜,采用液压钻钻孔的效率也较高。相应采用直径60mm药卷,装药应尽量到底并采用划破外皮并用炮棍捣实的办法耦合装药。加大每延米装药量,才能适当加大孔距、排距。

(3)孔距3m,排距2.5m。

(4)浅孔爆破时适当加大堵塞长度至3m,并保证堵塞完好。

(5)采用孔外微差爆破网络,孔内可统一为Ms10、段间Ms2、排间Ms4,适当减小时差。

5.3 缓冲孔爆破参数试验

5.3.1 左岸Ⅲ区高程1993~1981m开挖爆破

(1)爆破参数。共8孔,孔深约为6m,孔径76mm,孔距为2m,与预裂线距离1.5m,与前排主爆破孔距离2.5m。药径为60mm、70mm,单孔药量约为10 kg,5孔/响,最大单响药量约为50 kg。堵塞长度为3m。

(2)爆破效果分析。爆后挖渣孔底基本平整,仅个别部位有大块。

(3)爆破振动测试。本次缓冲孔爆破与前排主爆破孔振动相当,距离爆区高差24m的上部边坡锚墩上测点的垂直向、水平径向和水平切向振动峰值分别为4.6cm/s、4.0cm/s、2.7cm/s。

5.3.2 左岸缓冲孔爆破参数调整及建议值

(1)根据一般惯例及施工的方便,仅紧邻边坡的一排梯段炮孔作为缓冲炮孔,孔距2 m,与预裂线距离1.5m,与前排主爆破孔距离2.5 m。

(2)孔径76mm,主要采用液压钻钻孔。

(3)孔深与梯段爆破孔一致,前期主要为6m,后期逐渐加大为10m。

(4)药径底部2节为直径70mm(每节1.5kg/40cm),上部为直径60mm(每节1kg/40cm),可2~3孔单响。

5.4 爆破参数试验总结

通过爆破试验得到有关爆破参数的如下调整意见:

(1)左岸边坡梯段高度一般应为10m,因为大直径中浅孔的爆破效率极低,梯段高度与预裂深度不能保持一致,延长了及时支护的时间。

(2)建议系统支护与爆区的距离应以马道设置高差为准,可要求每开挖梯段高度内完成一排锚索施工,锁口锚杆或锚筋桩应在马道下部开挖前完成。

(3)建议水平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不小于30d(d为上部炮孔装药直径)。

(4)水平保护层爆破钻孔孔径不得大于50 mm,通过试验应改为水平保护层垂直爆破钻孔孔径不得大于50mm。

(5)不得简单限制总装药量,应限制一次爆破的总排数不得大于6排,由于爆渣体积膨胀系数约为1.3,多排爆破时的后排压制作用十分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