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金属材料磁性的因素很多,如原子结构、温度、范性变形、合金组织结构等。
1.原子结构的影响
在铁磁性材料中,当原子相互接近时,它们的电子将发生相互交换,由于电子互相交换而产生一定的交换能。由于电子的交换作用,电子自旋反向平行排列比同向平行排列的能量高,即交换能为正值,金属未被抵消的自旋磁矩自发地排向同一方向,即为磁畴。也就是说,交换能为正值时可形成磁畴。交换能的正负取决于原子的距离和未填满壳层的直径,只有当原子间距σ和3d层半径r的比值大于3时,交换能才是正值。经计算,Fe、Co、Ni都具有较大的正交换能,因此都是强磁性物质。稀土元素的交换能也是正值,因此也具有铁磁性。
2.温度的影响
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发生应力松弛现象,此种现象有利于磁化使磁导率增加。当温度接近居里温度点,磁导率急剧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下降,同时矫顽力也下降。
3.范性变形的影响(www.xing528.com)
固体受外力作用而使各点间的相对位置改变,当外力去除后,固体不能恢复原状,这种变形称为范性变形。范性变形使晶体中产生大量的缺陷和内应力。例如,位错密度增高到1012/cm2,它们将使磁导率显著下降,而且变形量越大,下降得越多;矫顽力则相反,它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大。加工硬化后进行再结晶退火,则使磁导率提高,矫顽力降低,在完全再结晶情况下可恢复到加工前的状态。
4.晶粒尺寸的影响
晶粒越小,晶界越多,磁化阻力越大,因而磁导率越小,矫顽力越大。
5.合金成分及组织的影响
合金形成置换固溶体时,磁化强度随着原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溶质原子的化合价越高,则磁化强度下降得越多;铁磁金属中溶入顺磁性金属时,少量的溶质能使磁化强度增高,但溶质浓度增加过多时,反而使磁化强度下降。两个铁磁性金属组成固溶体时,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磁化强度下降,而固溶体有序化时,将使磁化强度上升。形成间隙固溶体时,矫顽力随溶质原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合金组成化合物时,铁磁体与顺磁体或抗磁体组成的中间相都是顺磁的;铁磁体与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如FeSi2等都是铁磁性的。至于多相合金,其磁化则与相的形状、大小、分布以及结构和应力状态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