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奔流沟料场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外层存在风化带,内部由于构造运动产生各种张剪节理、断层、破碎带及强卸荷带,为了边坡稳定性要求,料场支护采取了多种支护措施。
3.1 浅层支护
(1)全坡面喷混凝土C20厚10cm,在弱卸荷带范围内坡面设置挂网钢筋(6.5@30或6.5@20、@300主筋),其中主筋焊接到系统锚杆上,钢筋网与岩面左右确保10cm喷锚厚度。为了便于检查,用12、L=15cm钢筋垂直岩面每隔2m左右埋设厚度标示。喷锚前对坡面碎石、浮土及滴水点处理,喷锚完成后定期对受喷部位洒水养护。
(2)每级坡面布置5层系统锚杆,间排距3m×3m梅花形布置,其中上部4排32、L=9m锚杆,下部一排25、L=4.5m锚杆。锚杆孔采取M 20注浆,质量控制人员随机检查注浆饱满程度,对于未符合要求的锚杆孔进行补浆处理。
(3)在临近自然边坡,介于强弱卸荷带内边坡坡面上每15m坡高设置一排到三排332、L=16m锚筋束,倾角10°或60°,与锚索间隔布置,间距3m或6m。对于高程1775~1805m,1#及2#竖井上方及周边存在大量倒悬体及强卸荷带地质条件极差部位,设置间距1.5m、332、L=16m锚筋束。在锚筋束焊接安装过程中全程旁站,质检人员随时检查安装过程焊接部位质量,达到双面16 d,单面32d,控制锚筋束外漏长度,确保施工质量。
3.2 深层支护锚索施工程序
大奔流沟料场边坡锚索为单孔自由式多锚头防腐型,其主要施工工艺为:测量定位—钻孔—清孔—固结灌浆(如有)—扫孔—穿索—锚索制作—外锚墩混凝土浇筑—锚索灌浆—张拉、测试、锚固—外锚头保护。
3.2.1 钻孔施工要求
(1)设计孔径2000 k N为165 mm、1000 k N为140 mm,钻孔倾角10°、12°,并要求:
1)定位偏差不大于10cm。
2)开孔严格控制钻具倾角及方位角,当钻进20~30cm后应校核角度,在钻进中及时测量孔斜纠偏,终孔孔轴偏差不大于孔深的2%,方位角偏差不大于3°。
3)终孔孔深大于设计孔深40cm,孔径不小于设计孔径1cm。
4)钻孔过程中,如遇岩体破碎,岩溶洞穴、地下水渗漏严重或掉钻等难以钻进的问题时,应先固结再钻进。
(2)在满足(1)中要求的前提下,宜优先采用潜孔钻造孔。
(3)锚索锚固端应置于稳定基岩中,若孔深至设计深度时仍为破碎带或断层等软弱岩层时,适当延长孔深。
(4)钻孔完毕,须用高压风、水轮换冲洗钻孔,直至回水澄清并将钻孔吹干才可安装。对孔内存在的岩溶和破碎带,宜采用高压风吹净钻孔粉尘。验收合格后,做好孔口保护。
3.2.2 锚索安装
(1)锚索在搬运和装卸时应谨慎操作,严防与硬物摩擦,以免损伤PE护套;若破损,必须修复合格后方能安装。
(2)锚索穿索宜采用人工辅以机械方法进行,锚索弯曲半径不小于3m。
(3)安装前应对已钻好的孔进行检查,以便一次穿索成功,如有局部塌孔,应采取固灌及扫孔处理。
(4)锚索入孔时,注意保持排气管朝上,不得来回抽动锚索;送入孔道时速度均匀,防止损坏锚索体,否则应予更换。
(5)穿索后,应立即对进浆管进行通气检查,发现不通气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6)锚索安装完毕后,应对外露钢绞线进行临时防护。
3.2.3 外锚墩金属构件制作
(1)外锚墩金属结构包括钢垫板、钢套管、垫座混凝土钢筋等,应按设计要求加工,并焊接组装完毕。
(2)钢套管由壁厚2.5 mm的A3钢管加工而成,钢管入岩60 cm范围内应粘贴止水材料。
(3)钢垫板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加工后棱角圆滑、不带毛刺,导向管与钢垫板应垂直焊接牢固。
(4)组装后外锚墩钢结构应妥善保管,注意防水、防潮、防锈蚀。
3.2.4 外锚墩混凝土浇筑(www.xing528.com)
(1)外锚墩安装、浇筑前应清理坡面松动块体,并洗净岩面。
(2)按设计图纸进行锚墩钢结构和模板架立,安装钢结构时应注意导向管插入岩体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孔口管轴线与钻孔轴线对中重合,钢垫板与孔口管轴线垂直,并按要求预埋灌浆管、排气管、钢筋及其他埋件。
(3)锚墩采用等级为C35(7d)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锚墩下部的振捣,防止出现蜂窝麻面。
3.2.5 锚索灌浆
在锚墩拆模后即可进行锚索灌浆,并要求:
(1)灌浆水泥采用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浆液为水泥净浆,水泥结石等级为C35(7 d)。灌注水灰比为(0.3~0.4)∶1,具体配比及外加剂掺量由试验确定。外加剂不得含有对锚索有腐蚀作用的成分。
