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产生的海藻解壁酶种类繁多,主要有琼脂酶、褐藻胶降解酶、葡聚糖降解酶、岩藻多糖降解酶等。
1.琼脂酶
琼脂为一种亲水性红藻多糖,包括琼脂糖和琼脂胶2种组分。琼脂分解形成的低聚糖产物可作为功能食品与药品的原料或者添加剂,琼脂寡糖也应用于日用化工领域,日本利用琼脂寡糖作为添加剂生产的化妆品,对皮肤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对头发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琼脂酶可以从微生物和一些软体动物中分离得到,如黑指纹海兔(Aplysia dactylomela)、鲍(Haliotis tuberculata coccinea)、条纹滨螺(Littorina striata)、冠海胆(Diadema antillarum)等。琼胶酶主要存在于海洋细菌中,这些细菌可分为2类:一类菌软化琼脂,在菌落周围出现凹陷;另一类菌则剧烈地液化琼脂。自1902年Gran第一次从海水中分离得到琼脂分解细菌——琼胶假单胞菌(P.galatica)以来,人们已经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到多种琼脂分解细菌,包括芽孢杆菌属、噬细胞菌属(Cytophaga)、交替单胞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弧菌属和链霉菌属等。
2.褐藻胶降解酶
褐藻胶存在于海带等褐藻细胞间质中。褐藻胶降解酶可水解甘露糖醛酸与古罗糖醛酸残基间的1,4糖苷键,其主要来源是海洋中的微生物与食藻的海洋软体动物如鲍鱼等。褐藻胶降解酶产生菌包括多食黄杆菌(Flavobacterium multivorum)、弧菌、维氏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褐藻胶假单胞菌(P.alginovora)、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产气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aerogenes)、肺炎克雷伯氏菌(K.pnermoniae)、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芽孢杆菌、交替单胞菌等。
多年的科研与实践证明,褐藻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与重要的应用价值,褐藻多糖酶解得到的低分子片段在医疗保健等方面有多种功效。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褐藻胶寡糖可作为人表皮角质化细胞的激活剂,聚合度为1~9的寡聚甘露糖醛酸与古罗糖醛酸可用于制作无机盐吸收促进剂。而且,人们还发现褐藻胶寡糖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化工行业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www.xing528.com)
3.葡聚糖降解酶
日本研究学者从东京湾海泥中分离到一株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在常规培养基中不生长,适当稀释培养基后,菌株才可以生长并且产生一种新的葡聚糖降解酶,该酶作用于葡聚糖的α-1,3键与α-1,6键,在溶解牙齿上链球菌产生的不溶性葡聚糖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4.岩藻多糖降解酶
从海洋弧菌中检测到岩藻多糖降解酶——岩藻多糖酶与岩藻多糖硫酸酯酶。岩藻多糖酶的产生比较快速,而岩藻多糖硫酸酯酶的产生较慢,二者对温度、pH的稳定性较为相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