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鲀指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刺鲀科和箱鲀科的鱼类,有吹肚鱼、气泡鱼、气鼓鱼等俗称。河鲀为暖温带和热带近海底层鱼类,也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当遇到外来危险时,河鲀身体呈球状鼓起,借以自卫。河鲀在我国资源较为丰富,沿海一带几乎全年均可捕获。常见的有暗纹东方鲀、红鳍东方鲀、黑斑叉鼻鲀、凹鼻鲀等。
1.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美国出版的《人类饮食史话》认为河鲀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鱼类。科学研究表明,河鲀全身是宝,营养价值远高于甲鱼等传统保健食品,对增强免疫能力、抗衰老有明显的功效。另外,河鲀鱼皮富含利于吸收的胶原蛋白,是美容护肤不可多得的滋补品(表4.4)。
表4.4 河鲀的营养价值
河鲀肉腴味美,鲜嫩可口,洁白如霜,含蛋白质甚高,营养丰富。但肝脏、卵巢和血液含有毒素,经处理后,才可食用。肉腌制后俗称“乌狼鲞”。卵巢可提制河鲀毒素结晶,供医药用。
河鲀毒素虽毒却是无价之宝,用极小剂量就可止痛,比常用麻醉药可卡因效果强16万倍。若制成强镇痛剂,对癌症患者止痛有奇效。它对痒疹、疥疹、皮肤痒、皮肤炎、百日咳、气喘、遗尿、阳痿、胃痉挛、破伤风、痉挛等疾病,也有显著疗效。国际上河鲀毒素每克售价高达5万多美元,比黄金贵1 000倍。中医上,河鲀的鱼皮可用来提炼止血粉,对大出血有特效。在医药工业上,常利用河鲀精巢提炼精氨酸、鱼精蛋白,血液、卵巢、肝脏等可提炼河鲀毒素,肝可提制甘油,胆可提制牛磺酸。(www.xing528.com)
2.食用方法
在我国及朝鲜、日本等国,人们都特别喜爱吃河鲀,凡品尝过的人都赞美道:“不吃河鲀,不知鱼味。”食用河鲀肉,除品尝其鲜美外,还可治腰腿酸软、降低血压、恢复精力。食用河鲀,首先肌肉须保持新鲜,加工处理要极为严格。沿脊骨剖开鱼体,撕下皮肤,砍掉头,挖去内脏,在清水中反复洗涤鱼肉,彻底清除血液方可食用。河鲀毒素主要分布于卵巢,其次是脾脏、肝脏、血液、眼、鳃,而肌肉是无毒的。若河鲀死后较久,内脏毒素溶入体液中便会渐渐渗入肌肉内。其毒素的毒量多少,常因季节而异:每年2~5月为卵巢发育期,毒性较强;6~7月产卵后,卵巢退化,毒性减弱。肝脏也以春季产卵期毒性最强。因此每当春末夏初鲜食河鲀鱼时,应该尤其谨慎,须选择鲜活鱼体,严格去除内脏,以免中毒。除鲜食外,河鲀也可腌制成咸干品:把洗净的鱼肉,加5%~10%的盐腌渍,半月后晒干。若在腌制过程加入一定量的碱性物质,如碳酸钠等,能更有效地破坏河鲀毒素,食用更为安全。
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早在距今4 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食用过河鲀,知道它有毒。2 000多年前的长江下游地区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属地,吴越盛产河鲀,吴王成就霸业后,河鲀被推崇为极品美食,吴王更将河鲀和美女西施相比,河鲀肝被称为“西施肝”,河鲀精巢洁白如乳、丰腴鲜美、入口即化,被称为“西施乳”。
3.食用注意事项
河鲀的有毒成分为河鲀毒素,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河鲀毒素0.5~3 mg就能死亡。河鲀毒素耐热,100℃、8 h都不能破坏它,120℃、1 h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不能破坏毒素。每年春季是河鲀的产卵季节,这时毒性最强,因此春天为河鲀毒素中毒的高发季节,大多数人是由于不认识河鲀,不小心吃了而中毒。2016年9月7日发布的《农业部办公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明确规定:养殖河鲀应当经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后方可销售;加工企业的河鲀应来源于经农业部备案的河鲀鱼源基地;养殖河鲀加工企业应当按照河鲀加工技术要求去除有毒部位和河鲀毒素,河鲀可食部位(皮和肉可带骨)经检验合格后附检验合格证方可出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