(2)灌浆时应在排气管上安装压力表,采用有压循环灌浆法。开始灌浆时敞开排气管,以排出气体、水和稀浆,回浓浆时逐步关闭排气管,使回浆压力达到0.1~0.2 MPa、吸浆率小于0.4 L/min后,再屏浆30min即可结束。
(3)预固结灌浆,对于特殊地质特征采取预固结灌浆方法。按照施工技术要求,对现场施工中遇到的26个明显漏风、卡钻进行孔道预固结,其中22个孔分布在Ⅰ、Ⅱ区高程2061m以上,5个分布在Ⅱ、Ⅲ区高程1917~1896m。预固结灌浆浆液水灰比为0.35∶1,进浆管管径50mm,从孔口自流注入,并在孔口人工直接加入一定的砂、石粉、豆石、速凝剂等(加入量由现场监理及质检人员视具体情况而定),终止灌浆以孔口回浆为准。固结完毕,待凝24h后再进行扫孔。
(4)注浆过程控制。
1)灌浆前由监理工程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对仪器设备认真检查:①对灌浆管路进行检查,确保管路连接正确和通畅;②对压力表进行检查,确保压力表量测准确;③注浆前对回浆压力表、漏浆设备等情况进行检查,保证锚索灌浆正常进行;全部合格后,由监理签发准灌证后方能开始灌浆。
2)灌浆自始至终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35∶1。灌浆前在孔口安装封闭器(只留进回浆管),开始时自流式灌入,至达孔口回浆比重不小于1.98后,再接回浆管返浆至注浆站。后期灌浆回浆压力以0.1~0.2 MPa为准,直至流量不大于0.4 L/min后再屏浆30mim即可。
3)灌浆过程中,当灌浆量大于2500 L时,孔口不返浆、不返风,按照监理指示待凝12~24 h以上(具体时间由现场监理人员视具体情况决定)。
4)个别超大灌浆孔在浆液中加入少量速凝剂,且在灌浆过程中均有质量控制人员对可能漏浆部位进行巡视检查。
5)灌浆过程中,质量控制人员自始至终对自动记录仪、浆液比重、流量、压力传感器准确性进行随机抽检记录。当浆液比重不合格时,现场直接弃浆处理。对自动记录仪计量误差超过5%的按照百分比进行扣除,待凝处理或屏浆结束后对自动记录仪进行检修,使误差控制在5%范围内。连续出现两次偏差,必须由厂家对设备重新率定。
6)无论是预固结灌浆,还是下索直接灌浆,对现场水泥使用情况及灌浆质量,按要求每班均进行台账记录,并由现场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
此外,为控制灌浆量,施工过程中还采用了以下措施:①当一次灌浆量达到设计孔容仍无反应时(孔口不返风、不返浆),采用小流量(一般要求20 L/min以下)灌浆或间歇灌浆,间歇时间一般控制在3~15min,原则按防止堵管控制;②当一次灌浆量达到设计孔容2倍左右仍无反应时,作待凝处理,采用进浆管通风,将进浆管及孔道内浆液吹通,待凝时间至少12h以上,大部分在24h以上。
3.2.6 特殊孔固结灌浆
(1)固结灌浆采用自流式,对破碎段首部阻塞后采用全段一次灌浆,特殊情况下可适当缩减或加长,但不得大于10m。灌浆水泥采用P.O 42.5硅酸盐水泥,浆液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水灰比为(0.4~0.5)∶1,其他事项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 5148—2012)执行。
(2)如灌浆过程中出现严重串孔、冒浆、漏浆不起压,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嵌缝、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灌水泥砂浆、细骨料混凝土、加速凝剂等方法进行处理,若仍难以解决,应及时通知监理、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3)扫孔作业宜在灌浆完成24h后进行,扫孔不得破坏缝内充填水泥结石,扫孔后应清洗干净。
3.2.7 锚索张拉过程控制
(1)浆液结石及锚墩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时间及强度值时,不得进行张拉。
(2)当锚索力损失超过设计值的10%时,应补偿张拉,一次补偿张拉至超张拉荷载,但补偿张拉最多两次。
(3)张拉设备率定。为保证张拉控制力的准确性,在张拉作业前须由资质单位对张拉系统(包括千斤顶、油管、压力表等)进行率定。张拉施工前对率定方程、率定日期、油泵、千斤顶型号严格检查,确保一一对应。
(4)张拉过程中,质检人员按照要求严格控制张拉力值及分级张拉时间。在张拉完成后对于未达到设计要求力值的锚索补偿张拉,达到要求的检查夹片、钢绞线有无破损,按照要求严格控制张拉施工质量。
3.2.8 锚头保护
(1)锚索张拉合格卸下千斤顶后,留10cm钢绞线,其余部分用砂轮切割机截去,锚头作永久防锈处理。
(2)二期混凝土应为一级配C25,严格按照配比施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