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虾、蟹下脚料制备的保健食品制作方法详解

虾、蟹下脚料制备的保健食品制作方法详解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虾头既有很好的食用性与营养价值,又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为开发营养保健食品的首选原料。虾头占整个对虾体重的30%~40%,由于捕捞对虾的活动非常集中,短时间内这部分下脚料的量相当大。由于虾头蛋白质丰富,虾头蛋白可以做成多种食品添加剂,以便增加食品中的营养成分。1 t虾头提取的蛋白质相当于200多千克鲜对虾可食部分蛋白质含量的20.6%。

虾、蟹下脚料制备的保健食品制作方法详解

1.对虾虾头制备食品

从对虾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可以看出,虾头集中了虾体内绝大部分器官,不仅在长度和重量上占整虾的相当一部分,而且营养十分丰富。虾头不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等,而且也含有具有特殊生理保健作用的脑磷脂、维生素以及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虾头既有很好的食用性与营养价值,又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为开发营养保健食品的首选原料。

由于离水后虾头中的某些氧化酶活性提高,使虾头逐渐变黑,因此对虾加工中必须去掉虾头。虾头占整个对虾体重的30%~40%,由于捕捞对虾的活动非常集中,短时间内这部分下脚料的量相当大。只有合理利用,才能将虾头变废为宝。虾头原料的基本成分见表9.2。

表9.2 虾头中的基本成分

虾头可用来制备以下食品:

(1)虾头汁酶解液。将新鲜虾头用鱼肉采取机脱壳,向虾头汁加入一定量的中性蛋白酶,在一定温度及pH下水解适当时间,将滤液稀释250倍。这种酶解液可配制强化饮料和调味液,其残渣可以做鲜虾酱

(2)虾头蛋白。由于虾头蛋白质丰富,虾头蛋白可以做成多种食品添加剂,以便增加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在等电点时以两性离子的形式存在,溶解度小,会沉淀析出。根据这个原理,将虾头加入一定量的水中,用酸调pH,加热,使其蛋白质沉淀。静置一段时间,将沉淀干燥,即得黄色虾头蛋白。1 t虾头提取的蛋白质相当于200多千克鲜对虾可食部分蛋白质含量的20.6%。

(3)氨基酸复合粉。虾头含18种氨基酸。鲜虾头汁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加热回流、减压蒸馏、干燥,得复合氨基酸粉。这种复合粉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或饲料

(4)虾头壳产品。虾头经机械脱壳后的残渣,经酸、碱处理制成壳聚糖。对虾壳经有机溶剂萃取后,可得类胡萝卜素的混合物,再经柱析,可得β-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中某些化合物本身即为维生素A原,也可以用作食用天然色素、化妆品用混悬剂、乳化剂、洗涤剂。在对虾加工过程中,1 t虾头脱壳后得到300~400 kg虾头汁,剩余的虾壳可提取50~60 kg壳聚糖,因此其综合利用价值相当可观。

(5)虾头高钙营养液。该产品不仅含有丰富的优质钙,且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增香剂乙基麦芽酚等掩蔽、去除腥味,特别适合儿童、老人饮用,为一种理想的补钙佳品。

(6)虾头调味品。

例1:海鲜汤料和海鲜虾油

虾头原料要求新鲜、无异味、无杂质。虾头绞碎的大小控制在0.5~1 cm之间。提取有用成分时,应加入适量的水和少量精盐,煮沸1 h后用尼龙网过滤,并将滤液浓缩。

如果是生产海鲜汤料,可将滤液直接喷雾干燥,所得干粉为海鲜汤料的主要成分——虾味素。将虾味素与精盐、鲜味剂、糖粉、葱粉、辣椒粉等辅料按适当比例混合,包装即得海鲜汤料成品。

如果是生产海鲜虾油,滤液浓缩最好采用真空浓缩,以保持汤汁原有的色、香、味。当浓缩程度达到固形物含量为25%时,加入淀粉、糖、鲜味剂及少量的葡萄糖等辅料,同时用适当的酸味剂调节浓缩汁的酸碱度,使其pH在5~6之间,然后加入适量的苯甲酸钠,再经胶体磨研磨,使其细度在0.3 μm以下,并在70~90℃的温度下加热增稠,趁热装罐,即为海鲜虾油成品。

为了使海鲜虾油在保存过程中有更好的稳定状态,不出现分层现象,也可在增稠后进行匀质乳化,匀质压力在13~15 MPa。在匀质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可添加适量乳化剂,以便提高匀质效果。经过这样处理的海鲜虾油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很长时间内(一般至少半年)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例2:虾脑油和海鲜酱

虾头原料要新鲜、无异味、无杂质。绞碎后的虾头糜的颗粒大小为5~6 mm。在虾头糜中加入等体积的水和25%的植物油,加热煮沸15 min,然后静置3~5 h。静置后分上下2层,将上层在5 000 r/min的油水型离心机上离心5 min,可得到深红色透明的虾脑油粗制品,再加热除去其中的微量水分,可得虾脑油的精制品,包装即得成品。

