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IV-OCT技术也有一定的不足,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IV-OCT所用的近红外光穿透性不强,光束在组织中有多重反射,当透过血液和组织成像时会发生血液干扰,图像质量明显下降。
2)成像导管处于血液环境中,单位体积血液内的大量红细胞对OCT光源可产生广泛的散射,从而导致血管壁局部图像失真。第一代OCT导管主要采用两种手段克服这种情况:在成像部位注射生理盐水以阻止红细胞的进入,或者应用低压阻断球囊导管(小于0.5atm)在病变近端阻止血液流动,再利用生理盐水代替局部血液来进行成像,方能获得较清晰的图像。因此对左主干病变、开口病变和心功能较差患者不适宜OCT检查,这是临床应用的最大限制。第二代OCT导管已克服该缺点,不再用球囊导管阻塞血流,大大增加了技术的安全性并方便了临床应用。
3)组织穿透深度小(仅1~1.5mm,而IVUS为4~8mm),扫描范围小(7mm,1VUS为10~15mm),对血管内有大量斑块及血栓的病变,IV-OCT对整体图像的显示较为困难。(www.xing528.com)
4)IV-OCT成像导管由光导纤维组成,容易折断损害,操作时需格外小心,今后需对成像导丝作进一步改善。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新一代的IV-OCT成像系统,用于成像的光源也在不断改进,新的IV-OCT成像系统有望在穿透性上有所改进,并且无须阻断冠脉血流,如OFDI可进一步增强图像分辨率和清晰度;虚拟组织OCT(OCT-VH)用颜色标定对光束的后向散射与衰减,显示组织特征;内膜面沿长轴展开显示可直观地以平面方式显示血管病变;三维重建技术则可在三维空间显示血管结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加清晰、安全、准确的成像技术将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及评价介入治疗的效果。不久的将来,OCT将不仅仅可以提供长血管壁的详细结构信息,也将可以提供血管内的血流动力学及显微动力学的完整信息。通过与OCT荧光技术及纳米颗粒标记的结合使用,将可以进一步扩大OCT的使用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