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andelet变换简介
小波变换是一种“稀疏”的表示方式,即将信号的大部分能量集中在少量表示系数中。但是由一维小波生成的二维离散小波变换仅具有有限的方向,不考虑图像的几何结构,仅适用于处理一维空间中的点奇异性。二维空间甚至高维空间不仅存在点奇异性,还存在线或面奇异性,而小波变换不能取得类似分析一维信号时的最优逼近。为了处理高维信号的奇异性,人们提出了多尺度几何分析,它是一种带有方向性的表示方式,是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方法,具有局部性、方向性和多尺度性,对于高维空间的信号分析可以达到最优逼近。目前,多尺度几何分析方法主要包括Ridgelet变换、Curvelet变换、Contourlet变换和Bandelet变换等。
其中Bandelet变换是一种基于边缘的图像表示方法,可充分利用图像的边缘信息,能自适应地跟踪图像的几何正则方向。第一代Bandelet对图像进行空域分割,Bandelet基函数在单个Bandelet带内正交,但不是全局正交的,而且第一代Bandelet基函数不能提供对几何流的多尺度分解,且运算量大,占用内存。之后,文献[41]提出了第二代Bandelet变换,其主要思想是结合小波变换与Bandelet化得到几何流和Bandelet系数,经过融合规则进行逆变换重构图像。Bandelet化的实施对象是小波变换的各高频子带,可以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沿几何流对小波系数进行重采样,得到一维信号;第二,对一维信号进行一维小波变换,得到Bandelet系数[42]。
选定高频子带内的一个正方形区域,区域内的系数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为了使系数离散化进而消除关联性,可以将区域内的小波系数重排为一维形式。因此,确定重排的方式至关重要。小波的重排必须是可逆的,以此保证可以从重排的一维信号中恢复二维信号。设几何流方向为d且相对于水平的倾角为θ,几何流垂直方向记为 ,小波系数的位置坐标为(k1,k2),将其垂直投影到 上,在 上的位置表示为 ,则从二维坐标(k1,k2)到一维坐标x~的投影公式如下[42]:
这样,区域内的每个坐标对应一个一维坐标 ,不同的二维坐标可能对应相同的一维坐标。对区域内的每个点,按坐标 的大小排序,设序号为i,令
得到一维信号fd。
上述过程是将小波系数的排布式从二维转换到一维,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一维平滑信号fd,对一维信号fd作一维小波变换,大幅值系数个数相对减少,能量进一步向少数系数集中,从而得到更好的融合效果。
Bandelet化的过程是可逆的,根据几何流方向对小波系数进行反排序,之后一维小波变换的逆变换即可恢复原来的二维小波系数。一般情况下,图像的几何流是未知的,只有在局部区域才可以用直线逼近几何流,而且不同区域内几何流方向不同。Bandelet化依赖于几何流,因此在实施Bandelet化之前,必须对各高频子带进行分割,并且确定各分割区域内的几何流。
(2)基于第二代Bandelet变换的IVUS和IV-OCT图像融合算法
基于Bandelet变换的融合算法流程如图4-49所示,对于完成了配准的IVUS和IV-OCT图像进行基于Bandelet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www.xing528.com)
图4-49 基于Bandelet变换的融合算法流程
1)对两幅源图像作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得到高频子带和低频子带图像。
2)对各高频子带图像分别进行四叉树分割,得到尺寸为N×N的Bandelet块,同时得到各分割区域内的几何流GF(i)(i表示第i个分割区域),将圆周角[0,π)离散为N2-1个值,则几何流的倾角θ为
式中,k=0,1,...,N2-2;j是待融合图像的总数,此处j=2。
3)对各Bandelet块实施Bandelet化,得到Bandelet系数。对于二维小波变换后的低频小波系数虽然未Bandelet化,也称其为Bandelet系数。
4)采用融合规则得到几何流GF(i)和Bandelet系数CF(x,y,i),并进行逆Bandelet变换重构融合图像。采用融合规则对几何流和Bandelet系数进行融合。对于几何流,采用的最大值融合规则如下:
其中GF(i)是融合图像第i个区域的的几何流。对于Bandelet系数,采用的最大绝对值融合规则如下:
其中CF(x,y,i)是融合图像在点(x,y)的Bandelet系数。几何流反映图像的梯度信息,Bandelet系数反映图像整体轮廓和细节信息,二者的融合规则是根据IVUS及IV-OCT图像的灰度信息确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