将提取虾脑油后的全部汤汁用20目纱网过滤,在滤渣中加入0.5倍的水和适量的辣椒、大蒜等,一起煮沸20 min,再过滤,并将2次得到的滤液合并,加入鲜味剂、白砂糖、琼脂、淀粉等辅料,用酸味剂调节pH至5~6,再加入适量的苯甲酸钠,最后加热增稠,趁热包装即得海鲜酱成品。(www.xing528.com)

2.从虾、蟹中回收酶类

海洋生物的加工过程中可回收很多种类的酶。例如,在利用回流水或再循环水喷雾来融化冰冻的虾块时,可收集含有多种消化酶的水,再经过氯化铁澄清和相对分子质量临界值为10 000的超滤浓缩,就可以65%~100%的回收率和17%~86%的比活性增幅,回收透明质酸酶、β-N-乙酰葡糖胺、几丁质酶。用上述方法分离出来的酶在生物技术中的靶标性应用是很有前景的。此外,也可以从甲壳动物中分离出胃肠酶类,包括几丁质酶、脱乙酰几丁质酶、脂酶和蛋白酶,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3.虾、蟹甲壳制备壳聚糖

虾壳、蟹壳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是一种大分子物质,虽然不能直接食用,但其衍生物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可以直接用于制造各种海洋食品,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作为几丁质原料的虾壳、蟹壳,含有10%~12%的水分、25%~45%的无机盐与43%~65%的有机物(以自然干物计算)。在有机物中,几丁质占75%~85%,蛋白质占12%~22%,色素占0.1%~0.25%,其余是少量油脂等。几丁质的生产工艺主要是根据原料中非几丁质成分的性质与含量,采用化学方法顺次破坏并且去除这些成分,以制得纯的几丁质,然后用浓碱处理,脱去乙酰基即得壳聚糖。

工艺流程如下:

虾壳、蟹壳→捣碎→浸酸→水洗→碱液煮→水洗→脱色→水洗→还原→水解→脱水→几丁质→浓碱保温→水洗→脱水→壳聚糖

实际上,生产单位根据原料和产品要求,对工艺流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例如,对产品的颜色要求不严格时,就省去脱色工序,或者改用日晒的方法进行脱色。还有的采用二次碱处理的方法即能达到目的。

(1)原料处理。用来生产几丁质的虾壳、蟹壳应力求新鲜,附着的虾、蟹肉及污物力求去尽,可采用机械压榨和水洗的方法,如果要长时间贮藏,则应洗净后晒干。

(2)浸酸。旨在去除原料中的磷酸磷酸钙等,一般用工业盐酸。酸的浓度因原料种类而异:虾壳用5%,河蟹壳用10%,海蟹(如梭子蟹)壳用10%~15%。浸酸过程中应经常搅拌,如发现原料并未浸软已无气泡产生,说明酸量不足,应补加一些浓酸或浸入新的酸液中。浸酸通常需2~3 d。

(3)浸碱。旨在除去蛋白质及油垢,一般是在8%~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1~2 h。其间一部分色素会遭到破坏。

(4)脱色。虾壳、蟹壳中的主要色素为虾青素。在上述酸、碱处理后并不能全部去掉,产品颜色要求严格者,尚需氧化脱色,通常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渍l~2 h。若在阳光下曝晒,亦可以达到脱色目的,成本可降低,但是时间较长。当采用氧化剂脱色时,最后用还原剂(如草酸、硫代硫酸钠、重亚硫酸钠等)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残留的高锰酸钾将使产品微泛紫褐色。还原剂通常用浓度为1%~1.5%的重亚硫酸钠。

(5)脱乙酰基。经过以上工序所制得的白色不溶性几丁质,要经浓度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60~80℃保温20~24 h,脱去乙酰基才能成为可溶于醋酸的壳聚糖。检验乙酰基是否脱去的方法是取出一部分保温中的几丁质,洗去碱液,沥干后浸入1.5%~3%的醋酸中,如能溶解,即说明脱乙酰基完成。

4.类胡萝卜素的回收

海产食品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为氧合形式的β-胡萝卜素,如叶黄素,即胡萝卜醇。利用酶协助分离技术,可以从甲壳动物的加工废弃物中分离出类胡萝卜素。表9.3总结了海蟹和海虾的加工废弃物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主要组分是虾青素及其单酯、二酯。此外,也有少量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软壳蟹还含有少量的角黄素,即裸藻酮。

表9.3 海虾和海蟹加工下脚料中类胡萝卜素的分布

* 存在于软壳蟹的外骨骼

来自甲壳动物的类胡萝卜素可以在提取后加入食用油,也可以用作养殖鱼类的饵料成分。鲑科海鱼如红点鲑与大麻哈鱼,以及甲壳动物海虾,都不能够从头合成类胡萝卜素,须从食饵中摄取,而酵母、细菌霉菌和高等植物则可从乙酸合成类胡萝卜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